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December 30, 2014

還望來年


  2014年快要過去了,回顧這一年真,這世界真的不怎太平,甚至到了年終這幾天,還要來一宗奪去百多人性命的悲慘空難。面對新的一年,人們最常提及的新年願望是「世界和平」,但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句空洞的套話。國與國之間的爭鬥,有的是源於民族世仇,傷口深得沒法癒合。另一些出於大國的貪婪,總愛將自己的利益建築在他國的動盪和貧窮之上。

  在眾多的新聞事件中,有線電視新聞網上一則古巴街道採訪讓我感觸良多。總統奧巴馬在去夏威夷度假打高球前,宣佈與古巴恢復正常關係。此消息一出,美國媒體紛紛到古巴街頭採訪當地民眾反應,CNN一則報道全是古巴人為與美國即將復交而歡呼。有古巴說很高興下一代有救了,可以改善生活,更可以有到美國學習的機會。這些民眾反應也許並不能代表全面,卻反映了在被美國這強鄰經濟封鎖幾十年的一部份古巴人,被生活壓逼得多扭曲。

  古巴街頭走動的古董級汽車,見證了這個因為不願意聽話於美國的國家所遭受的報復後果。美國記者以皇恩大赦的口吻報道美古關係邁向正常化,於現實角度,古巴經濟封鎖鬆綁,於百姓而言當然有利,但這絕不是恩典。


  斷人衣食究是什麼正義所為?因政見不合便要他國整整幾代國民過著貧困日子,難道就是大國的普世價值觀嗎?結束以強凌弱後,強國還要以救世者自居,而弱國民眾就如獲甘霖般歡呼,這是我們願意子子孫孫生活的世界嗎?在此謹期待來年,不論大國或小國,發達或發展中國家,都能相對地平等些,那怕只是一小步。

Monday, December 29, 2014

悼紐約殉職警 重建法治信心



  美國紐約雙警遇刺案其中一名被殺警員拉莫斯廿七日舉殯,全國逾兩萬名警員出席喪禮。另在聖誕前夕,同案被殺華裔警員劉文健的家人到了案發現場獻花拜祭,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哀慟情景,與節日應有的祥和形成極大反差。連月來反對警察濫用暴力的示威在全國蔓延,繼而發生讓人震驚的雙警被謀殺案,使到年終最重要的節日變了味。

  謀殺劉文健及其拍檔拉莫斯的兇手,在臉書聲稱殺警是為了替兩名被捕時死於警察手上的非裔報仇。這種極端的暴力行為雖然受到包括非裔民權領袖在內的譴責,但紐約市長呼籲在警員舉殯前暫停反警示威,卻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示威依然,在個別地區更引發新一輪的警民衝突和破壞公共財物情況。

  美國非裔社區長期指責司法制度不公,不論在警員執法之時,或在法庭審訊上,均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兩名身上沒有武器的非裔死於警員手上,涉案警員又沒有被起訴,非裔社區的怒火一發不可收拾。不過,街頭示威,甚至以暴易暴,又是否真的能改變司法系統歧視非裔的問題呢?個案實情與歷史性長期歧視又是否必然有關係呢?

  突發事件引發群眾情緒可以理解,但完善具體公共制度則絕不是情緒發洩便能成事的。弗格森和紐約事件後的示威活動,大多是民眾透過社交網站組織,不像過去的大型民權或社會運動,有主導性團體在組織。互聯網時代的遊擊示威,隨機隨意成份大大增加。這些組織鬆散的示威活動表達了參與者的情緒,但同時具體訴求卻相對模糊及欠細節,而且往往是易發難收,這次反警暴力全國示威便是典型例子。其最初目的應是糾正司法系統中可能歧視非裔的問題;可是,沒有明確引導方向的示威最終演變為反警浪潮,除了發生紐約殺警案外,全國各地的警察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加州屋崙市一個紀念四名擒賊殉職警員的紀念碑遭到塗鴉破壞,當地警察局不敢公開譴責,僅以簡單儀式低調重新立碑,免刺激反警示威者的情緒。此外,在一些反警示威頻密的城市,警員們持續長時間加班,身心疲憊,亦造成地方財政壓力。

  英語有一句諺語:「潑洗澡污水時,不要把嬰兒也一起倒了」。當執法警員自身成為被抗議的對象,甚至是暴力攻擊目標之時,已超出個別警察可能濫用武問題,更是動搖了整個社會法治根本。人們應該反思,示威的初衷是要完善法治,倘若示威本身成為了治安事件,豈不是適得其反嗎?

  非裔社區感到沒有得到司法系統公平對待,成因相當複雜,要解決也只能多管齊下。現任美國總統是非裔,聯邦司法部長也是非裔,沒有人該質疑他們對非裔社區的漠視。從來解決問題只能靠理性和細緻的討論,以及堅決落實改革的決心。相信法治才是鞏固法治的第一步。

  美國副總統拜登在紐約出席拉莫斯的喪禮時讚揚紐約市警隊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此評價也許不是反警示威者能接受的,但站在維護法治的立場,政府別無選擇,只能全力支持警隊。紐約市長白思豪早前因為發表支持反警暴力示威的言論,在雙警遇刺後,即陷入他上任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白思豪在拉莫斯喪禮上講話時,紐約警察以背對相,不滿情緒恐一時難以消停。作為社會穩定最前線也是最後防線的執法隊伍,必先應受到尊重,任何無故妖魔化治安隊伍的行為都是極度危險的。約束警權自是有必要的,只是與其將個別事件無休止的煽情化,不如組織有系統的檢討對症下藥。金博士當年領導非裔民權運動,除了上街示威和集會外,他更與總統詹森坐下來討論定立新的民權法,成功將示威力量轉化成為立法成果。也許反警示威者可以向前輩金博士認真學習。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14

示威與實務


  紐約兩名警員在執勤時被殺,非裔兇手表明是要為兩名早前死於警員手下的同胞報仇。這種以暴易暴和冤冤相報的結果逼得人們一時都要冷靜下來,本來公開支持向警隊問責的紐約市長,被指有份煽動近月來的示威,間接導致殺警慘劇。市長於是呼籲民眾在兩警出殯之前,暫停所有抗議警察暴力的示威。可是,昨夜紐約街頭示威人群再度出現了。

  群眾就針對政府某些政策或行動舉行集會遊行,本質是一種集體表態行為。而這些集體行為有純是發洩情感或表態;有的抱有政治目的,期望示威行動形成對政府一定的政治壓力,逼使政府作出某種政治讓退,或者依據示威者的期望開展政策。

  故此,純是情感宣洩的示威,要做到適可而止。美國各地天天不知有多少示威,三藩市更是示威之都,但絕少會出現暴力後果。就算是懷有具體政治訴求的示威,絕大部份都是有組織的專業示威,政府官員和政客其實早已累積了相當免疫力,示威活動不一定能改變他們的立場。

  在出現如紐約市槍殺兩警的極端事件後,人們必須反思群眾示威到底對社會能帶來什麼正面轉變?怎麼樣的示威才是有益於社會的呢?

  據分析指出,連月來抗議警察暴力的示威許多是網上臨時組織,有別於過去的大型示威都是由團體發動的操作模式。這些零散不受團體管理的示威,沒有具體政策的推動作為配合,只能算是一種發洩式的示威,能達致實質結果的機會微乎其微。當年馬丁路德金在發動示威之餘,其實也密切與總統詹森討論訂立民權法的細則。


  當下社會有一種流行講法,認為上街表達訴求是神聖的權利,某程度上是對的,但卻不是最有意義的行為,有時甚至會造成反效果,帶來更多社會問題。

Monday, December 22, 2014

誰敢負責


   
  因為受到恐襲威脅,索尼電影公司取消公映一齣內容涉及刺殺朝鮮領袖的電影,奧巴馬總統公開指責索尼向恐怖分子低頭,而在做決定前也沒有知會白宮。總統言下之意是如果索尼跟他商量,便不至於要抽起電影這麼難堪了。

  電影公司擔心戲院成為恐襲目標,總統指這是向惡勢力屈服;但若站在索尼的角度,不上映的決定也反映了對政府反恐缺乏信心。奧巴馬講的是大原則,而且是站得高高地宣講;至於電影公司則要面對社會現實。因為假若真的在播放該電影的任何一間戲院發生暴力襲擊,所有責任,不論是道德上的或是經濟上的,都是由電影公司負的。也可以說,總統是站在說話不腰痛。

  說朝鮮會派特工襲擊美國戲院彷彿是電影橋段,也許不是很多人相信。但美國是一個槍支氾濫的暴力社會,連上映正義蝙蝠俠電影的戲院也會出現殺人狂魔,誰能擔保沒有瘋狂殺手想借機揚名立萬呢?

  不向恐怖分子屈服是政府的原則,但不代表平民百姓就不能想方法自保。奧巴馬實在不應指責索尼。也許奧巴馬認為美國電影向來就是無所顧忌的嘲諷任何國家,荷里活本來就是宣揚大美國,醜化敵對國家的宣傳機器,一齣刺殺朝鮮領袖的電影再沒有平常不過的了。可是,倘若索尼冒重大經濟損失的情況下也要停止上映,是否也反映了某種現實狀況呢?奧巴馬與其怪責索尼,不如好好反思他「領導」下的地球出現了什麼變化吧。

低級漢奸

   
  據香港媒體報道,兩名分別來自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的學生早前到英國國會作證,指責中國違反聯合聲明,要求英國向中國施壓,並呼籲英國重啟《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有網民看到這則報道後強烈批評這兩名大學生為漢奸,也有不少用調侃的語氣說:香港大學生水平真高!

  佔中運動期間,有一說指因為香港社會缺乏讓年青人向上流動的機會,所以爆發佔中。依這兩名到英國國會作證的香港「精英」觀之,他們的確沒擁有向上流動的本錢。試想,能被安排向英國議員講話,必然有其某方面的代表性,至少是有某種特殊關係與渠道。他們可不是無名泛泛之輩,但出口不能成文,反而鬧出大笑話,如此水平,在正常競爭的社會或職場,又怎能有什麼向上流動的機會呢?

  聽取他們報告的英國議員也許比罵他們為漢奸的網民更難受,因為大不列巅的風光早已不復見,英帝國光榮歲月只能從塵封的記憶裡尋。連鐵娘子也不能爭取得主權換治權,還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梯級上跌倒出醜,汝等乳臭未乾小子重提什麼《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不是存心要英國難堪嗎?如果英國有能力重啟這些條約,還有九七回歸這回事情嗎?


  當代漢奸數之不盡,但當漢奸者竟然要讓新主子公然出醜,相信也是漢奸中最不稱職的了。英國幾名議員就香港問題做騷,也只不過是個別政客不甘寂寞而已,英國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格公開就香港問題向北京叫板。港大和中大生到英乞求干預,算是滿足一下這幾名議員的虛榮心,罵罵北京是可以的,但為什麼偏要拿英國沒落歷史丟人現眼呢!

Thursday, December 18, 2014

何以不理


  美國哈佛大學的政治研究學院最近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委託一家日本民調公司在全球三十個國家訪問了兩萬六千人,了解他們對自己及別國的國家元首的看法。結果發現不論在自身國家內或國際上,最受歡迎及最獲自己國民肯定的國家元首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二位俄國總統普京,第三位是剛上任才幾個月的印度首相,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則排行第七。

  被美國批評為不民主的中國和俄國分別登上狀元及探花位置,報告有自己的一套解釋理論,認為是因為中俄對民眾壓制較強,於是被訪者不敢批評當政者;而在言論自由開放的國家,對領導的評價便顯得分歧。這說法其實明顯有誤,今天中國網民批評政府的言論比比皆是,在私下民調的情況下,言論尺度更不是問題。

  報告採用此分析角度是為了解釋為何經民主選舉的奧巴馬不受歡迎,反是一黨專政的習近平高分佔據榜首。可是,縱使報告已經巧妙地解讀調查結果,美國網絡大佬谷歌仍然對這種讓中國出風頭的新聞刻意低調處理。在這最大的英文新聞搜尋引擎,有關這報告的相關報道竟然只列出八條,四篇是來自印度媒體、中國一則、美國一則、土耳其一則,新加坡一則。


  相信有報道此消息的媒體應不止這八家,但谷歌作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搜索引擎,似乎故意要埋沒這則令美國難堪的消息。相信如果調查數據顯示奧巴馬是最受國民信任的領導,而習近平在榜末的話,西方媒體的處理手法將會大大不同。此例一再證明,互聯網自由只是相對性的,自由背後也是有一雙無形之手的。

Tuesday, December 16, 2014

一布又一布



  前佛羅里達州州長傑布.布殊公開表態有意參選下屆美國總統,先不談其個人條件,光因其名字,筆者便不太願意他當選了。因為,他的老爸和哥哥都曾經出任總統,普遍以老布殊和小布殊將兩者區別稱呼,倘傑布又選上,我們該怎樣稱呼他好呢?有老,有小,難道來一個「嫩布殊」?

  美國政治的裙帶關係並不是什麼秘密,要進入權力核心便必須攀關係,也是正常不過的。只是這廂共和黨一門三總統,那廂民主黨一屋兩總統,果真全美國就沒有人才嗎?難道只有布殊家和克林頓家能當總統嗎?

