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釣魚島與強國亞洲戰略布局 (上篇)
前言 2010年9月24日,中國以過去從未應用過的強硬措施,成功逼使日本政府軟化,即時釋放被日方於釣魚島海域拘押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領土糾紛是國際間最難解決的問題,中日釣魚島之爭長達四十年之久。自從2010年9月7日中國漁民在釣魚島水域被日方拘留後,中港台以至海外掀起了新一輪的保釣浪潮,譴責日本侵佔中國領土,非法扣押中國公民。而在船長獲釋後,國際輿論則是一片中國威脅論。中日關係因此事而跌至建交以來的最低點。可是,若單線從中日關係來理解釣魚島事件,將不能準確理解這幾個面積細小的島嶼,如何於二戰後開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佔一席位?他在中美日三邊關係中又處於怎麼樣的關鍵位置? 提到釣魚島問題,西方輿論不無忌諱,但華人都很明白,美國──才是這場領土紛爭的始作俑者。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的主權及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移交日本。琉球本是獨立島國,釣魚島是中國故有領土,為什麼都全歸日本呢?有人認為這是由於美國偏袒日本,而美國至今卻仍然聲稱在釣島主權問題上採取中立,對於中日之爭,也彷彿置身於事外──果真如此嗎?只要綜合史料便清晰看到,釣魚臺的「命運」一直掌握在美國手上,是美國意義重大的戰略資本,在不同時期發揮不同作用,對付不同的美國「敵人」。 「釣魚島是美國的」 1945年太平洋戰爭進入尾聲,是年3至6月,美軍於被日本佔領的琉球群島(今日的沖繩)展開登陸戰,隨即在當地成立美海軍政府。日本投降後,40餘萬美軍進駐日本全國並實施軍管,但對琉球及其附近島嶼卻有不同計劃;美國在這些島嶼以建立軍政府的方式進行管治。1947年4月,在美國單方面主導下,聯合國通過了《關於前日本委任統治島嶼的協定》,把琉球及附近海域單方面交給美國全權托管。另有說法是美國原意認為琉球的性質是日本殖民地,希望將之交給聯合國托管,然後讓其獨立。但後來因蘇聯勢力的不斷擴張,令美國改變主意。不論初衷動機為何,客觀事實是美國把琉球據為己有,作為其遠東軍事基地。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迎來更大的敵人──蘇聯。美國在歐洲已駐有重兵,情況不足懼。而在亞洲,因中國和朝鮮加入共產陣營,美國有實質需要在亞洲地區作軍力部署。北起日本南至菲律賓,美軍構建了一個包圍亞洲大陸的安全線,而琉球便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由於戰略價值重大,美國選擇對該區域擁有托管全權。1950年發生了兩件大事,韓戰爆發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