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May 28, 2008

正義魔鬼

正義魔鬼

  何謂正?何謂邪?當號稱「正義之士」者說出惡毒如魔鬼的說話之時,他們到底是天使抑或是魔鬼的化身呢?

  美國荷里活艷星沙朗史東日前說,因為中國惡劣對待她的朋友達賴喇嘛,所以她認為四川大地震是中國的應得的報應,「惡人有惡報」。自由西藏運動的一名發言人於日前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四川地震是「上帝的作為 (Work of God)」。香港著名時事評論員李怡在報章發表評論提出汶川地震是「天譴」。上述只是其中數例,類似的言論也出現在一些以揚善為招牌的宗教組織文宣上。

  八萬人罹難,卅多萬人受傷,一千四百萬人無家可歸;竟然有人可以公然的幸災樂禍,「喪盡天良」並不足以完整形容這類人。不論是「報應」抑或「天譴」論,無非是因為仇恨中國者,見到中國受災,因而心生快感。看到別的生命受苦而令到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此種心態也只能屬於魔鬼所有吧。

  沙朗史東說因為友人(達賴喇嘛)而相信中國地震是報應,她如此維護達賴,認為達賴受辱,便應由千萬人的生命來賠罪。達賴配嗎?達賴表示捐出五萬元給四川地震的災民,但他的支持者卻認為地震是為達賴出了一口氣。是達賴假情假義,抑或是他的追隨者沒有受教,又抑或他們正說了達賴的心底話呢?

  捐款救災並慰問災民的達賴於五月廿三日在英國接受法新社說,如果下一輪與北京的談判不成功,西藏便會有新一輪的暴力。一位在對話前以暴力作為要脅的「和平使者」,其心是善或惡,相信不難分辨吧。

Monday, May 26, 2008

與天地鬥

與天地鬥

  地震發生後,因為大規模的山體滑坡和地形變遷,災區陸路走不通;加上雷雨天,直升飛機也難以近距離到災區視察。解放軍於是派遣二百人的部隊徒步日夜兼程,攀山進入災區。而近日為了搶險化解堰塞湖危機,解放軍除了在天氣許可下利用直升機運送重型推土機外,也派出部隊背著炸藥攀上湖堤準備進行爆破行動。當局的專家估計,不論是爆破或是推土開渠,只有不足十天的時間,如天不造美而降雨,搶險時間更緊逼。這讓人體會到何謂「與天鬥與地鬥」。

  多個堰塞湖即將潰堤的危機,比餘震更具殺傷力。位處下游的城鎮紛紛制訂人口大撤離的計劃。單在綿陽市一地,倘上游堰塞湖全線崩潰,將要即時轉移人口一百三十餘萬人。一時間要緊急疏散近兩個三藩市人口,是一項多麼大的工程。還有,這樣的疏散是要在災區進行,其難度和複雜性更是倍加。汶川地震帶給中國的挑戰才剛開始,並且不光是對四川省而言,更是中華民族迎向新世紀最大的考驗。
  
  那些相對已較遠離第一災區的城鎮,一點也不輕鬆,除了處理自身的災情外,更要收容以千計,甚至以萬計的災民。住處、飲食、醫療等等,對於地方官都是空前的挑戰。據官方估計,大地震後需安置和照顧的人口達一千四百萬人,他們每天喝兩瓶礦泉水,便要二千八百萬支,安置和重建任務之龐大,可想而知。
  
  所以,當看到香港有線電視記者挑剔在綿陽臨時安置區的災民不夠營養,每日三餐「只能」吃到即食麵之時,很是感慨活在安樂窩的記者,只懂用自己狹隘的目光來旁觀大災難。經歷過這場災難之後,中國肯定會變得更強;在當下,謹祝前線搶險和救災的人員,以及受害民眾,逢凶化吉,因為你們是中國未來的新希望。

Sunday, May 25, 2008

人禍論

人禍論

  四川大地震發生已兩星期,抗震救災工作仍在進行當中,卻見到越來越多把是次世紀大地震定論為「人禍」的輿論。這圈子的人除了繼續狂攻「豆腐渣學校」外,又推出「三峽工程直接導致地震論」,以及不斷挑剔中國政府救災不力之處。這些「正義凜然」的偉論,都掛上為災民請命的招牌,而目標不約而同是指向中國政府。是正義之聲,抑或是假仁假義,判斷點在於用心。