  離開正式提名仍有相當時間,就算嫩布殊和希拉莉真的參加初選角逐,能否出線也是未知之數。單從目前表面因素分析,嫩布殊應比希拉莉的機會要大一些。畢竟希拉莉在七年前黃金時期也未獲民主黨核心的支持,對克林頓家成為新一代政治皇朝的阻力看來並不小。頑強的希拉莉當然不甘心,但恐怕克林頓家的下一個總統夢,很可能要由女兒完成了。

  至於嫩布殊,其實他個人的政治履歷表相當不錯,如果不是大哥小布殊落任時聲名狠藉,相信也不會輪到麥可恩出戰奧巴馬。所以,只要嫩布殊能逐步消除公眾對布殊家的政治恐懼感,再來一個布殊也是有可能的。而對嫩布殊出線最大的助力並不是共和黨的傳統金主們,而應是奧巴馬。因為只要奧巴馬持續不受歡迎,便可以襯托出小布殊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壞。


  不過說到底,民眾仍是希望有新鮮面孔的,不論是嫩布殊還是希拉莉,要說服選民絕對不容易。

Monday, December 15, 2014

經一事


   香港佔領運動在銅鑼灣與立法會的佔領區被清場後正式結束,古語有云:「經一事、長一智」,香港經歷了兩個多月的佔領與反佔領鬥爭,到底又長了什麼智慧呢?相信無論是支持或反對兩方都會認為自己有所領會,這也是必然的。至於對整體社會而言,到底因為佔領事件而變得更好還是更壞?政治和經濟環境是否有良性發展?這些在日後都必然會有分曉,只是時間而已,所以暫時也不必過早的推論。唯一可以較肯定的,是特區政府今後施政將會更有底氣,更扎實。

  從兩年多前有人發起佔領中環行動開始,發動方刻意經營讓「佔中」變成為港版六四,其間不論是故意放出的流言,或是來自各界真實的擔憂,不約而同地提到解放軍出營鎮壓的可能。在佔中發生之前和運動開始之初,大有可一舉推翻特區政府,逼使中央武力鎮壓,讓一國兩制頓成炮灰之勢。可是,很快局勢便明朗了,中央政府不動如山,放心由特區政府自己處理佔領。

  由九二八當天至本周一的清場,整個決策及前線執勤,全由特區政府班子負責。從亂局到平靜,特別是最後銅鑼灣的清場行動,警方及有關部門做得乾淨俐落,給予示威者超國際水準的斯文待遇。一場意欲推倒特區政府和否定中央對港治權的運動,就此被政府有條不紊地清理了,其意義遠超過回復街道的暢通。至此,證明了梁振英為特首的特區政府可以有效的執政。當然,在議會上仍會有抵制政府政策的舉動,但經佔領一役,特區政府抵禦外來衝擊的力量已大大提升。


  

Thursday, December 11, 2014

被捕了


    香港佔領事件曲終人散,媒體紛紛以「鐘」極清場來形容警方對金鐘地區採取的清場行動。由於警方事前公開了清場時間,並多番勸導佔領者離去,在清場日仍然留守的示威者並不多。有人離去,也有人專程而來,為的是趕及被捕。沒錯,好些在過去兩個多月來只偶然在佔領區域出現的政客或準政客,清場當日一大清早便到場乖乖坐下等待警察前來拘捕。在此特殊場景下,被拘捕於他們而言好比選美會上的加冕儀式,是光輝接受讚美的一刻。畢竟,被捕的法律後果於他們而言幾乎是零。

  當然,也有選擇不接受被捕的,如學民思潮的黃之鋒,以及有份與政務司司長坐下來對話的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他們都各自有理由,黃之鋒說是分工問題,即被捕不屬於他的工作範圍。據黃自己解釋,因為有案在身,再被捕便要坐牢了。而梁麗幗則是避免影響畢業後考取律師資格的機會。香港是一個高度自由的社會,政治運動的參與者各取所需,也自然有權選擇願意付出多少。


  金鐘被佔領路段已恢復通車,但佔中所帶來的影響還需要一段日子才能完全浮現。觀察至今,最令筆者不安的是從中所反映的醜陋人性,年青人低下的品格和識見,以及歪謬扭曲的社會價值觀。而所幸的是,佔中和平落幕。這功勞並不是歸於過去一直宣稱佔中是「和平與愛」的發起人士或組織,而應表揚社會上理性的沉默大多數,以及沉著應對,一直堅守崗守的特區政府。有人說金鐘清場沒有暴力衝突是因為警方克制,而事實是因為現場缺了衝擊警員的激進示威者。佔中危機彷彿已過,但今後香港是亂是治,還存在太多變數。

Friday, December 05, 2014

不死之心


  持續超過兩個月的佔領運動已到了意興闌珊的地步,正在運動前路茫茫之時,發起佔領的學民思潮領袖黃之鋒宣佈與其餘幾名同學絕食,以此要求與特首對話,重啟政改諮詢。本來,在政治鬥爭中能以死相逼,確是力量非常,且十分之悲壯。但黃之鋒等人的絕食,能達到這效果嗎?

  在宣佈絕食的記者會上,黃之鋒清楚的說絕食行動並不是玩命,會注意身體健康。於是乎,絕食全程有醫療照顧,血糖低了便飲糖水。試問,明明白白公告不會死人的絕食行動,意思何在?有了不死之心,即是沒打算以死相逼,所以給對手的政治壓力也近乎零。為什麼黃之鋒要如此出招呢?要是心裡根本沒打算死,也不必事先張揚告訴對手吧。所謂兵不厭詐,讓梁特首緊張一番不是很好嗎?

  真的難以猜測黃之鋒的內心的真實想法,只能從其行動的表面按常理推測。如果黃等沒有下決心要絕食到底,亦即是說他們並不堅持所謂的訴求得到回應。又如果與特首對話並不是目的,那絕食又能為黃等帶來什麼呢?

  客觀分析,黃等首先再度成為了傳媒以至社會關注的焦點;其次由逐漸被學聯及其他激進政團邊緣化的尷尬位置,學民(其實是黃之鋒本人)直接重奪舞台的中央,取代了學聯月來一直的領導地位。


  也許做得太過刻意,絕食行動在社會上沒能製造很大的震撼,反對佔中的網絡社群更對黃等極盡譏諷。連佔中三子及陳日君都自首去了,等同與學民劃清界線。消息傳出港府下周將協助執行金鐘禁制令,政治野心強大的學運同學們,也應是時候稍為休息思考一下。畢竟,政治並也非只爭朝夕。

Thursday, December 04, 2014

大陪審團


  美國刑事案件的審理採用大陪審團制度,雖然各州實施上略有出入,但總體是檢控官在搜集了起訴材料和相關證據後,會先呈交一個由市民組成的大陪審團審議,由他們裁決是否提出正式起訴,繼而開始法庭程序。由於近日接連兩宗白人警員在執勤時導致非裔市民死亡事件,兩涉案警員同得到免起訴,大陪審團制度的公正性備受質疑。

  有評論認為大陪審團成了檢控官的應聲蟲,陪審團只不過是照單全收檢控部門提出的材料。遇到跟警察有關的案件,更因為檢控官與警員本來就是工作上的拍檔,令人懷疑中間會否有徇私的情況。以這兩起引起全國關注案件作為背景,上述對大陪審團制度的質疑便變得言之成理。不過,當大陪審團的裁判與公眾期待有落差時,錯誤是否必定是大陪審團呢?

  回到設立大陪審團的初衷,本來就是為了維護司法的公平和公正性,制度背後是崇高的民主精神。由一般民眾組成的大陪審團掌握起訴與否的決定權,可防止司法人員濫權製造冤案。另一方面,大陪審團作為市民代表,專責聆聽檢控官的陳述,審視起訴材料,總比起街頭公審或媒體審判更冷靜和客觀。


  天下間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隨著時代的轉變,過去合適的制度也不一定再合用。大陪審團制度可以檢討,但如果純粹因為兩宗高調子的案件,或裁決未符好些人的期望,便認為大陪審團制度出了問題,甚至有說法要將之廢除,這恐也非出自理性的檢討。全美各地區的大陪審團天天都在處理無數案件,將之污名化不但無補於事,對整個司法檢控系統也欠公允和製造不必要的衝擊。個案歸個案,依具體證據審議才是司法精神所依。現階段若能增加大陪審團的透明度,就敏感案件的裁決作更詳細的公開說明,相信有助公眾恢復信心。

Wednesday, December 03, 2014

輪替常態


   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黨主席馬英九辭職承擔敗選責任,內閣官員也總辭。在這一連串彷似震撼的所謂「變天」局勢背後,其實也只不過是兩黨政治下政黨輪替的必然。今天國民黨慘敗,若干年後,民進黨也會同樣來一次慘敗。國民黨與民進黨輪流執政,將是兩岸統一前台灣政治的常態。

  觀察美國政治久了,對於政黨的上台與下野也越發沒有感覺。可能台灣才開始政黨輪替不久,當阿扁仍在坐牢之時,民進黨便能大翻身,確是值得民進黨的支持者高興。而國民黨昔日以馬英九的超級人氣,如今竟然連台北市與台中市也丟了,要悲哀的也絕對有其悲哀的理由。

  不過,到底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執政,並不是那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在兩黨政治體制之下,其實只是有執政黨與在野黨之分。執政黨的工作是享受權力及保護權力,而在野黨的工作是努力拆台,製造自己上台的機會。政黨的存在就是為了執政,在所謂民主選舉制度下,打好選戰比辦好公務更重要。於是,在選舉的循環周期裡,兩黨是沒完沒了的鬥爭,政務是否空轉,實務政策是否落實,均不是政客們最關注的。


  這並不是針對台灣而言,美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好例子。只要走上兩黨制的死胡同,永不止息的黨爭將主導一切。難怪加州前任議長威利布朗,在打勝無數選戰後說:「我是獨裁政治的支持者」。此言也許有點兒開玩笑,但亦可能是老政客的心底話。

Monday, December 01, 2014

是懂得的

  自佔中開始以來,好些人批評學生不懂得什麼是民主,便以激烈手段爭取他們口中的所謂「真普選」。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周末在一個電視台節目上表示,相信很多在街頭的示威學生並不知道何謂「真普選」。不過,直至昨天看到一段網上視頻,可以確實的說,學生示威者對民主是有相當深奧理解的。

  視頻拍於周日學聯發動包圍政總那天晚上,鏡頭所見,多名示威青年正在搬運一些磚頭。不久有學聯的負責人上前阻止,說磚頭無助圍堵,更可能出意外帶來反效果。雙方為了一堆磚頭吵了起來,期間言語激烈粗暴。

  後來,搬磚方一名男子提出以民主手段解決,由現場各人舉手投票,以決定是否搬磚到「前線」。隨同學聯領袖的一名男青年說:「舉手不一定是民主,大家討論先至係民主。」搬磚男以粗口回應,並說「一定要尊重所有人意見才是民主,現在公投啦」。學聯男則高聲反駁說:「你唔好話投票就一定係民主」。


  噢!明白了,原來學聯中人對民主與投票是這樣理解的。只可惜他們的對民主的理解在付諸應用時,卻會隨著自己意願和利益而調整。按學聯男的說法,他們不惜衝擊香港法治來爭取全民提名,是民主嗎?還是應該討論呢?又如果認為投票不一定就係民主,學聯便要交代清楚他們在為香港爭取那一類的民主了。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14

記者也瘋狂


  香港警察廿四及廿五兩日在旺角協助執行法庭指令,清除非法擺放在道路的障礙物,從早上至深夜,警員和佔道者在多個街口都發生衝突。幾乎在同一時間,在美國多個城市的警察同樣面對示威群眾。從電視看兩地示威現場的報道,深覺兩地傳媒在採訪騷亂現場時不同的專業表現差距甚大。

  在弗格森現場,媒體報道有高空設備作俯瞰式的拍攝,記者則在街道邊作現場報道,一般都是較遠離最激烈的衝突或事故現場,也有個別拚搏的攝影記者會跑到最前線。但總的來說,都是依靠器材作最貼近的直擊,現場記者則多個外圍報道,主要工作是收集來自現場目擊者和警方等各方面訊息。

  至於香港佔旺清場的電視報道卻很不一樣。畫面所見一大堆手持各式拍攝工具的記者擁在警察面前,在其身後才是示威者。也許當中不全是專職記者,更多可能是自媒體,但他們成了現場一道特別的屏障,將警察和示威者分隔開。只要有新的警民衝突發生,這些所謂記者便從四方八面湧出,衝到警察的面前拍攝。因此,從電視上所看幾乎都是警員的畫面,甚少示威者那一邊的情況。由於記者貼身在警員跟前「採訪拍攝」,雙方發生碰撞的場面時有發生,這次也不例外,亦如過去的同類情況,總有記者投訴被警員推撞或襲擊。

  筆者在灣區媒體工作廿餘年,當年三藩市因為金恩案發生打砸搶,筆者也在市場街現場採訪。雖然身上掛有警察局發出的記者證,但證件明明白白的說,持證人可以進入警消封鎖線採訪,但沒有特權,不得干擾警消工作。記者們都很明白我們是要服從現場警員的指示,他讓你走多近你便能走多近,一旦越界,結果只會是自討沒趣。


  香港的一些記者似乎沒有這套標準,連警察在激烈執勤的情況下,記者彷彿擁有無上的權力,也可以隨意在衝突現場無限制的活動。以電視畫面所見,港記者在現場對警員已構成嚴重的干擾。如果同樣情況發生在美國,恐這批記者早已被警員移走了。記者的角色是以冷靜的第三者角度報道事實,一旦自己也成了參與者,媒體應有的社會功能已蕩然無存了。

Monday, November 24, 2014

尊重法治


  今年稍早前在密州弗格森市的一名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員射殺,觸發當地歷來大規模的種族騷亂,事態嚴重程度至州長要派出國民警衛軍介入。數月以來,全國都在關注案件的調查進展,而當地社區仍不時有示威。經過深入調查後,大審陪團決定不起訴開槍警員,原因是有足夠證據顯示警員當時是在遭遇死者襲擊後才開槍自衛。

  由於輿論一直把該宗事件形容為典型的司法種族歧視,彷彿唯有白人警察遭到起訴才算是公義得到伸張。所以,當局為裁決宣告後的可能騷亂提前做準備,州長再度宣告緊張狀態,並且要求國民軍戒備。另一方面,則透過社區領袖和教會呼籲群眾冷靜。早作準備的不單是弗格森,全國各地非裔人口較多的城市都有部署。

  在裁決宣佈後,意料中的暴亂也終於發生了,在弗格森除了有民眾上街示威外,也發生暴力及縱火事件。灣區屋崙亦有近千民群眾上街,一度衝上高速公路的出入,公路巡警為安全計需要封閉部份路段。


  大陪審團從清楚他們的決定極有可能引發全國性的示威浪潮,也很明白當地社區的激烈反應。但大陪審團仍然作出有違「公眾」期望的判決,說明他們頂住巨大的壓力,依法履行了他們的職責。司法的尊嚴在於被落實執行,只有人人都尊重法律,不以個人情感或好惡代替法律,真正的法治才能彰顯。從弗格森事件上,香港年青人應從中學習,在喊叫「我要真普選」之前,請先說一聲「我要真法治」。

Friday, November 21, 2014

回歸英國


  香港發生佔中後,末代港督頻頻發話支持佔領者,好一副沾沾自喜的模樣。而英國國會一些議員也趁機抽水,批評中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並且組織稍後前來香港考察云云。這些舉措可能令到一批以年青人為主的港獨人士表錯情,以為英政府真的要為他們出頭,於日前到英駐港領事館請願。但出乎他們意料,領事館竟然閉門不納,連門也進不了,還被領館派員及報警驅趕。

  這些過去經常把港英殖民旗穿在身上,或揮舞英旗參與遊行的青年,對於英領事館的冷淡感到氣憤難平,聲言要留守包圍領館,直至英國議員接受他們的請願信為止。當中一名情緒激動的示威者自稱自己持有英國屬土海外公民護照BNO,是英國公民,他指摘英領館拒絕開門,形同中國註銷學聯回鄉證,是「喪權辱國」所為。

  數月前筆者在香港的七一遊行上,也看到這群主張回歸英國的港獨分子,他們大多是年青人,香港回歸時可能還是小朋友,或甚至還未出生。他們對英國臣服的情懷,到底應作何理解呢?


