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中國 谷歌棄子取勢
甩掉中國 谷歌棄子取勢-- 谷歌的全球攻略與真正敵人 世界互聯網龍頭Google抗拒中國政府的審查法規,全球注目。欲對這場紛爭有更深入的了解,必先要認識Google(谷歌)。 一、 挑戰無限 管理無限 藉驚人搜尋威力打江山 1997,就在香港結束150年殖民地統治回歸中國的那一年,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電腦科研究生佩奇(Larry Page)及布林(Sergey Brin),在為他們共同編寫的互聯網搜索程式命名。兩人最終創出了一個新名詞「谷歌」,靈感來自數學名詞「googol」,意思是在1之後加100個0。按Google(下稱谷歌)官方網頁上的介紹,新名字喻意創辦人立志要把互聯網上似乎是無窮無盡的資料全都有序地編列起來。編列的意思是,資料會按二人合編的複雜程式演算──這是谷歌的秘笈、商業機密──再加上舊有搜尋器處理關鍵詞的功能,對搜尋結果作一定的次序排列,令用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尋得最貼近自己需要的訊息。二人更自行組裝電腦,把許多台個人電腦組合成超級電腦,用以處理超大的訊息量。 谷歌有遠大的抱負,與中國人,特別是道家的智慧剛好相反。莊子認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認命,因而不追逐無限,谷歌的兩位創辦人卻挑戰無涯的資訊,如饕餮般永不厭足。結果是,在循環原則下,谷歌龐大的資訊量吸引到最大的「人流」;而「人流」多、使用者眾,又讓搜尋器累積勾連到更多的網頁及數據,壯大了谷歌的訊息庫;然後,又令更多人樂意使用,訊息量從而又倍增,廣告收入加隨之膨脹……。 創立 上市 併購 這盤龐大的生意、偉大的理念由一個住宅車庫辦公室作為起點。1998年9月4日,谷歌正式在加州註冊登記,公司地址是一個租來的車庫。同年12月,谷歌被電腦雜誌選為一百強網站之一,前後不過三個月,而當時公司員工只有八人。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谷歌於2000年4月推出十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同年6月,宣布已編列了10億條條目,成為世界第一大搜尋引擎,更被當時的互聯網搜尋龍頭雅虎選為指定搜尋器。翌年,谷歌語言版本增至26種,目錄量也增至30億條,並迎來公司的核心靈魂人物──現任的谷歌行政總裁(CEO)史密特(Eric Schmidt)。2002年,已有72種語言版本的谷歌推出谷歌新聞服務,網羅了4000個新聞來源,成為最齊全的新聞彙編。這發展勢頭可謂科網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