  大地震後確是有許多要檢討的地方,所謂經一事長一智,這是面對災難後的正確反應。但細心觀察災後出現一種怪現象,它不是常態的反省,而是要把地震定調為人禍,而目的只不過是要怪罪於中國政府。由於持有「搜索罪證」的心態,這一類報道或言論經常是十分冷漠,並不是關切災情,只在意推銷反中國政府的觀點。這是何等可悲和可恥的心態。

  現時流行一種說法,指「地震後反映中國政府有了一些進步,但日後如何則不敢樂觀」。這論調犯了邏輯上的逆反謬誤,不是大地震令中國進步,而是因為中國進步了才有今次救災的反應。

  中國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不單是經濟,而是整個社會文明與價值觀。西方社會對中國應付災難的反應感到驚訝,不是因為中國做了些什麼特別事情,只是這些人原先就不了解中國。他們對中國政府以及中國人的觀感仍是停留在過去呆板的印象上。有評論指溫家寶在前線救災是為做國際公關,此說法十分之刻薄;也有同業在傾談時擔心中國人這次美好的形象能保持多久。這擔心其實是多餘的,因為這原來就是中國人的本色,是磨滅不了的。經過百年的列強侵略及數十年的政治動盪,千年以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精神仍然顯露在受災的中國社會上,中華文化的生命力絕對是旺盛不息的。

Friday, May 23, 2008

村書記

村書記

  中國民眾,不論是官或民面對超級震災的團結互助反應,感動了在前線採訪的中外記者。就是連對中國長期採訪敵視報道手法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到四川採訪的記者,在大量報道災民沒有得到照顧的同時,也報道了地方官員的無私救災的一面。

  CNN其中一則報道,記者採訪了災區陳家壩村的書記。書記給記者介紹村內受災情況,說話的時候,臉上一直保持著堅毅的神情。他說,地震前,陳家壩村共有1.3萬人,現在有3000人失蹤。在他介紹鎮上的受災情況時,記者問他共有多少人喪生。眼淚從他臉上滑落,他也不去擦拭。他說,有500人死亡,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妻子和兩個孩子。 說完這段話後,他的對講機又響了,他急忙與記者道別,跑步回去工作了。記者把這一段安排在報道的最後一節,並且拍著書記跑步離去的鏡頭,具有相當的感染力。
  
  中國官民救災的努力是令人動容的。但這也只涉及對狀況密切關注或有一身經驗的人們。仔細留意一些西方媒體的報道手法,仍然是希望將天災變成為人禍,找出中國政府失職或不妥善之處,以符合西方長期對中國的基本偏見看法。例如在校舍豆腐渣工程問題,西方媒體便比華文媒體要追得緊貼得多。其中的原因並不全在於西方媒體對學童特別關注,而是希望找到人禍的證據,特別是在中國政府救災表現理想的情況下,校舍新聞便最為可「造就」。批評中國的新聞在西方媒體較有銷路是事實。舉一小例子,在三藩市紀事報關於奧運聖火傳遞遭受抗議的新聞之下,有2139條留言評論;四川大地震新聞在同一報章留言不超過20條。
  
  地震死難者將近八萬人,學生佔其中一部份,但卻不能如一些記者提問,說死的都是學生。中國官員亦承認校舍問題要追究及調查,而在事實真相仍沒有正式報告之前,要小心校舍問題會被泛政治化。

Wednesday, May 21, 2008

餘 震

餘 震

  三天的全國哀悼日結束了,四川大地震的善後工作亦已進入另一階段,從救人轉而到安置及災區重建。512大地震對中國的實質影響才開始逐漸浮現。

  重建十萬平方公里的災區,安置五百萬災民,並且要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極其艱鉅。總理溫家寶昨公布撥款100億美元作為災後重建基金,並下命各政府部門削減預算百分之五,停重政府辦公大樓。相信這只是初步的措施,除了這可見到的硬件變化外,各級政府的辦事作風和思維,民眾對國家及社會價值的看法,相信都會有根本上的變化。

  一名政治評論員說,災區的大小地方官員都全力投入救災,不少可能在震災前是民眾眼中的貪官,於地震發生後,再沒有貪官和清官之分,彼此只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搶救災民。