  相信可以粗略歸納為一種扭曲性的「殖民地優越感」吧。這種優越感在台灣也存在,服臣對象換了是日本罷了。出現這種國民身分認同的錯亂,主因是本國知識貧困,特別是對歷史與民族發展認識嚴重不足;其次是崇洋自卑心理作祟。社會上出現這種痴戀殖民地身分的現象,更說明國民教育刻不容緩。但對於已經走上街頭的那些,以乎不必太在意,既然他們自認是英國國民,就讓英國政府處理好了。

Thursday, November 20, 2014

政客心思


   總統奧巴馬以行政指令方式容許約五百萬非法移民能夠合法地留在美國,部份更能申請工作簽証。政策本身是實事求事的,因為指令並沒有改變現行移民法規,也沒有鼓勵新的非法移民,只是針對已在境內的非法移民,並且是以家庭團聚為目的,最大程度上減少拆散家庭的悲劇性遣返行動。所以,整體上來說,奧巴馬此移民政策新指令是一項德政。

  指令內容不是問題,推出時間點才是。奧巴馬在任總統已經六年,為何選擇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大敗後才強行推出移民改革呢?奧巴馬向來都關注非法移民的家庭團聚狀況嗎?大概總統希望民眾忘記了,他是歷任美國總統中遣返非法移民最多的一位,拆散大量有合法子女在美的無證移民家庭,也是奧巴馬前幾年數度引用為政績的光榮史。移民權益組織近年來一直抗議奧巴馬的鐵腕遣返政策,為何總統要到今天才聽進耳裡呢?

  答案很簡單,如果不是因為民主黨選舉敗了,又如果不是兩院都落在共和黨手上,又如果不是總統選戰即將揭開序幕,奧巴馬不一定會單方面以行政命令挑戰共和黨。說到底,所謂移民政策,也只不過是兩黨鬥爭中的棋子罷了。不是嗎?民主黨籍的克林頓總統在一九九六年簽署法案,大幅削減合法移民的聯邦福利,也同樣是在中期選舉大敗,競選連任在即之時。


  政客的心思其實一點都不難猜,個人與及黨派的政治利益永遠是最優先的。公權力握在他們手上,民眾或利益集團要政客為他們服務,便要抓緊彼此利益的交匯點,亦只有兩者交集,才是政客辦事之時。

Tuesday, November 18, 2014

衝擊再衝擊


  香港佔中進入了新階段,如何收科?萬眾期待。執達主任在中信廣場順利清除障礙物,但這並不代表餘下的被佔領區也能如是。就在十七日凌晨,數十名示威者便暴力衝擊立法院,打破多道玻璃門。從視頻所見,有的衝擊者是希望阻止立法會正常會議;有的試圖仿傚台灣太陽花,佔領立法會會場。相信隨著警方進一步清場,類似的暴力衝擊將來陸逐有來。在全港大多數人對佔中已意興闌珊之時,這類衝擊到底還有什麼意義呢?

  民調顯示反佔中市民數目急升,而鬧出「return home card」國際笑話的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則不以為然,認為民意是流動的,如果有狀況發生便會出現變化。梁的思維反映了佔中運動的要害錯誤,也是大多數佔領策動者的歪曲心思,他們以為激烈的行動可以帶來勝利。於是,當一階段的行動沒有帶來成績時,便策動下一波的更激進行動,以此刺激更多人加入,向政府施壓。從學生領袖口中聽得最多的就是:假如XXX,我們便把行動升級。


  這種不達目的便不斷升級的模式,當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柴玲也用過,其本質是一種極度野蠻的不負責任行為。提出政治主張的人,應先要想到如何實踐,如何在現實環境中找出路,才好號召群眾加入。一味的往玉石俱焚路上走,只會把運動帶向死胡同,害人害己。佔領學生走上不歸路已很明顯,目前餘下的問題只是理性的社會還有必要容忍多久呢?

Friday, November 14, 2014

這才是校長


    香港的大專院校近年流行在畢業禮上搞示威,通常是向主禮的政府官員做出各種侮辱動作。自佔中起動後,多間院校的畢業禮上加添了撐遮和抗議奏國歌等舉動,連教育學院的畢業準教師也玩同一樣的遊戲。而校長和應邀主禮的台上官員,通常只能陪笑或苦笑。昨日浸會大學的畢業禮上,同樣的示威戲碼在上演,但校長的回應卻很不一樣。

  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要求撐著遮上台領畢業證書的學生把傘收起來,對方拒絕,陳校長亦拒絕向對方頒證書,並且暫停典禮,要求學生自重,不要再撐遮上台。

  陳校長做了教育工作者應做的事情。學生並不是天然就神聖,更不是自然就正義。學生會犯錯,而且因為年少氣盛,執迷不悟情況甚為普遍。正如本欄早前寫道,畢業禮是屬於全體師生的,也是屬於學校的,個別學生為了一己之私而破壞典禮程序和氣氛,是極度自私和不道德的行為。校方應對此等劣行當場棒喝,以匤正歪風。


  香港教育失德失節,淪為反中反社會思想的溫床,其惡劣影響已根深柢固,恐非一、二十年難以糾正。期望香港的高等院校校長們都能向陳新滋校長看齊,切勿如中大校長沈祖堯般只顧盲目討好學生,更荒唐地將犯法學生喻後聖人之後。香港的前途只能寄望於年青一代,而到底未來社會主人翁是何等素質,大學校長們責無旁貸。

Monday, November 10, 2014

歪理民調


  香港中文大學剛發表了一份名為《香港人的身份與國家認同》的持續民調,該項調查由回歸前一年起,每兩年調查一次,今年已是該調查的第十份報告。調查報告的文字敘述特別強調兩點,即自稱純是中國人的比率跌至新低,僅8.9%,而選擇純香港人或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的,調查機構稱之為「香港人優先」者則創新高,達68.8%。該調查共訪問了797人。

  這項港人身份認同調查在回歸前首辦,於其時有一定的義意。但當殖民地時代已過去,香港已經重新成為中國一部份,法理上所有港人都是中國人的時期,還不斷的追問港人身份,借民調報告宣稱港人的國家認同身份可以有不同選擇,究是何道理呢?除身份認同外,調查還查問對國旗的抗拒程度,乃至所調的「香港人優先」說法,除了宣揚港獨外,還有什麼具實意義呢?一些人在回歸前後努力發展和培植香港的所謂「本土精神」,其潛藏意圖明顯。

  類似偽學術民調已成為香港個別黨派的政治鬥爭工具,但同一組數據,細看下其實可以看出不一樣的圖畫。以中大上述調查為例,大學強調「香港人優先」,但若看單純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數字,9625.2%9828.8%1223.4%1426.8%,亦即時說十八年來並沒有重大的改變。純認同自己港者即否定自己是中國人,港獨人士其實應最在意這組數字,如果港獨真的成為主流,此組數字應急升才是。

  可惜,不論調查設計上如何刻意要製造出所謂「香港人優先」印象,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港人一直維持在七成以上。若再細分年齡層,會發現1834是所謂「香港人優先」的主力,也是回歸以後成長或出生的新生代,他們沒有受殖民地的洗禮,卻受著去中國(歷史)和(反政府)通識的教育。對於這份立心不良,以歪理解釋的所謂民調,如果還有什麼可參考價值的話,便是反映了香港後殖民地時期教育出了問題,國民教育刻不容緩。


  此外,據台灣師大學於2011發表的港澳政策研究報告中指出,七分之一(14%)的香港人是大陸新移民。另港府數據,單是去年內地到港新移民便有四萬三千人。如果中大調查的抽樣是科學的,那麼這不斷增加,佔港人口比例急升的大陸移民,必定是到步後即大比例否定了自己是中國人的身分。若然,這也是很令人好奇的現象,因為港獨份子一直痛罵新移民把香港大陸化的理論便不應成立了。

Friday, November 07, 2014

跛腳鴨

 共和黨重奪聯邦參議院控制權,一統國會兩院,時評幾乎一致認為奧巴馬從此要當跛腳鴨至落任為止了。這種說法沒有大錯,但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綜觀美國歷來能連任的總統,在其最後兩年任內,就算沒有國會因素影響,在魄力和積極性方面,也會對比剛上任時要差得多。這是制度使然的定律,跛腳與否,主觀成分佔相當一部份。

  總統任期法定不能超過兩任,原意是杜絕長期獨裁的出現,也讓國家就算遇上極壞的總統,也能有一個止血限期。任期限制的意願是美好的,但任何制度都會有副作用。於白宮這權力龐大的職位,任期限制的負面影響也成比例的變大。

  在所有實施任期限制的職位,政客在上任的第一天,便要思想如何連任。於是天天努力的討好選民,拉攏各方關係,為下一次競選做準備。可以說,連任是第一任期間最重要的事務。一旦成功連任後,政客有兩條路選擇。沒打算退休的開始謀算下一個職位;沒計劃留在政圈的,更要籌劃好在商界或其他領域的出路。

  所以,在第二個任期內最後階段分神分心極為普遍。於總統而言,一來不必再競選,二來下一任總統選戰已展開,除了一些短期政策外,政黨也不會與即將離任的跛腳總統合作什麼長遠規劃。總統如走過場,國會的重份量議員才是天長地久的。如果在未來兩年奧巴馬表現比過去還差,很可能不完全是他個人無能或不負責,制度也應是其中原因之一。_

Thursday, November 06, 2014

低智畢業禮


  近年香港的大學畢業典禮接連發生畢業生在台上搞個人騷事件,並且情況正在傳染中。這些異類畢業生有的台上向主禮者嗆聲,或做出各種不禮貌的抗議動作;最新傑作是在科大畢業禮唱國歌時,有學生舉起黃傘,以及打傘上台領證書。這種舉動例必引起在場學生的起哄和掌聲,而顯露的卻只不過是當事人的自私和無知。

  早前中國國內有一篇評論文章題目為《一國兩智》,其中點出香港社會朝低智化發展。低智化對香港未來長遠發展的影響值得嚴重關注。以科大事件為例,舉傘的畢業生不出十名,卻成為了所有媒體報道的焦點,示威者成功做了主角。於支持佔領的人士來說,撐遮的學生給他們加油,但於沒興趣或反佔中的畢業生來說,這同樣屬於他們的畢業禮被劫持了,說嚴重一點,畢業禮成為佔中舞台,被「強姦」了。

  學生固然有個人表演或表達的權利,但也必須顧及場合。馬路是公眾使用的,畢業禮是屬於全體畢業生、老師與嘉賓的;一小撮人強佔領,是霸道所為,徹頭徹尾的反民主之外,更是極度自私。堂堂大學生,只顧滿足一己的虛榮,連起碼的個人道德都不及格。再者,撐傘走過場除了吸引鏡頭外,於公眾何益?與民主相干?只好形式而不談實質,正是低智化的表現。

  這種低智化趨勢其實在香港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觀乎香港的影視、歌曲創作,其淺薄與低俗程度不斷挑戰更低限度。新聞媒體更是助長低智聲勢,就如佔中這有歷史性意義的重大事件,記者一味把鏡頭對準佔領的青年,月來只做表皮的煽情報道,沒有為公眾思考和識認事件的提供任何深入和多角度的素材。


  在一個智慧退化的社會,湧出一大批嘴巴喊叫要「民主」的年青人,絕不是香港之福。如果這群人真的就是香港的未來支柱,情況更是令人憂慮。

Monday, November 03, 2014

失民心者


  剛聽到一則新聞報道,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失民心者得天下」,看官不要以為筆者拋錯書包,的確是有些承認失民心者,仍確信自己能得天下。說出這創新意念的超自信人物,正是九月份發動中學生佔領政府總部前廣場的黃之鋒。

  日前《紐約時報》刊出一篇以黃之鋒名義發表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語出驚人,對著反對佔中的政府官員說,自己將決定他們的未來。文章是否真的出自黃的手筆不得而知,但經常在講話中聲稱自己緊握香港未來的黃之鋒,年紀輕輕,已擺出一副政治領袖的模樣。

  香港反佔中聯盟經過一周的簽名運動,合計徵集得一百八十三萬五千個反佔中市民的簽名。面對反對者的聲音,黃之鋒在講台上指控簽名做假。不過,與此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佔領運動不得民心。

  作為政治家,一般來說如果承認自己的作為不得民心,應等同接受失敗,接著便自動下台了。可黃同學卻不一樣,面對接近二百萬個反對簽名,加上佔領地日漸冷清,他在佔領不得民心之餘,卻沒有承認失敗,仍自信通過一些措施,可以最終贏得天下。

  人們到底應佩服這些佔領青年的頑固,還是要鄙視他們的剛愎自用呢?站在高台上疾呼為香港未來爭取民主的人,竟然可以自我催眠式的選擇漠視民意。這世上是什麼類型的政治人物,既知道自己不得民心,但又堅定相信可得天下的呢?這種不理會百姓感受如何,一心專注於自己追求的,正正是獨裁暴君的思維。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會見學聯五代表時說得好,民主不光是一種政治理念,也是生活態度。在香港街頭展現的不是民主,相反,是極其危險的專制霸權。

Friday, October 31, 2014

誰的未來


  在佔中學生中流行一句對他們極有感召力量的話:「未來是屬於我們的」。因為確信未來是屬於他們,並且「只」屬於他們的,所以這些年青人便認為只要是任何有關於「未來」的事情,他們都擁有一切的主宰權力,並且這有著不容置疑的道德地位。基於這種信念,成年人或屬於過去或現在的其餘所有人,必須接受他們年青人為「未來」所作出的一切選擇或安排。

  年青人關注自己的未來本應鼓勵,問題在於這種特殊的「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思維,排斥了其他人的存在價值和權利。發起反佔中大聯盟簽名運動的周融說,他到一間著名中學演講,一名學生站起來開罵,說未來是屬於他們(學生)的,將來你們都不在世了,沒有資格說三道四。網上有一名母親氣憤極的講述兒子在老師鼓動下支持佔中,兒子對她說,「未來不是你們的,我要佔中」。這名母親說,這是不是說我現在要立馬自殺嗎?什麼叫做明天不屬我呢?

  莫視權威本來就是年青人的特性,佔中以青年為主力亦不為奇。可是佔中幕後策劃者刻意向年青人灌輸狹義的所謂「明天只屬於他們」理論,謀算誘發年青人不顧後果,目空一切的爆炸力。有了這種極端偏執思想,這些仍在校園,從未對社會有任何實質接觸或貢獻的年青人,便瞬間自我膨脹起來,以為自己理所當然是世界的統治者。於是佔據馬路是他們的權利,因為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佔路,其他人反對,是那些人自私,意圖剝奪學生的未來。

  這種歪理的典型代表是學民思潮的黃之鋒,日前《紐約時時》刊出一篇以他名義發出的文章,內裡寫到「今天你們剝奪我們的未來,但終有一天我們會決定你們的未來。」字裡行間霸氣暴君味道十足。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說,她的一位醫生朋友有一名唸大學的佔中女兒,有一天責罵反佔中的父親說:「我沒有這麼無恥的家人,你不配做我的父親」。這位救人無數的醫生,不明白怎麼在他女兒眼中,他忽然間就可恥到沒資格為人父呢!


  沒有過去便有今天,沒有今天便沒有明天,社會建設,不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必須一代一代接續建設而成,未來是屬於所有人的。

Monday, October 27, 2014

追究真相


  周末香港一場有數千人參加的反佔中集會在接近完結時,在會場外圍發生記者被包圍事件。事後香港電台一名兼職女記者,及另一家電視台的兩名攝影師和一名記者報稱被多人襲擊。警方至今已拘捕了兩名男子,懷疑與襲擊事件有關。

  有份參加了當晚集會的朋友說,全長約三小時的集會流程很順暢,上台的市民和個別知名人士講話的內容都很好,大家根本不知道有衝突事件發生過。有的是在回到家後看新聞才知悉,有的甚至翌日上網才知道出了狀況。本來表達祝福香港和反佔中的晚會,經傳媒聚焦報道後忽然變成了一宗暴力事件;而且記協、港台和好些傳媒,即時將襲擊責任點名指責是活動主辦方,港台甚至宣佈以後不採訪該團體主辦的活動。

  面對洶湧而來的指責,不少集會者在網上訴冤,並且徵集現場材料還完事件真相。除了網民和媒體未審先判外,警方暫時仍沒有公佈調查詳情。從相片、視頻和現場人士的文字敘述中,最多人質疑的是最初引發包圍出現的港台兼職記者。綜合網上材料指出,女記者當時在會場的後方外圍處,不斷追問集會人士「收了多少錢」前來集會,引起在場人士不滿及反駁後,女記者則坐在地上表情驚慌狀,但卻屢勸不走,任由拍照,造成進一步起哄。而該名最初狀似受驚嚇的女記者,事後回應電視台訪問時卻淡定大方。

  事情真相仍有待警方調查,動手傷人當然不對;與此同時,語言暴力也不能忽視。記者到場沒有關注台前集會內容主體,如果只在外圍追問集會者收了多少金錢,此帶有政治預設立場的問題,不專業且富挑釁性,對記者的自身安全也是不智的提問。女記者在發問前清楚估算過問題的後果嗎?但願她只是經驗不足而已。

Thursday, October 23, 2014

學習民主


  有消息指佔中人士將會發起在「佔領區」舉行一次投票,以決定是否接受政府在與學聯對話時提出的幾點建議。截稿時仍不清楚這次投票的具體內容和操作,但對這群佔中者而言,應是一次很好學習民主的機會。早前也曾有人提出由佔領人士表決進退,遭學聯領袖反對,如今領袖們同意「佔領區」公投,是民主精神的一大進步

  佔領運動已經持續快一個月,如何收場是包括佔中的各方正苦苦思量的問題。佔中陣營內意見不一,缺乏有能力和號召的領袖人物作一錘定音,各方力量對於如何繼續運動早有分歧。連過去一直同聲同氣的李柱銘和陳日君都意見不一,李柱銘呼籲繼續留守,陳日君叫學生快回家。學聯周永康不能說了算,黃之鋒近日更變相成了二線領導,而佔中三子早就成了跑龍套的腳色。在如此紛亂形狀況下,搞一次投票,搭好下台階無疑是一個頗聰明的退場辦法。

  在過去一個月,全香港市民都上了極其寶貴與昂貴的民主課。那些民主口號朗朗上口的街頭佔領者,與反佔中或受佔領之苦的百姓,甚至在家看新聞的市民,在不同程實質感受到什麼是民主。有人可能從此對民主希望幻滅、有人可能感覺自身己參與了「真實」的民主運動、有人可能自覺成為新時代的民主英雄、總的來說相信更多人從此分清真假民主。


  香港最大的共識是讓生活回復正常,在一切風風雨雨過後,平安與穩定的生活仍然是最大公約數。所以,為了對選舉形式的爭拗,到底值得犧牲多少?我想很多香港人已心中有數了。說到底佔中與反佔中,就是務虛與務實之爭。

Tuesday, October 21, 2014

你代表誰


  香港佔中引發其中一個熱烈爭論的議題,就是誰是代表?從網上的文章和視頻,經常看到佔中與反佔中者爭議誰代表誰。昨日在學聯與政府官員的對話會中,學聯同學不斷表達自己是代表著全港市民發言,為全港市民爭取民主,以民意在我手來壓逼政府。政府官員則多次提醒學聯領袖,社會有多元聲音,不能用單一意見便代表全部港人。這場「我代表你」,與「你不代表我」的辯論,相信將會繼續升溫。

  網傳一則事例,在旺角一間食店,有幾名警員入內借用洗手間,店東高聲招呼警員並說:回去狠狠替我多打兩棍。食客中有佔中人士,不滿店主言論出言反駁,說示威者代表你爭取民主,你還說這些無良話云云。有網友評論,誰授權你們示威者代表我去佔領街道呢?

  無論是雙學的領袖,或是在電視前接受訪問的佔中青年,隨口一句就是「香港市民」如何如何,已經是慣性以為自己真的代表著全部香港人。因而遇到有反佔中人士前來叫板,佔中者和佔中媒體一律稱這些人是受僱而來,甚至是香港從外地方來的,總之就不是普通或正常的香港人,因為在佔中者牢固的思想中,所有香港人都是站在他們一邊的。

  面對天天被代表,上周日在維園數千人的反佔中晚會上,有一名中年市民發言說:「學生哥,過去不屬於你,現在還未到你們,末來不一定是你們,憑什麼代表我們?」

  搞群眾活動的,特別是像佔中這樣革政府命的運動,誰擁有民意極其重要。所以,難怪佔中者總是號稱自己代表全香港。可是回歸現實,怎能會有某些個人或單位,可以妄稱自己代表所有人的呢?奧巴馬總統也只代表四成多一點的美國選民,更何況一個學生組織呢?不過,在今天大反智的香港社會,少數強要大多數接受其領導,經狂熱學者和傳媒的洗腦式灌輸,彷彿已成為真理。就如昨日香港電台晨早節目,男女主持人便說,要求大學處理違法佔中教授的市民都是沒有讀過大學的;主持還提醒投訴人要依「真理」做事。言下之意,真理在佔中教授手上。


  如是觀之,以香港今天的政治民智,離明白民主真義還有好一段路。

Monday, October 20, 2014

幼師佔中


  近日網上熱烈討論一則幼師在金鐘佔領區設小教室,向幼稚園學生講解佔中故事的視頻。整個過程有片段在網上,長十五分鐘;該名幼師自己也在網上公佈了當天的教學感受。最令人震驚的是片中幼師用漫畫圖解警察用胡椒噴霧驅走在公民之樹上的小老鼠,老師然後問學生誰是壞人,小朋友都說:「警察」。

  三周以來的佔中,有人認為是香港民主運動,傳媒樂此不疲的推波助瀾,但其實佔中只香港悲劇,暴露了嚴重扭曲和醜陋的人性。

  這名姓秦的老師被網民狠批,但也有支持她的聲音,反罵批評者是五毛。秦老師在向小朋友洗腦後還沾沾自喜的公佈戰績;以及對於向幼齡兒童洗腦式灌輸「警察為壞蛋」的行為,竟然也有人支持,這說明香港好一批人是非顛倒的程度,令人心寒。一名退休香港警官用荒謬來形容現時的香港,可能還不夠貼切。

  香港今日出現連基本倫理道德都可以徹底顛覆的狀況,並不是偶然,也不是少數極端份子,而是有心人在學校和媒體培植歪理,花了長時間經營的結果;其次也與社會文化底蘊本來就薄弱,低俗潮流氾濫有關;而更重要是社會沒有警覺性,容許歪理生根及開枝散葉。當然,亂世中也有明燈,早前便有文章在質問香港為何沒有真正的知識分子,但連大學校長也爭相獻媚,還有什麼可說呢。


  佔中這劫是香港必需經歷的,只希望經火劫後能使鳳凰重生。

Friday, October 17, 2014

為何頭痛


   香港佔領事件已經三周了,每天在網上看不同來源的消息和視頻,回到家中接續看香港電視台的直播。畢竟已經三星期了,看得頭有點痛,並不是因為睡眠不足,而是同一時間太多太多顛倒是非的歪理湧進來。例如:

-非法集會、非法盜用政府公物設路障,以及非法佔據馬路的人士,當遇到市民前來責難時,卻用高聲責罵警察不保護他們。在警察用身體隔開不同意見的雙方後,受到保護的非法集會人士又用大小喇叭責罵警察是黑社會。

-警員清除非法佔路廿天的障礙物,學生會領袖批評警方沒有提前通知,令到同學們沒有準備,也不知道下一步有什麼安排。

-旺角非法佔道嚴重滋擾附近居民,高樓上住戶擲下西瓜皮洩忿。示威者報警,非法佔道的一名男同學向記者說,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最緊要是合法,不應該做違法的事情。

-非法包圍政府總部出入行車道的學生,截停向總部內駐防的警員送飯的餐車,說要搜查清楚車內載的是否真的是食物,因為他們擔心車內有警察用的裝備。

-一名反佔中男店主被佔中示威者包圍倒地,近視眼鏡丟了,爬起身來欲衝出人群,卻被一名把背包掛在胸前的佔中女子,張開雙手上前抱住。挑戰常理的情景出現了,女子慘叫被非禮,同伴們並召來警員將店主按在地上。後來該女子接受CNN採訪,說該男子突然衝前用手抓她的胸部,令她十分驚慌。香港一個婦女團體其後發表聲明譴責針對佔中女示威者的性暴力。

-一名便衣警員在被佔領域區內被示威者包圍,警員出示證件並稱巡邏佔領地點是防止有暴力衝突事情發生。群情激憤的示威者繼續包圍和辱罵該警員,並命令警員必須把證件掛在頸項上才准許他離開。警員最初不願意屈服,但奈何孤身一人,終把證件掛上,在示威者勝利喝采聲中離去。


-有一名時評人說,參與佔中的香港年青人不是盲目,只要細心聆聽他們的訴求便會發現原因。數據顯示15-24歲的香港年青人過去十年教育程度上升,但收入水平卻維持不變,使到年青人單靠一份工作好難買到樓。按這位時評人的說法,佔中其中一個原因是15-24歲的年青人認為社會和政制不公,導致他們無望置業。時評人最後還叫中國政府和特區政府就此反省。可是,民主如美國,15-24歲的年青又有幾個能單靠自己一份工資買屋呢?看來奧巴馬也應反省,否則這批美國青年很可能會要出來佔領華盛頓了。

Tuesday, October 14, 2014

談談暴力


  佔中進入第三周,警方開始逐步強勢清場,從政客和個別學生領袖的態度,警方要還市民正常的社會秩序,恐仍有一番的惡鬥。這場自回歸以來最嚴動的政治事件,離蓋棺階段還遠,但已經刷新了不少詞義的解釋,比如「暴力」。