  事實是否真的百分百如此,很難考證,但相信中國官場肯定也經歷了震災的洗禮。國家主席和總理深入災區與民分憂、前線救災人員捨己救人等畫面,透過媒體的反複報道,一方面感動了國人,也提高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要求;而為官者也會認識到這樣的表現才符合人民的期望。

  鳳凰衛視災場特寫節目──《陳堅的最後79小時》,記者的鏡頭記錄了北川一場災場發現了被困三日三夜的傷者陳堅。十多名消防人員花了五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將他救出。一小隊消防員立即連夜摸黑徒步將陳送下山,但在途中陳沒有了生命反應。隊長即時替陳作人工呼吸搶救,但已反魂無術,隊長不停自言自語地說:「傻小子,為什麼不再忍一忍,都快到了」。一隊人忍著淚水把陳的屍體朝東擺放,待天明再處理,隊伍則反回災區準備繼續另一日的搜救工作。

  這只是大災難中的一個小節,無數類似的故事,在在都顯示對生命的無比的尊重,這就是人權的最佳表現。中國人民對災民的同情和支援的熱情,將轉化為對國家及民族更深的認同。過去所謂的「一盤散沙」已漸凝聚一起,這股力量將繼續推動中國的發展,打造盛世的中國。

Tuesday, May 20, 2008

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

  中華民族向來都是樂觀和向前看的,所以我們的古典戲曲裡沒有悲劇,都是大團圓結局,在「不幸中」我們總要找尋「大幸」。四川大地震雖然震毀了無數建築,奪去了數萬人的生命,但與此同時,也震盪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那種憂慼與共的同胞愛,捨生取義的人道精神。因為汶川的地震.讓在經濟發展中一度迷茫的年青一代,就國家和人生上了寶貴的一課。中國人在此場災難中所顯示出來的民族精神,是西方人極難理解的。

  美國公共電視台一名女記者親到四川採訪,在全國哀悼第一天的下午二時二十八分,她剛好到達了成都機場。她看到整個機場的所有人,在此刻都站立默哀,連穿著白色制服的快餐店廚子也低住頭。在三分鐘默哀過後,記者說機場內的氣氛仍然凝重,是她從來沒有經驗過的一種全民哀慟,連她也受到感動。

  不過,該名女記者接著便轉了報道角度,分析中國領導人快速的救災反應的原因,舉出的可能理由包括:要搞好奧運會形象、不想如緬甸一樣被批評、汲取了沙士隱瞞疫情的教訓等等。記者試圖找出中國領導人「不尋常地」熱心救災的原因,是因為記者就是不相信中國政府會對人民負責任,會真心的為人民服務。

  記者可以被中國民眾對死難者的同情而感動,但卻沒法相信中國政府會在沒有其他國際因素下做好事。長期以來,西方慣於將別國的人民和政府分裂成兩部份。CNN評論員侮辱了中國人後,便抵賴說只是罵中國政府,以為這便可平息民憤;布殊以為去掉薩達姆便可以得到伊拉克的民心;越南共產黨成功擊退法國殖民兵,美國便培養一個新政府否定北越人民的選擇。巴人選擇了哈馬斯政府,美國便將加沙民眾圍堵起來。

  西方人何時才能明白中國民眾愛國的道理呢?

Monday, May 19, 2008

大國風範

大國風範


何謂「大國」?答案的重點在於一個「大」字。

  「大」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似乎不必多作解釋。但它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什麼才算是「大」,完全是見仁見智的。用於對國家的描述,若以是全球比較,「大國」一般是從政治影響力、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等三方面作為比較條件。西歐是傳統的大國,因為在上兩個世紀,他們憑藉超強的軍事力量控制和瓜分了全球的主要資源。而美國被稱為超級大國,因為她在政經軍等三方面都有比西歐更強大的力量。日本因為政軍力量難與歐美相比,所以只能稱是經濟強國。

  現代中國經過卅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在經濟上快速成長、國防現代化,且對亞洲區以至中東及非洲的地方政治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而被視為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歐美認為中國崛起是一種威脅,而中國也忙於解釋只是和平崛起。從此種種跡象,似乎中國已真的是一個準大國了。