  從佔中啟動首天,至昨日警員驅趕突襲龍華道的示威者,佔中人士一直在指責警員濫用暴力,而媒體也聚焦重複這些指控,彷彿在面對時而萬計,時而上百成千的示威者之時,使用武力的只有警員。但只要有看過現場市民自拍的視頻,而不是電視台有選擇性的片段,會發現肢體衝突的發生絕對不是那麼片面的。

  暫且不說反起骨架的兩傘、削尖的竹枝、鐵釘之類,就只談「舉手」。高舉雙手是這次佔中示威者的典型標準動作,設計此示威動作的用意是要在傳媒及公眾面前顯示佔中者是和平分子。不過,從現場視頻所見,有的示威者舉手站立,身體沒有其他動作,確是和平。可是,更多是一邊舉手,一邊以身體壓向不同政見人士或警員,有的還一面罵粗口。有的時而會放下手推撞對方或警方鐵馬,待對手或警員還擊時便舉手以示無辜。這些肢體動作本身就是挑釁性質,如果是數十人同時如此,被針對者感受到威脅的程度絕對是暴力性的。所以,舉手不等於沒威脅性,舉手在一些情況下也是暴力。

  就以最新近在龍華道的佔領與清場事件,視頻所見一大批示威者衝開鐵馬,有的高舉已打的雨傘,有的高舉雙手。沒錯,手是高舉了,但卻大聲叫喊,狂奔衝向警員的防線。


  和平示威,和平表達訴求,自能得到市民的包容甚至認同,但假意和平,挑釁為實,以衝擊警員為目的行為,就算雙手舉得多高,也難以服眾。

Monday, October 13, 2014

一夜能建成什麼


  香港佔中示威者因為前日遭到警方拆去部份封路障礙物,於是調動大量物資,包括建築棚架用竹支、鐵鍊、水泥、鐵釘等,建成有兩層樓高的封路障礙物。又為了加強路障的殺傷力,示威者把削尖的竹支和釘板於置在最前方。從現場視頻和圖片所見,參與佔中的學生排成人鍊傳遞竹支等路障材料,專業工人則負責建築。一夜之間,香港街頭變成了火藥味十足的戰場。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年初的新聞,中國承建了土耳其的高鐵,原計劃是由中國出口技術和顧問,建築工人則聘請土耳其本地人。可是,由於工程進度問題,後來四百名中國工人獲准加入建築隊伍,他們在一夜間架設了一百支高鐵的高壓電線桿。一夜一百支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同一樣的高壓電線桿,土耳其工人兩天才能安裝七支。中國工人不光是快,工程質量還得到歐洲工程師的認可。這則一夜建一百支高壓電線桿的新聞震驚了歐洲,華工厲害也成為了歐洲人熱門話題。

  香港這批被傳媒和校長吹捧為未來主人和聖人的學生,半個月來強佔街道,以比土耳其華工更多的人數,一夜間只建成了破壞社會安寧的三尖八角路障。與進入歐洲的中國高鐵華工相比,佔中學生學歷可能更好,生活享受更優越,據說佔中的領袖更有免費酒店住宿,是養尊處優的學運小英雄。可是,中國高鐵華工是讓世界仰望的勝利者,而佔中學生,只落得滿街的罵名。


  香港一代年青人被洗腦反共,其實連共產黨是什麼大概也沒有深究。佔中學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過路旁觀者,沒看懂,更沒有參與,成了大時代落寞的失敗者。一名在銅鑼灣跟佔中學生理論的女士說:「點解(為什麼)要我們跟著你們做Loser(失敗者)呢? 」希望佔中學生及早回頭是岸吧!

Friday, October 10, 2014

真正危機


  香港政府因為不滿學聯在會談前提出新一輪的不合作運動,而取消了對話。支持佔中一方及學生團體看來很雀躍,因為彷彿把球又丟回政府一方,是政府不願意談,所以罪在港府,兼且可以再度煽動示威者加入,為原來已經出現疲態的佔領運動帶來新高潮。不論從目前到最後事情解決期間發生什麼事,事情的結局已十分明確:就是人大政改決定不會有絲毫的改變,特首梁振英不會下台,學聯原先的政治要求將完全失落。

  因此,佔中為香港製告的危機,並不是香港特區政府或中央政府出現的管治危機;香港經濟所受到的影響也可以恢復,不同政見市民的矛盾也會隨著時間而被淡化或淡忘。佔中暴露出來的香港真正危機,是社會邁向低智化,沒有真實知識,沒有理性,連起碼的人倫道德也異常脆弱;而推動者竟然是政客、教師和傳媒,直接受害人則是這一代甚至下一代年青人。如此下去,除了香港未來的國際競爭力將急劇倒退外,特區各層面生活品質也難逃日走下坡的惡性循環。

  不過,佔中運動也呈現一絲曙光,讓好一部份港人醒覺,看透了泛民借學生運動強推的並不是什麼民主,而是專制霸權;以全民生計福祉為勒索式政治,絕對不是什麼愛港的表現。此外,從網絡上反佔中的各類反思中,不少也提到六四,反思學生運動是否被過度神聖化。一名市民當街向泛民的陳淑莊高聲喊叫說,自己當年也捐款支持天安門學生,他為此後悔了廿幾年,現在看到泛民又推學生去流血,讓他感到很憤怒。


  佔中有日必會完結,泛民的底牌也露了,七百萬香港市民看得清清楚楚。信者恒信,不信者自然不相信。說到底,香港人要過一種怎麼樣的生活,也只有香港人自己可以作出選擇。只可惜中國的發展不會遷就香港而減慢速度或調整方向,若干年後回頭望,一代青年人恐已成為時代發展巨輪下的流浪者了。

Thursday, October 09, 2014

為面子為佔


  學聯發出新一輪不合作呼籲,並且要求學生繼續非法佔領香港多處主要街道。學聯代表說,在沒有爭取到人大收回普選規定前,不會放棄佔領。有接受傳媒訪問的佔中學生說,已經堅持了這麼多天,不想未達到目標便離去。總的來說,目前的抗爭已經成為面子之戰,是學生找不到下台階。

  嚴格來說並不是找不到下台階,而是他們在衝上街之前,就沒有想過運動應或將如何收場,他們只是在享受過程。一場認真嚴肅的政治抗爭,除了有行動計劃和勇氣外,還應有清晰的目標,以及與對手周旋的不同方案。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才算是上策。

  學聯一開始便提出「人大要收回規定,特首要下台」這不可能的要求,已經把對手逼向不能妥協的境地,換回來的只可能是全面開戰。所以,中央把佔中定性為顏色革命是沒有錯的,問題反而學聯代表竟然出來澄清自己不是在鬧革命。要是搞革命便應鬥到底,準備好玉石俱焚;若不是革命,便應調整要求,見好就收。如今退進失據,只會貽笑大方。

  佔中策動者之一的陳日君責難學聯騎劫佔中,好當領袖,並呼籲學生全面撤離。陳是看到了學聯正往死胡同狂奔,但陪葬的很可能是他與其同志一手建立的反中陣地。佔中可謂成也學生,敗也學生。但說回來陳等也是自招,誰叫你們最初利用學生當先鋒,學生領袖自我膨脹不好約束,不是汝等已計算在內的嗎?


Wednesday, October 08, 2014

聖人下跪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高度表揚參與佔中的中大學生,稱讚他們已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並祝願他們努力地「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在沈校長以「聖人傳人」褒揚佔中學生後,一批為數約十人的中大生在大學港鐵站外,舉起標語下跪,求同學加罷課,繼續支持佔中。

  小聖人們的標語分別寫著:「我們被迫擾亂民生,只因本就民不聊生」、「stop studying or die停止上課 否則我們將一無所有」、「存亡之秋 豈能袖手」、「起羅馬不止一天,爭普選不止一週」、「我們被迫援亂民生」、「讀聖賢書為民請命 而今罷課同出一理」等等。想聲稱見到學生在街上佔中多番感動得落淚的沈校長,見到學生在車站外下跪,肯定已經痛哭難止吧。

  請問小聖人,香港民不聊生嗎?你們哪一位生活困窘到生不如死的地步呢?什麼是存亡之秋,誰將亡了?是被佔中逼得飯碗不保的市民嗎?為什麼罷課等同讀聖賢書?聖賢書你們讀了多少?還有「stop studying」應如何翻譯?不是說罷課不罷學嗎?何解又呼籲同學罷學呢?又為何不罷學就會沒命呢?

  沈校長,我從佔中視頻中看到餐館老闆向學生下跪、聲到執勤警員被粗口謾罵。從這幾位下跪小聖人的標語牌,我看到的是狂妄和無知的自我膨漲、混亂的邏輯思維、脫離現實的虛構激情和差勁的文法。就是沒有找到聖人。

  我為香港年青一代被洗腦,思想偏執,智識淺陋而感到悲哀;也為香港教育的腐敗而嘆息。沈校長你可知師道?傳知、授業、解惑;校長你做到了嗎?

Monday, October 06, 2014

這不是民主

  過去一星期的香港讓人慘不忍睹,心情沉重。從網上大量從佔中各據點攝錄的現場視頻所呈現,只見扭曲和醜陋的人性,沒有民主。

  一名在銅鑼灣經營海鮮餐廳的東主,因為佔中運動生意大跌,為十一國慶黃金周而購入的幾十萬海鮮亦血本無歸。眼見生意支持不下去,這位老板不止一次走上街頭跟封鎖街道的學生辯論。從視頻所見,東主激動地說自己家有老少需撫養,要求學生解封街道,放他一條生路。學生方一名肌肉男用強大的胸股壓向身材瘦小的東主。東主一度情緒失控,跪在地上拜求學生離開,而學生手扣手築成人鍊,不為所動。一名也是前來反佔中的男子對學生說:「你們是神,我們是奴才;你們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在另一名反佔中男子拉扶起身後,跪地哀求的東主再按奈不住,硬衝個頭都比他高大的學生人牆,瞬間便倒地被夾在佔中學生腳下。事情的結局是學生群中忽然傳來一把女聲高喊非禮,而好些主流和網絡媒體紛紛報道反佔中者踩場兼非禮女學生,連什麼婦女團體也出來譴責針對女生的性暴力。試問,公理所在?

  這段已經在佔中與反佔中社交網絡上瘋傳的視頻,帶有政治立場者各有點評,但客觀事實是一名在佔運動裡,受傷害的市民成了弱勢一群,甚至連人格尊嚴也遭無情的謀殺。

  另一大類佔中視頻是學生和佔中人士挑釁、推撞和謾罵警員的畫面,謾罵內容尖酸刻薄並且粗口連連,還要求警察辭職跟他們一起示威。封鎖政府總部的學生甚至禁止警員運送糧水補給,在街上掛出大字標語稱政總為動物園,「禁止餵食」。有警員不適要送院,救護車要先經學生上車檢查。但當佔領街道的學生被反佔中者拋西瓜皮或衝擊後,學生卻大喊要報警,又指摘反佔中者不守法。警員到場後,又罵警員勾結黑社會,拿警員做出氣袋。

  在一間小學,有小學六年級的老師用了一整節課談佔中及批判警員,最後命令家中有人當警察的學生站出來示眾。也有醫生在診所外掛出標示,說不歡迎警察和家屬就診。


  從這些網上視頻和信息中,沒有看到經某些主流媒體所美化的所謂和平民主運動,反而是最原始和卑劣的醜陋人性。一位曾經歷文革的長者說,文革中最可怕的不是共產黨,而是險暗的人性。

Thursday, October 02, 2014

那些年

那些年,中學生的路線圖十分明確,就是考好中學會考,報讀大學預科。會試是全港中學生一度沉重的關卡,畢業班中只有約三成同學能考上預科;成為預科生,才有資格考大學入學試。有了預科學位也一點沒有安全感,因為在八十年代,在港英政府的嚴格控制下,香港兩所大學的學位僅能滿足全港2%適齡青年的需求。

那些年,學生就如打木人巷般,由小學升中至大學入學試,層層的考試磨鍊成的很多時不是鬥志,而是服從。服從制度的安排,任你如何有主見,也得跟著制度走,學校和老師都在逼著你走。制度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創意,而是服從,沒本事依書直考,拿不到多科A級成績就別想「出人頭地」了,想也別想跟制度鬥氣。

那些年,高高興興的在大學享受著,心裡滿懷感激。感激制度給我的優越感,感激自己衝過重重公開考試,終於可以安享好日子了。在那些年,有了大學學位便等同有了飯碗保證,當老師的志願已基本達成,問題只是選去哪一間中學任教。

那些年,當中學老師真好。港英政府對老師特別愛護,每年加薪兩次,又有退休金,再唸一張教育文憑,工資還可以再跳升幾級。那年才剛剛廿三歲,從每月幾百元生活費的普通學生,忽然月入數千元,並且年年穩定按時加薪,假期又多得不知如何打發。除了感謝政府外,別漏了感謝教協,全無專業教學資歷的我,即時便可以加入教育人員專業協會,享受數不盡的購物和消費優惠。

那些年,沒課時坐在教員室裡,多次想到港英政府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呢?我們雖然都是大學畢業生,但沒經過教學培訓,憑什麼呢?兩年多過後,已經月入過萬元,這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現時香港很多大學生畢業也拿不到這數目,更不要說通貨膨脹了。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港英政府要讓我們打從心裡感恩戴德,於是不會對政府有怨氣;快樂安逸教師,自然不會教育反政府的學生吧。想通了,我只不過是制度模造出來的一根螺絲釘而已。

那些年,不知怎的,在九七回歸前,香港教育制度突變。港英政府不再堅持大學學位精英化,政府資助大學由兩所全面增至七間,並且繼續把其餘專上院校升格至可頒發學位的專科大學。大學生群體忽然急劇擴充,有教無類精神是好事情,但大學生水平下降,就業環境變差也是隨之而來的必然結果。於是,在大學生滿街情況下,畢業後前景欠理想的怨言也與大學生畢業人數同比例上升。

那些年,突變的還有中學教育。教師抱怨新校本制度大量增加他們的工作,中國語文科翻天覆地的改革,不用讀經典範文,改為自由學習,教師無所適從。與此同時,冒出一個沒有規範教學內容的「通識課程」,以訓練學生思考為名,鼓勵中學生批評時政。這個沒有固定範籌,沒有基礎知識要求,以批判政府為得分目標的課程,竟然被列作會考科目之一;中國歷史反而不再是必修課。回歸後,教師壓力大,心情煩燥;學生不懂中國歷史與經典,批評時政卻流利非常。

如今,佔中以中學和大學生為骨幹,並不是偶然的,是經過回歸前後二十年培植的結果。這些佔中學生,一夜間成了香港街道的「話事人」,欄截警車,搜察救護車,那個地鐵出口能開放,全都由他們說了算。人大委員會副秘書長李飛勸告香港青年人莫把青春斷送在街頭,但於佔中青少年而言,街頭顯然正是他們青春激情散發的「好」地方。

英治時期全力培養出服從和感恩的年青一代,回歸後則鼓吹批評時政,民主口號朗朗上口的「民主鬥士」。香港變得民主了吧。在網上看到一段很傷感的文字,「如果他們就是香港的未來,我寧願明天不要來臨……」說這些煽情話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明天已經到來了。



Monday, September 29, 2014

美國國會支持度不足兩成,為什麼美國人不上街?


美國國會支持度追蹤民調:http://www.realclearpolitics.com/epolls/other/congressional_job_approval-903.html

最新一項調查中(9/20 - 9/22),美國國會民意支持度只有百分之九。有九成人不滿意的議會,為什麼不見美國上街呢?

可能答案:
1 因為國會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美國選民認命。
2 因為民眾認為誰做得不好,可透過選舉把她/他踢走。
3 因為美國民眾不在乎,誰當議員都一樣。
4 因為國會根本不代表美國人民,只是政客的遊樂場。
5 因為美國民眾不相信上街可以改變現狀。



那些年


  那些年,一間實用面積不到五百英呎的單位,七間板隔房內住了七戶人家,另加一個小型加工廠。十幾人每天排隊上廁所,排隊煮飯,晚上還要分享彼此的鼻鼾聲。

  那些年,沒有零用錢。哥哥的朋友從五金工廠接到一些零散加工,有五金零件壓模,有玩具零件裝配,分了一點給我們幾兄弟在家課餘賺外快。弄得滿手油垢,才分得幾毛錢零花錢。

  那些年,才小學四年級,下課回家吃過年飯後,傍晚又得回校補課,準備考升中試。補課是要額外付費的。家境一點都不富裕,但母親擔心我上不了好中學,為孩子的前途著想,她不計辛勞的在車衣機前加班加點為他們掙學費。

  那些年,小六升中會考是我人生的第一度大限,老師很明白的說不是每一位小六同學都可以有資格去參加考試的。對,連參加考試也不是必然的,要先經過校內的模擬考試,成績在前列的才可以被送考升中學試。

  那些年,升中會合格了,被分配到一線的五年制英文中學,的成績差較只能分派到三年中學學位,也有同學沒有得到學位。人生中首次嘗到成功的滋味,滿懷興奮的到那間沒有一位舊相識的中學上課。開開心心的踏進中一級班房,如大鐵般的打擊便迎面而來,班主任老師全程在說英語,其他科的老師也是如此,只有中文及中國歷史科除外。十三歲的我不明白自己的世界為什麼忽然都英語了。後來,公民課老師給了我答案,因為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女皇是我們的元首。

  那些年,我問班主任老師,為什麼在課堂一定要講英文,我怎麼就不能講中文了。她近乎發怒地說,這是香港,英文是世界語言,單是懂得中文是沒有用的。當然,她的這番話也是用英語說的。我後來明白她當天的憤怒,除了因為被學生挑戰外,大概還因為我羞辱了她的英語專業。



(之一 待續)

Friday, September 26, 2014

勁球哲學

  灣區一名越裔幸運兒一票獨中上一期勁球大獎,得獎金二億二千萬元。相信很多讀者都曾與筆者一樣,夢裡演習過中了巨額六合彩後應如何如何?分期領全額彩金?抑或是一次過領取縮水的頭彩呢?這位灣區勁球新獎得主便選擇了分三十年領取。

  一次過領取與分期領獎的基本分別是什麼?如何領獎是很個人的考慮,當中必然會有獨特的因素,姑且強作分析,這兩種領獎方式背後可能代表著不同的人生哲學。

  一次過取獎金雖然表面損失了近半的彩金,但勝在現金即時在手,無論或揮霍或投資,其滿足感和威力都比每月領小額的彩金要震撼得多,屬於是轟轟烈烈的享受人生。反過來,分三十年領獎,幸福感每年都會自動來拍門,而且還是有保證的三十年幸福,那份安全感相信沒有什麼可相比的。結論是:前者追求震撼,後者享受細水長流。人生到底是要追求轟烈的剎那,抑或要細水長流的幸福呢?


  時下一些香港政客總是說民主是香港人最需要的,但什麼是民主呢?民主是一種怎麼樣的東西?他們能講得清嗎?洗潔精用來洗碗,車可以代步,民主的用途是什麼呢?爬欄衝突政府總部的學生,他們在爭取些什麼呢?筆者搞不懂,但更擔心衝在最前線的學生也沒有真的搞懂。香港人需要一個怎麼樣的生活環境呢?天天轟轟烈烈地喊著批鬥口號,追求喊叫中的興奮快感,就能帶來社會整體長遠的幸福嗎?

Tuesday, September 23, 2014

導彈之後



  美國開始擴大對伊斯蘭國(ISIS)的空襲,熟識的畫面又再在電視上出現──一枚一枚先進導彈從美國戰艦呼嘯衝天。這些打擊力驚人的精準導彈,相信足以令人伊斯蘭國武裝受到重創,但和平並不會在導彈過後便自然的到來。

  伊斯蘭國的殺戮手段凶殘,是人類文明的敵人,美國帶領組成國際聯盟消滅這極端組織,可濟燃眉之急。不過,對於當地平民百姓,以至受極端組織威脅的人民來說,消滅一個極端組織也只能算是緩解一時之憂。回想,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有過多少的極端恐怖組織,正是一雞死一雞鳴。於中東地區而言,數以十萬的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征戰逾十年,結果只是換回來更強大的恐怖集團。

  奧巴馬總統在逼於輿論壓力加強空襲伊斯蘭國之前,一再表示要先想好周全的計策,因為他也明白武力擊敗伊斯蘭國,並不等於當地從此便和平。很可惜,基於眼前政治壓力,奧巴馬沒有時間去想那麼多,也沒有能力想出所謂周全之策,唯有先炸後打算。

  從阿富汗、伊拉克和目前的伊斯蘭國,以至中東地區的所謂阿拉伯之春,人們可以看到社會穩定是如何之珍貴。建立和維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需要時間,真的得來不易,亦只有穩定才能謀發展,有發展才有機會追求更公平和更良好的生活環境。已經深陷戰亂惡性循環的中東那些國家,就算沒有了伊斯蘭國,光明仍遙遙無期。


  

大時代失敗者



  昨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本地新聞電台整天重複報播一則新聞,就是廣東省省長率團到訪三藩市,同行中國商界積極尋找在灣區投資的機會。早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印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用了頗長的篇幅報道,還找到印度記者作分析其影響。這兩則新聞表面上沒有什麼關連,但在過去,這類報道是難以想像的。

  不是說新聞的內容有什麼異常火爆之處,而是美國主流媒體過去對中國根本不感興趣,所有與中國相關的報道幾乎清一色都是負面的。如今卻專門報道中國領導人外訪,連省長來訪也能得到報道,這完全是因為「中國因素」已經不再是可以迴避的新聞素材,中國於美國重要性不容忽視。

  太平洋彼岸,香港卻出現另一番背逆這世界大潮流的景象。在政黨推動下,香港大學和中學團體發起了罷課運動反人大政改決議。在二十二日的罷課集會上,有學生代表高喊他們畢業後將在各行和業中繼續反共;也有學生領袖說要鬥爭上一代,香港未來是屬於他們的。

  看到香港學生的政治運動,很替他們悲哀,現實中是大時代的失敗者。舉起打交叉的雙手,戴上黃色手環或絲帶,彷彿自己便是在做某些有意義的事情,幼稚得讓人痛心。一名極力鼓吹香港民主獨立的學生領袖,平日卻穿上大塊英國國旗在胸前,到底他明白什麼是獨立嗎?做英國殖民地就是港獨的最終目標嗎?英美的顏色革命專業搞手在香港組織學生運動,但與此同時,歐美大國都很清楚中國崛起的價值和意義。只有香港這一群學生不知天高地厚,更不懂當下的國際政經形勢,見笑於世人還不自知。不要說香港離不開中國,這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早已不能再脫離中國的影響,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中國。


  中華民族正邁向歷史性的復興,沉迷於空洞政治口號和名詞的香港年青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醒悟過來,才能察覺自己是多麼寒酸地活在這本來也屬於他們的大時代。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14

蘇獨與港獨


    備受全球關注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束,五成半當地民眾選擇了留在英國,這個古老大國的統獨之爭暫告一段落。而作為英國前殖民地的香港,獨立分子卻在卯足勁地借佔中和罷課推動港獨。新一期的香港大學學生報以廿版篇幅宣揚港獨,發動九二二大專院校罷課的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便是港獨的中堅分子。日前他在與教聯會主席於媒體對話時說,對中國沒有感情。

  因為蘇格蘭搞公投獨立,不少好事者便拿來說事,認為中國各類獨立與分裂勢力也應有公投的權利。此說支持者不是故意公開誤導公眾,就是沒有做好功課。蘇格蘭當年是以獨立國家身分與英國合併,前年經英國國會立法批准蘇格蘭民眾有權選擇是否退出合併協議。故此,與一個主權國家內的一個地區省份提出公投獨立,在法理和性質上都有別。至於部份香港政客和學生上街搞港獨,如周永康等竟然提出香港民族自決,其本質又應如何理解呢?

  依筆者看來,港獨情緒的根源與蘇獨完全不同。蘇格蘭有悠久歷史,有著八百年獨立建國的過去,而港獨卻缺乏這種歷史根源,因為香港在歷史和文化上是沒法與中國割斷的。港獨近年推動一場又一場要與中國大陸割裂的鬥爭,如早前的保衛殖民地建築(皇后碼頭等等)、針對內地水客和遊客的所謂中港矛盾、以至反國教等等,港獨分子能與中國劃清的界線也僅能有數十年時間段。


  仔細觀察,港獨情緒本質是殖民地奴化影響的產物。周永康說他不能愛中國,因為他對中國沒有感情沒有感覺,其實是有感情的,是怨恨之情。今天很多支持反中的港人都充滿著一股仇恨中國的情緒,而所恨者並不是個人受過中國政府什麼直接的傷害。之所以回歸後這些港人(包括好些已領有外國護照或居留權者)滿腔恨怨,是因為他們感到本來高於內地中國人的身分忽然間沒有了。殖民地培育被統治者以當殖民地人民為榮,香港過去流行有高級華人一詞,指那些受到英國重用的港人。久而久之,造成一些港人以自己近似外國人為榮,於是回歸後情願叫自己做國際公民,開口埋口國際標準。說到底,這些自命為先進民主人士之輩,其實只不過是殖民地主義的副產品而已。香港年青一代未去殖,更顯國民教育急不容緩。

Tuesday, September 16, 2014

風骨何在


  香港大學與中學罷課在即,年青人知識不足,思慮不周;卻熱情有餘,反叛十足,故有些學生投入罷課不足為奇。可悲是教育界領導們,不是趨炎附勢,便是但求名哲保身,連起碼的業職操守均欠奉,更無從談學者風骨。以中大校長沈祖堯為例,可說是在政治風潮面前為求自保而是非不分的典型。

  有學生團體因為某一政治理念發起罷課,於一名大學校長而言,當然沒權也沒有義務去左右學生的政治思想,罷課與不罷課也是學生的自由。不過,這完全不等於校長就要跟著罷課學生而起舞鼓掌。身為大學校長,維護學校的正常運作,以及保障所有學生平等學習權利是其基本職責。沈校長要做的是重申校方處理缺課的既有規定和程序,並且要採取行動確保不同政治取向的學生不會在校園內受到任何一方的政治壓力或欺凌。簡單地說,學生有權罷課,但不罷課的學生也不應受到滋擾。

  令人極度失望的是沈校長先是說會支援罷課學生,然後又開腔反駁前中文校長李國章有關罷課的評論。李國章指學生罷課是做戲,要真正有犧牲的話便應退學,留空學位給想讀書的人;沈校長反駁指學生減少上堂已經是犧牲。在此不必議論兩位校長誰是誰非,只想點出沈校長弄不清自己是現任校長的身分。李國章作為普通市民可以隨意評論,但現任校長便應保持中立,因為校園內並不是只有罷課學生,學生政見多元,不罷課的比罷課的相信還更多。校長在此時作出挺罷課的政治表態,故然可以討好某部份學生,然而治校的公正性卻毀於其手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沈校長討好政治活躍學生而放棄治校基本原則。


  香港社會陷入民粹危機,激進學生在個別傳媒助威下,批鬥能力之強曾拖垮港大校長是事實,有現任校長恐「前車之鑑」,可以理解。不過,大學的校長不單是向全體學生和教職員負責,也負有為香港社會培育下一代精英的責任。在社會和大學最需要你承擔責任,把持公正的時刻,卻只顧個人的榮辱而獻媚,實令作為校友者悲痛不已。

Monday, September 15, 2014

獨與不獨


  美國政府正式就蘇格蘭獨立公投表態,表示尊重人民選擇權但不贊成蘇格蘭獨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二次大戰後世界新秩序的建制者,美國對全球政治一直採取積極干預政策,並認為世界每一角落發生的事情,都與美國國家安全有關。因此,為別國指點江山成為了美國的責任與義務,英國是美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友,英國的分裂更是直接觸及美國利益。