  不過,這只是對「大國」定義的普通理解。如何界定一個「大國」,除了政經軍的力量外,還得要有更進一步的檢查標準。真正的「大國」必須具備持續性,不能只是剎那風光,更不能是靠昔日的餘輝耀武揚威。同樣,危機四伏,正在走向衰敗之途的,也不能稱之為大國。有良好的機制、條件和潛質持續穩定發展,才是現代大國。

  美國是公認為「超級大國」,但細看之下,劣質的總統導致國家走上元氣大傷的戰爭道路、製造國際不安的外交政策、國民教育每下愈況、醫療制度與民生脫節、大企業把持政府決策,再加上歷史性的國債,以及長年的赤字運作,美國持續發展的前景並不樂觀。特別是美國政客過度自以為是世界領袖,強把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壓在弱國頭上,令美國成為一個固執而不容易相處的國家。

  回到何謂「大」的問題,古語云:「有容乃大」,能包容者便顯其大。這卅年來,中國走出了文革的極左政治和落後的經濟模式;政治上遭遇六四事件的強大衝擊。近年因為經濟成長而受到歐美的壓抑,從政治乃至經濟上都向中國施加壓力,連舉辦一場奧運會也成為強國攻擊的機會。今年先後經歷兩場巨大天然災難,前又有西藏的暴亂。但中國社會及政府反而顯得更堅強,「有容乃大」,這才是大國的風範。

何不用鋼筋

何不用鋼筋

  西方媒體對中國地震的報道角度,與華文媒體有著基本的分別。英文媒體一方面不能否定中國政府救災的努力和效率,但另方面卻不願意因此便放棄妖魔化中國。典型的例子華盛頓郵報的社論,在肯定中國救災工作之後,卻要加上一句:「中國在拯救自己國民的同時,卻加促了緬甸的人為災難。」面對這場「世界級」的災難,這類媒體還不忘要攻擊中國,清楚說明被他吹噓為普世價值的所謂「人權」,竟然不適用於中國的災民,抨擊中國比關懷中國人的性命更重要。

  另一例是一篇對美國地質學家的訪問報道,記者請他們談四川地震倘若發生在美國會有何種後果。受訪專家基本的結論是死亡人數將會遠遠低於中國,因為美國對建築物防震能力要求嚴格,並且大部份房屋都有鋼筋支撐。美國專家又指出,中國雖然也有不錯的建築防震法例,但沒有足夠的監管,有法不依。

  以上的分析似乎是頭頭是道,但細仔研究論者背後的思維,便會令人很不舒服。論者其實在說:「四川地震死傷多,是因為房屋建得不好;同樣地震在美國不會造成同等傷害,因為美國房子建得穩固。」這也許都是事實,但客觀事實是兩地的經濟條件相差何其遠,這種比較有意義嗎?就如富人有最一流的私家醫生,吃最健康最有營養的食品。但卻嘲風沒有醫療保險的窮病人:你們多愚蠢,都不懂得看早點看醫生。

  不要說鋼筋,中國很多農村的房子仍是用泥磚蓋的,我們能怪責他們不注重安全,地方官不執法嗎?經濟能力與屋住條件是成正比例的,美國享有世界上最豐厚的資源,然後就怪責人家為何不活得也一樣。拆穿了底線,只不過是富人不知窮人愁,何不食肉糜而已。

Sunday, May 18, 2008

無良傳媒

無良傳媒

  中國發生災難性的世紀大地震,世界各地媒體滿滿都是四川地震相關的新聞和評論,從中我們會發現一些看了會覺得怪怪的新聞,不是因為內容悽慘,或是有什麼驚人的消息,而是新聞的角度和用心。

  面對這場天災,記者或媒體人第一道反應該是關心災情、人命和救災狀況。可是,在地震後的幾天之內,我們發現有台灣電視台的評論員在批評中國政府要到三天後才讓外國救援隊進入災區,是好面子和蓄意隱瞞某些不可告人之事。香港和台灣一些電視台則採訪個別劫後災民,讓他們在鏡頭前投訴埋屍的坑掘得不夠深、宣布了下午四時發車票疏散民工,到點時又不見官員到來、村莊裡沒有乾淨食水等等。也有評論員在質疑中國的新聞自由,認為這次開放公布災情只是特例,日後還要不斷監察中國政府。