  所以,美國就英國分裂表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白宮反對蘇格蘭獨立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此次表態再度證明美國的外交原則是極度現實和靈活的,並不存在什麼不變的、客觀的國際標準。過去數十年來,各地鬧分裂的國家不少,美國總是依據當時自身的國家利益因素而作出支持或反對的決定。

  伊拉克和科索沃可以分裂,烏克蘭和英國不可以。至於中國境內的藏獨和疆獨,美國表面採取同情態度,實質是樂觀其成;而對於兩岸統一,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


  白宮其實一點也沒有錯,哪一個國家的外交不是自身利共益先行的呢?美國自私,外國無權批評;只是一些中國或香港的人士要清醒,別以為地球上真的有什麼世界警察會主持公道,將美國作為世界正義標杆更是一種可笑的無知。香港昨日剛除下今年首個八號風球,而一場政治風暴卻正在醞釀當中,美國在其中擔當什麼角色惹人質疑。香港社會自身的利益港人必須維護,發國際公民夢者,不如及早醒覺,把握機遇追逐中國夢吧。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14

去中國化


  香港泛民與其小衛兵們強推九二二罷課,這場黃色革命背後真正信念並不是民主或真普選,而是政治上「去中國化」,不接受香港屬於中國。從泛民團體各類活動的口號和標語所見,港獨意識越來越公開及張揚。除了港英殖民地旗例必出現在泛民活動上外,日前有一名香港漫畫家白水在網上貼出呼籲港人去中國化的漫畫,包括不去大陸旅遊及不買中國貨等。

  香港脫離殖民地統治後反而要去中國化,說來甚是滑稽,也更是悲哀。漫畫家白水去中國化不足為怪,因為他是日本人;怪哉是一名日本人竟可以在中國的行政特區可以鼓吹去中國化,並且有投票權選特首和議員。由是反映,以香港的開放程度,美歐反中力量幕後策動反中去中,是何等的無拘無束。

  而這種去中國化不單在香港出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到北師大視察時說,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並說:「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習主席此言的背景是上海今年八月新推出的小一語文課本刪去原有的全部的古詩課文,範文也從四十五篇減至四十篇。習主席認為應該把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筆者過去在香港也是語文教師,小學畢業前已把姐姐送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詩來回讀了不知幾遍,初中最愛的課外讀物是唐伯虎詩詞集,一句「古今興亡付詩卷,勝負得失歸松楸」多麼的洒脫。於個人而言,很難理解為何香港在回歸後推出的中國語文課程,竟然把經典範文例作為任意選讀,中國歷史也不是必修課。結合目前那些反中去中的學生運動看,便明白去中國化的運作原來在香港已有好一段日子了。

Tuesday, September 09, 2014

黃色革命


  香港的反對派下正在透過學生組織推動一場黃色革命運動,名義上叫做「罷課」,但種種跡象看來搞手絕不會以罷課作為最終目的。面對即將到來的九二二罷課運動,香港市民需嚴肅的問一句:「真的需要顏色革命嗎?」

  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校長近日紛紛以不同形式表示對罷課的支援,更有中學校長罷明車馬的鼓勵學生罷課。這些出來或支持或煽動學生參與罷課的老師和校長,經常以學生有其「獨立思考」作為擋箭牌,彷彿學生們已有足夠的能力作出罷課決定。這些幫忙煽風點火的教師和校長應撫心自問,當年在中學或大學所幹何事?群體壓力對青年人影響更甚於父母師長,人類心智和理性思維能力的成長需要過程,主張由學生,甚至是中學生領導社會政治發展,本質便是極度反智。教師的責任本來就是培養學生的智能發展,就罷課推波助瀾可以討好一小片,卻是不負責任壓逼了另一邊的學生。

  只有口號和激情,卻沒有認真理性訴求和目標的街頭抗爭運動,最具不穩定性和危險性,九二二罷課便屬於這一類。所以,當校方變相推動學生參與罷課之時,有沒有充份評估罷課行動演變為騷亂的機率?一旦發生街頭暴力對抗,學生將承受什麼風險呢?最重要是罷課發起團體的訴求是等同推翻中央與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管治權力,這是明明白白的顏色革命。一萬個假設,如果學運真的成功,香港社會將進入無政府狀態。請問作為人師者,應該支持學生參與這種高危的政治運動嗎?香港真的到了不推翻政府,市民便沒法生存下去的革命臨界點嗎?


  有說教育界是香港理性的淪陷區,有組織長期將學校作為政治基地,一些有權位者怯於政治學生的批鬥而選擇明哲保身。今日佔中運動要以中學和大學作為決戰場地,包括特區政府教育官員在內的教育界人士,難辭其咎。

Monday, September 08, 2014

也 罷 


  香港反對派的佔中運動在遭遇社會巨力的反對壓力下,氣勢日漸衰竭,但正如先前所料,佔中發動者早已部署由學生為主力繼續街頭鬥爭。於是在人大公佈普選特首規定後,少年軍即時啟動,不單各專上院校的學生組織要罷課,動員勢力更是伸入中學,看來野心不小。罷課運動組織頗專業,不應低估九二二罷課可能爆發出的破壞力量,因為這場佔中變奏版的罷課運動,是沒有理性邏輯支撐的運動,亦即時說中間沒有任何理性討論或對話的空間,如何收科,將純粹依發動和參與者的情緒和體能決定。

  為什麼說這場罷課是沒有理性支撐的呢?每場政治抗爭運動都有其目標,罷課總發動單位是專上學生聯會(簡稱學聯),學聯提出以罷課向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提出四項要求,分別是1推翻人大常委會和基本法的規定,於二零一七年特首普選設置「公民提名」;2推翻目前政改安排,二零一六年立法會選舉全面直選;3特首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四人同時下台;4中國人大就已公佈的政改規定公開道歉。


  學生這四點要求,前兩項涉及香港政治體制的制訂,要求不依任何民主或現有法律程序,直接由學生團體決定特首和立法會的選舉方法。第三項要求將直接導致香港政府權力真空,陷入無政府狀態。最後一項是挑戰中國最高立法機關的權力,以及中央政府對地方行使管治權。總而言之,這四點要求野蠻專橫,不顧現實社會安定,不合法理也不合常理。這四項完全非理性的要求,本來就是要對手(特區和中央政府)沒法回應;而學聯已公開說如要求不獲回應,抗爭行動將升級。至此已很明顯,設計這幾項要求的人士就是要街頭抗爭不斷升級。還記得柴玲嗎?八九年六四前,她便向外國記者說天安門必須要流血才有意義。一場為抗爭而抗爭的罷課運動即將在香港上演,唯望香港能平平安安。

Tuesday, September 02, 2014

特權罷課


  古語有云:「教不嚴,師之惰」,如果香港的中學或大學學生有什麼素質不堪的問題,教師的責任不可推諉。香港近年的政治運動不少是由教師發起,並且積極培訓學生為街頭運動的先鋒。教師作為個人有其政治權利,也有自由參與個人喜好的政治活動;但以教師身分將政治帶入課堂(如協恩校長推廣佔中),或是鼓勵學生參與政治鬥爭活動,便有虧師德了。

  只可惜,香港一些教師、校長、講師、教授等等,頻頻捨棄專業操守,將學校當作為政黨的宣傳基地,這種風氣的蔓延,甚至造成白色怖恐,令一些教育工作者怯於可能的政治壓力,曲迎政治學生的無理要求。

  自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政改框架後,香港有學生組統發動大學和中學罷課。個別學生基於自己的政治訴求而決定罷課,純屬個人行為,但既然選擇罷課,便應準備好承擔罷課的後果。至於學校,不論是中學或大學,課該怎麼上便怎麼上,沒有任何正當理由需要為罷課學生而搞一校兩制。因為一旦校方為罷課學生提供所謂的支援,便等同學校鼓勵罷課,參與了罷課。這是最簡單不過的常識常理。可是,兩間華仁書院的校長,偏有表示會為罷課學生補課;而中文大學校長據稱也要支援罷課學生,這是可等荒謬之事。


  上課是學生的權利也是義務,對於學生曠課向有校規管制,校長只需依法辦事。校長支援罷課學生是極壞的教育示範,是在告訴學生犯事不必受責,不必承擔後果,還可以得到優待。如此是非不分,能培養出怎麼樣的學生呢!

Friday, August 29, 2014

無知害事


  文憑試成績平平,僅得公開大學錄取的香港知名政治運動小將,還未正式升讀大學,便組織大學和中學串連罷課。另一名大學聯合學生會的負責人則說香港正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有必要發動各大學聯合大罷課。這兩名年青人讓我聯想起台北太陽花學運領袖在警察鎮壓後哭著說什麼「血流成河」,而事實只是有個別學生在與清場警員推撞間掛了彩,離所謂「血流成河」遠著呢。由是觀之,今天這些被媒體和政客吹捧到街頭政治最前線的年青人,彷彿都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雖然他們的行為對社會構成實實在在影響,但其行為的理據和邏輯思維卻又是如此的虛幻。

  上述政治青年人的表現並不是什麼特例,更準確是年青人普遍特質。我們都經歷過年青階段,激情有餘,智慧和知識卻跟不上。於是很容易全情投入某某運動或某某主義或信仰;敢於激動,但往往經不起時間和理性的考驗。香港反對派的佔中運動目前看來勢頭不怎麼樣,反而學生發起的罷課可能力量更大,這也是為何佔中發起人和泛民一直為這些政治少年提供舞台之故。


  人大常委會周日便會落實香港特首普選規定,屆時反對派必然有所行動,對社會影響會有多大難以預料。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說中國對香港可能出現的狀況已經有充份的心理準備,言下之意是不論反對派有多大動靜,中央都已有應對備案。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更說,中央將以「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處理佔中。就如鄧小平當年說的,要來的風波總會來,這是國內和國外政治環境的使然。祝願香港平平安安!

Thursday, August 28, 2014

曠世普選


  中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就香港二零一七年特首普選的細則作出規定,中央的立場超明確,人大常委會員官重申中央對香港有全面的管治權;泛民主派的佔中和罷課聲浪逐步升高,建制派跟隨中央的態度也變得比以前更硬朗。無論最終香港立法會是否通過一七年普選,香港特別行區的選舉制度都是舉世無雙的,但關鍵不是如傳媒所說的「真與假」普選之分,而是外籍人士竟然可以選舉中國地方政府官員。

  泛民主派及其媒體好用「真與假普選」的說法,這無非是搶佔道德高地的宣傳技倆。「真與假」是一套很簡單的概念,易懂但難明。什麼才算是真,是否我說自己是真的,對方就必定是假的呢?普選就是一人一票,美國總統選舉是真普選嗎?如果按泛民所說必須要有公民提名候選人才是真貨,那美國總統只能算是不折不扣的山寨貨了吧。因為美國可以一人一票,但對於誰是候選人,並沒有公民提名這選項。

  所以,真假之爭根本沒有意義,只要看看香港議會和特首的選舉制度,便不能否認它是全世界最不可思議,最開放的政治選舉。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其地方議會和行政首長均是中國政治體制的一部份,而議會成員和首長的產生,卻竟然容許非中國國籍的人士可以參與投票,這樣的選舉制度,是沒有一個西方民主國家能接受的。中國政府視特首普選是國家安全問題,完全有道理。


  由宣誓效忠別的國家的選民,選舉出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官員,於常理不合。如果香港選舉制度要實施什麼國際標準,首先要做的便是修改選舉法,只限擁有中國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才有投票權。

Tuesday, August 26, 2014

都是美國人


  繼日前一名美國記者被伊斯蘭國(ISIS)武裝分子斬首殺害後,昨日白宮官員證實又有一名美國人的死與伊斯蘭國有關,分別是這名死者是替伊斯蘭國作戰的一名南加州非裔美國人,三十三歲的道格拉斯麥可恩。

  同是美國人,卻在伊斯蘭國的「聖戰」中處於截然不同的位置,遇害記者是無辜的戰爭犧牲品,麥可恩卻是千里迢迢輾轉經歐洲到敘利亞加入伊斯蘭國武裝。記者之死令美國人震驚和憤怒,而麥可恩之死,帶來不一樣的震驚和憤怒之外,還多了一種難以說清的尷尬。美國是「民主」出口大國,雖然過去也曾出現過美籍塔利班,也有過發動重大國內恐襲的本土恐怖分子,但塔利班在美國政府標準下並不算是恐怖組織,而本土恐怖分子幹的屬內政範疇。對比伊斯蘭國目前出現為數不少的美歐籍同黨,西方世界極難以面對,更多是選擇不面對。

  歐美出現叛徒加入反西方的回教極端組織,至今仍被視作為罕有的個案看待,以絕對數目來說,也的確是極少數。不過,這些背叛西方主流價值觀的外籍武裝分子的出現,反映了正邪之別也許並不如歐美政府所說的那麼一清兩楚。據美國官員估計,在伊斯蘭國武裝內的美籍人可能多達一百名,假若他們以公民身分回到美國發動襲擊,將構成高度威脅。


  戰後一帆風順數十年,美國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百姓,都極度不習慣反思,當展示在眼前的世界並不如自己想像中之時,本能反應總是認為外面世界出錯了,絕少會想到自身需要調整嗎?美國若認真的要再領導世界一百年,便更應做好知己知彼的功夫。

Friday, August 22, 2014

雜亂無章


   從目前媒體和政府官員披露的信息看來,美國很快便要出手清剿伊斯蘭國(ISIS)武裝分子了,而且很可能會與敘利亞政府有某種程度的合作,輕者或是開放領空讓美軍機入境空襲伊斯蘭國武裝,重者可能協同作戰計劃。雖然美敘合作剿匪仍只在傳聞階段,但有此消息傳出本身已經夠令人摸不著頭腦了。

  奧巴馬曾信誓旦旦的聲稱要令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下台,又說阿薩德政權已經沒有合法性,白宮於是資助反敘民間武裝,直接介入了敘利亞內戰。如今卻因為ISIS,美敘又竟然出現合作的可能。並不是質疑美聯敘減ISIS的策略,只是這反映了美國的中東政策一團糟及缺乏遠見。

  事實說明,奧巴馬在外交事務上表現極其惡劣。「反戰撤軍」是其競選口號,但甫上台奧巴馬便向阿富汗增兵;而在伊拉克和及後於阿富汗撤軍,均沒有完整的善後部署,只能說是草草收場,為當地和美國留下一個大爛攤子。對利比亞、敘利亞以至伊朗,奧巴馬政府經常出現反覆,一點不似曾經過深謀遠慮。

  繼續領導世界是每一位美國總統的「天職」,只可惜當選者不一定能有此材能,不幸近年更是庸材輩出。早前奧巴馬對於中國卅多年來的穩定發展大發醋意,說是中國於國際事務上沒有貢獻,搭了美國的便車;而美國則要為維護世界疲於奔命。奧巴馬怨中國沒有什麼大不了,但言談中流露出來對承擔世界責任的倦意,確實令人擔憂。這些年間白宮在國際事務上章法大亂,其惡劣影響誤己誤人。


Tuesday, August 19, 2014

八一七


  八一七於香港回歸後的政治發展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當天的反佔中大遊行,向公眾展示了真實的香港,就如特首梁振英說的,香港並不單單屬於少數經常發聲的人。自回歸以來,在傳媒大力的單面報道下,彷彿香港只存在反中反政府的聲音,八一七遊行有如一面鏡,照出了香港政治圈和傳媒的種種怪現象。

  傳媒人先說本行。在社交網絡上,參與了這次反佔中大遊行的人紛紛指出香港一些媒體蓄意醜化遊行,塑造遊行人士不是胡里胡塗,就是貪錢貪小利之徒,總之是想方設法藉著報道貶低反佔中遊行的意義。從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所見,投訴是有道理的。香港的泛政治化早已經嚴重影響香港媒體的獨立和公正性,偏頗和片面報道成了常規作業;有的可能是依媒體的政治立場為之,有的是自以為義,忘卻了記者的天職是報道事實,並非政治宣傳工具。

  記者追求的是客觀事實,而不是某一種政治思想或主義,一面倒的宣傳泛民政見,與一面倒宣傳政府或中央的立場,兩者並沒有哪一個比別人更高尚的分別;好與壞的判斷應在於所報道的內容是否經過核實和檢驗,是否存在虛假成份。


  八一七大遊行最有價值的報道角度,筆者認為應是佔中與反佔中的勢力再平衡。廿萬或十二萬人這絕對數字重要,但不是最重要,要緊的是平常不是遊行常客,亦非熱衷上街示威的青少年,卻願意破例上街的這些人,他們的心聲應被尊重。個別媒體努力醜化他們,可能最終只能醜化了自己。

不許站


  密蘇里州青年布朗被警員槍殺案引起的街頭騷亂仍沒有停止,觀察事情的發展,其越演越烈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官員處理失當,不論是市政府,還是州政府,都沒法有效的疏通民憤,反之若干舉措更是火上加油。而最值得關注的是聯邦政府出手了,卻沒能發展想像中的冷卻作用,就算是在奧巴馬專就布朗事件講話後,黑夜街頭又見示威者聚集。

  非裔被白人警察槍殺而引起大規模示威,在美國可說久不久便出現,只是似乎沒有什麼前車之鑑的作用。先不論警員當天開槍是否有理,弗格森警隊事後措施可謂一錯再錯,先不願公佈開槍警員名字,在示威發生後,強勢武裝鎮壓,又公佈死者的負面視頻。其連串動作都在說明警察不在乎公眾觀感,甚至社會秩序也不顧,一心要與示威者鬥到底。

  而反應慢了三拍的州長,調派別的警察隊伍接管弗格森的防暴工作,收到短暫即時的緩解作用。可是,這等同掌摑了弗格森警隊一大巴掌,弗格森警察局長回敬了布朗早前搶劫的視頻。視頻導致示威惡化,州長又下命戒嚴,又調來國民警衛軍。而在這連串動作期間,聯邦調查局大隊探員亦已在當地介入調查,卻沒法阻止局勢惡化。於是總統召喚司法部長親臨戰陣。就在此時,當局公佈新的戒嚴法規,禁止任何人在街上停步站立,隨之激起新一輪的民憤。


  真的讓人搖頭不解,為什麼三級政府都管控不了此事呢?各級政府的權責本應是清晰的,但實質運作卻互相衝突。管治能力如此不濟,比布朗事件真相更值得關注。

Friday, August 15, 2014

拒英有罪


   香港律師會會長林新強因親中言論獲罪,遭到會內不同政見律師成功發動不信任動議,正面臨被逼辭職的壓力。到底林新強說了些什麼導致部份會員圍攻呢?媒體上最多引述的是他在香港電台接受訪問時說:「要求法官愛國沒有問題,愛國是公民責任。」又說:「我覺得共產黨很偉大,因為它將我們的國家帶領到一個新紀元,我很欣賞他們。」反對林新強的律師則要求林收回此番言論,並要求律師會發表聲明捍衛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

  不同政見交鋒本來是自由社會的常態,而因言獲罪與言論自由本應勢不兩立的,但在香港的畸形政治氣氛下,這兩者竟然可以同體。封殺了林新強的愛國言論,荒謬地成為了泛民捍衛言論自由的戰利品。

  在翻閱林新強相關的資料時,還有更荒謬之事。今年五月初,林新強在記者會上發表對政制發展的立場,亞視英文台記者問林對於特首候選人必需愛國愛港的看法,林以英語回答說:「我剛才已經用廣東話回答了這問題。」記者繼續要求林用英語再說一片,林回答:「我已經提供了答案,你可以把它翻譯成英文。」

  就上述回應,林新強遭到亞視英文台兩名(一位亞裔臉孔,另一為白人)女主播在新聞節目上公開批評。亞裔主播先說律師會今天發表了對政改的計劃書,但因為記者會上被訪者的態度,我們沒法作出報道。白人主播接著說:我們想藉以此證明,在這個所謂世界城市的香港,用英文採訪新聞是如何困難。

  亞視主播以傲慢的方式批評被訪者不說英語,此動作本身極其不專業和可笑。一個英語頻度在絕大多數人口是說廣東話的地方採訪,竟然因為被訪者不說英言便聲稱沒法報道,這顯然是借題發揮,惡意攻擊被訪者。誰說面對說英語的記者就必須說英語,相反為什麼就不能翻譯;倘記者聽不懂,是被訪者責任還是記者的責任呢?


  筆者唸中學時,校內除中文中史科使用中文外,其餘均以英語授課。在課堂內被要求說英語還不止,課餘到教員室找老師也要用英語。筆者當時便意識到,這就是殖民地教育。但不說英語在回歸後的香港仍然是媒體可公開指責的罪行,這不是荒天下之大謬嗎?抑或在一些人心裡香港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

Thursday, August 14, 2014

物以類聚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登普西到訪越南,受到高規格接待,並將與越南領導人商討解除美國對越南的軍火禁運。回顧戰後美國在越南的所作所為,以及今天拉攏越南的行徑,真的讓人覺得大美國不再了。

  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仍堅持在越南殖民,美國最初是樂觀其成的,但隨著法兵的不濟,越南共產黨力量日增的情況下,美國開始直接軍事介入越南。最初是在當地扶植親美政權填充法國兵敗撤離越南的真空,自北越勢力日漸壯大後,當時的美國政府便不惜製造借口直接出兵,企圖一舉消滅越共。雖然,美軍最終還是倉皇撤退,但當年白宮的決策卻是手起刀下,一點不含糊的,一派強國風範。  如今,美國因為害怕中國的崛起,竟然要派出最高級別將領,親到越南「送」軍火,昔日的大國氣魄不知跑哪裡去了。

  美國在日菲越同時點火,表面上為中國添了不少麻煩,但出手之低劣卻曝露了美國政客與國力的今非昔比。當年美國敢直接面對蘇聯,今天卻對著中國要耍口是心非的把戲。明明是在圍堵中國,又說這只不過是陰謀論。做了卻不敢承認,無非是對跟中國正式撕破面有所顧忌。從中可以反映,至少奧巴馬政府是真的懼怕中國,同時也缺乏自信和底氣。日前,奧巴馬酸溜溜的說中國搭了卅年便車,更盡顯其小家子氣。


  如果美國是有充足的自信和能力,便不必利用周邊國家搞事,這種類近財務公司討債潑紅油的方式來應對中國了。話說回來,越南當年有痛擊美軍的氣慨,今天卻低三下四的拿美國好處,果真是物以類聚嗎?

Tuesday, August 12, 2014

反壟斷行嗎


  中國最近強勢反外企壟斷市場,多間名牌車廠開始降價,奧迪更遭中國政府重罰。其實早在這一輪行動之前,國內主流媒體已經紛紛造勢,推出專題揭露外國名牌商品在中國謀取暴利的手段,其中央視便指出歐洲名牌車在國內壟斷式經營的不合理現象。

  有分析認為中國重手反壟斷,一者可以讓中國消費者不再做冤大頭目,更重要是可扶持國產品牌。保障消費者不被外商當宰割是好事,但若為了扶持國產品牌,逼使外國貨降價可不是什麼好方法。洋品牌在中國吃香,多貴也有市場,這不是光能用受騙或市場被操縱來解釋的。

  同樣是央視的新聞節目,早前便揭露過中國商場內有許多假洋貨店。店名是一堆看不能讀不通的拉丁字母,加上一個洋氣十足的中譯,店內商品都貼上特高的價錢,說是進口高檔貨品,查實原來都是國內生產的。

  好些人對洋貨趨之若鶩,說到底就是一種崇洋和沒自信的表現。這種扭曲心理有其歷史的根源,也不是這幾年間的事情。西方工業革命領先了全球的商品製造,洋貨新穎且製作工藝優良,也是歷史上不爭的事實。可是,如果國人都不支持國有品牌,那國貨那有機會生存發展,又怎能有超越洋貨的一天呢?政府打擊壟斷讓洋貨價調低,很可能只會增加其吸引力,因為真正需要改變的不是洋貨價格,而是國人的心理。


  筆者自小便聽到「愛祖國用國貨」的宣傳口號,中學做暑期工賺到錢,也會到國貨公司買衣服,沒有一點港味的衣著,在火車境外旅客專用餐車內還有過被逐的經歷。現任貴州大學校長鄭強也是堅持用國貨之人,他的國產小汽車與外國品牌汽車一撞即重傷(車),但他仍把車修好再用,笑說:愛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Monday, August 11, 2014

美國逃不了


  奧巴馬下令空襲入侵伊拉克的「伊斯蘭國」聖戰組織武裝後便度假去了,但並不表示美國對伊拉克局勢隨之放鬆。伊拉克總統昨日委任新總理接替被白宮視作為無能的現任總統馬利基。白宮對於新總理立馬表示歡迎,這種只見新人笑的姿態,讓馬利基甚不是味兒,聲言拒絕下台。

  美軍一手摧毀了伊拉克政府,以至原有的經濟和社會架構;苦戰十年後便撒手離去,留下一個脆弱和混亂的伊拉克。回教極端武裝得利於美國的鋪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佔伊拉克大片領土,甚至威脅到首都安危。就在伊政權命懸一線之際,美軍終於出動戰機相助,但卻附帶有政治條件,要求現任總統馬利基立即下台。


  伊拉克出現今日的悲慘局面,奧巴馬能怪誰呢?是馬利基管治不善嗎?在大敵臨門之時,白宮又來玩政權更迭的遊戲,是否又真的能讓伊拉克穩定或強大起來呢?伊拉克陷於內憂外患之中,苦了的只有百姓。美國如果真的相信自己是世界當然和唯一的領袖,便應該做些實際能令伊拉克穩定下來的事情。首要之事,應是徹底擊潰「伊斯蘭國」武裝,就算需要動用美軍地面部隊,也不能只求明哲保身,因為美國對伊拉克人民負有不可推諉的道德責任。

Tuesday, August 05, 2014

這國家怎麼了


  以色列聲稱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經達成目標,於是宣告鳴金收兵,而在撤退前則同意與哈馬斯停火。不得不佩服以軍的部署,在進攻之時可以橫眉冷對國際輿論;打夠了要撤軍之時,則借停火協議來減少部隊傷亡。以色列之所以能如此得勢不饒人,是得助於美國及西方主流媒體的偏袒。

  在以巴戰鬥最激烈之時,美國一家主流電台訪問了一位美國的以色列問題專家。專家說,以軍陣亡超過五十人,這對以色列來說是一個巨大且難以接受的傷亡數字。在專家的幾分鐘分析裡,隻字沒有提及加沙巴人的傷亡情況。

  如果以軍因為入侵加沙而死了五十多名士兵是大事情,那麼被攻擊的巴勒斯坦有一千多名平民被以軍殺死,那應算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嗎?同樣,奧巴馬總統專門為一名以色列軍官在鬥戰中懷疑被俘而開腔要求哈馬斯放人,對加沙唯一電力廠毀於以軍炮火,以數十萬計巴人生活在黑暗中,奧巴馬並沒有片言隻字的關心。為什麼以美國必須要袒護以色列呢?

  我們的國會因為黨爭天天吵架,要通過有意義的法案談何容易,就算是遇到如邊境小人蛇潮這突發危機,國會在休假前仍是拉拉扯扯的與白宮較勁。可是,兩黨卻默契地通過向以色列撥款兩億二千多萬元,助以軍補充重要彈藥。


  所有納稅人應該問:我們交付的稅金為什麼要為以色列的軍備買單?國會議員不管國內之事,卻勤快非常地替以色列辦事,這國家到底是美國人還是以色列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