  此等言論只看到大災難中的微小到不可再小的角度。汶川地震災區面積十萬平方公里,相等於是476個三藩市,100個香港,和3個台灣。受災待安置人口是480萬人。在這樣規模的災難,記者就只看到一名災民投訴屍坑太淺,或是民工拿不到車票,傳媒的視野去了那裡?至於批評三日後再開放外國救援隊,更是無知得很。災後幾小時解放軍已動員到災區,不出幾天,十一萬解放軍已在災區救援,幾乎達到駐伊美軍的數目,我們還能指責中國政府在此時不快點接待外國救災人員嗎?還有,仍在救人階段,只會「關心」新聞自由,這等人的血性很有疑問。

  又美聯社昨日一則關於四川地震的報道,標題:中國地震冷卻了奧運會爭議,而新聞內容是指大量地震新聞,取得了西方自六四事件以來對中國最大的同情,令地震前圍繞京奧和西藏的壓力一時間減輕了。不過,美聯社的記者指這股反對中國的壓力將在八月份再度出現。

  以上的這些報道和評論,是採取一種固定和死板的思維看待中國。他們的報道和評論沒法脫離負面,總是將所謂「人權、自由、民主」結合到任何關於中國的分析。因而,面對大災難,這些傳媒人或評論家,沒有拿出人類有的良知和關愛,反而是擺出一副冷面批評者的態度。不單是沒有愛心,也沒有知覺,沒有發現中國已並非他們腦子裡的中國。

  三年前的卡塔里娜風災,證明了美國是一個沒法在災難中妥善照顧國民的「大國」,汶川地震,證實了中國已具備一個極度負責任和有效率的政府。

Wednesday, May 14, 2008

看看中國

看看中國

  一場世紀地震,滿目瘡痍,災情慘不忍睹。不過,轉換另一個角度,四川震災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跟西方媒體描述中很不一樣的中國。

  七點九級地震、震央所在的映秀鎮八成人口罹難、一間學校過千名師生被活埋等等,慘烈災情消息一則接一則。不過,與此同時,透過媒體的即時報道,我們看到一個熱切關愛人民的政府、有組織有效率的救援隊伍、民間組織和工商界主動投入賑災。在災難中的中國,表現出來的是國家領導和官員們能幹和慈愛。在地震發生後,國家主席即時向全國公布了動員救災命令,總理溫家寶不出幾小時便已經在前往災區的路上,解放軍及武警則接到命令前赴災場,用作戰的規格救災。

  除了救災前線隊伍的英勇和拚勁受到普遍讚揚外,我們也看到政府部門在災情應變的管理,採取了現代化的設備和手段,不再是愚公移山式的救災,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在震區鄰近地區社會秩序穩定,以及國家金融和功能如常運作,加上全國各地民眾自發救災,我們看到一個成長且有溫情的社會。

  在西方媒體裡反映出來的中國,是領導人冷漠、政府腐敗無能、社會落後、人命不值錢等等。四川救災的畫面,讓世界看到中國人命是值錢的,政府是全力搶救和保護她的國民的。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成長,已經很不一樣了。雖然,筆者並非說中國已達到先進國家的水平,但肯定也不是被妖魔化後的模樣。相信很多西方記者都會將中國救災與美南部風災相比,公道自在人心,也不必細說了。

看災心情

看災心情

  四川汶川的七點九級大地震的可怖災情逐漸清晰,三藩市星島日報的華埠門市部昨日一早便出現捐款人龍,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撇開民族感情,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面對這場大災難,同情心起應是最自然的反應。所以,四川的大地震同時受到國際媒體關注,對於海外華人社區的熱心援助狀況,也作出廣泛的報道。可是,總有些人或媒體好走另類路線。

  中國民政部昨日就地震災情召開了中外媒體記者會,以中英雙語回答記者們的提問。首先提問的是一位新加坡媒體的記者,他說報館接到中國公民的投訴,指有民眾曾向當局報告有地震的徵兆,但中國官員因為要營造奧運氣氛而禁制了消息,該記者要求官員解釋。另有記者問為何倒塌的都是醫院和學校,而沒有政府辦公大樓?暗示地方政府是否只顧自己安全而漠視民眾。

  香港一家報紙在地震翌日,也用顯著標題針對所謂「中國官員忽視大地震預警」大造文章。而英國的BBC昨日一則新聞拿中國與緬甸比較,評兩國對大災難的應變。文章基本上是以讚揚中國的迅速救災來批評緬甸,但記者在字裡行間,完全流露出對中國政府的一些成見。如記者說中國政府「意外地開放」公布災情。

  在救災工作才剛開始,災情還未完全清楚之時,這些媒體急不及待地要挑中國政府的「問題」,表面是實行輿論監督,但內裡反映的卻是少了一些人性。倘記者要批評中國共產黨,可以隨時寫報道,又何必要選擇這異常天災的場合呢?

Tuesday, May 13, 2008

內外一心

內外一心

  數月前中國才經歷過極為罕有的大面積雪災,前日,四川又傳來7.9級的大地震。兩場天災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都不菲,受災民眾數目方面,地震可能比雪災少,但人員的傷亡數字卻要高得多。不出數月便兩臨大災,海外炎黃子孫怎能不伸出援手呢?

  中國過去長期受到水災威脅,本地僑胞也曾屢次捐款援助水災地區。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的災難應變能力也加強。從政府處理雪災的態度和過程可見,救援的意識和效率對比過去都很大的提高,救災物資供應也充裕得多。因而曾有評論說,天災發生在現今的中國,要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從肯定政府災難應變能力的角度,上述說法是有其道理的,但中國接連遇到如此重大的災情,沒有可能不需要外間的援助。

  當中國人因為奧運聖火傳遞而遭到一些國家或外國媒體侮辱時,很多海外華人都同樣感到氣憤。這種義憤是自然而生的一種感情,當中國國內地區受到天災來襲,這種血脈相連的同胞愛,更應以實際的行動來印正。

  中國經過卅年的改革開放,無疑是富裕了,但也別忘記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多億人口的國家,地方發展有差距,城鄉人民的收入也有距離。是次地震的重災區地方,都不是經濟條件好的城市,救濟和重建的經濟需求更大。再者,災區所在地是少數民族的自治州,做好支援災區的工作,可以再度證明中國的多元種族社會是健康的,並不是如外間所傳的種族關係惡劣。

  所謂血濃於水,在此謹呼籲星島日報讀者,能夠繼續發揮過往的人道精神,熱烈及快速響應本報的四川地震救災募捐運動,把福氣與受災人分享。

Monday, May 12, 2008

飛向國際

飛向國際

  「中國製造」因為連串的產品質量問題在國際備受攻擊和奚落,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都以「抵制中國劣貨」作為競選話題,而觸怒全球華人的CNN評論員事件,部份也是由於批評中國貨引起的。中國貨品在國際間的聲譽目前仍然荊棘滿途,但從長遠著眼,這只不過是一支小插曲,因為「中國製造」正朝著更大更高檔的國際市場出發。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商飛)周日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中國商飛的業務主要是研製大型商務客機,公司的首任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張慶偉刻意淡化與波音和空中巴士的競爭,說在廿年內都不會對該兩家世界民航機製造商構成威脅。不過,張慶偉也毫不掩飾其野心,他坦白的說:「我們的飛機造出來不僅在國內飛,我們的目標是在國際賣。」

  當國際媒體仍在嘲諷99仙的中國貨品之時,中國已做好準備在國際上競爭動以億(美)元為單位的民航機生意。張慶偉說廿年,恐怕在他心裡的時間表會比這個公開的時間表要短。中國的發展速度和目標是驚人的,這並未反映在英美主流媒體的報道中,直接導致西方社會錯誤判斷中國。

  中國自行研製大型民航客機,標誌著中國航空技術的發達,也為中國對外貿易開拓了新的一章。正如張慶偉所說,自製大型客機不單是解決內需,也是一盤外銷的生意。但其意義遠超過科技和商貿。對外大手筆購買民航機於中國具有某種的政治意義,透過巨額訂單,可以作為友好外交表態,並對當地政商界形成一定的影響力。當中國也出口民航機之時,也表示中國可以放棄訂單外交,國際間的主客之勢已開始在變換當中了。

Thursday, May 08, 2008

希拉利的功過

希拉利的功過

民主黨的初選又過了一仗,奧巴馬越跑越勁,但希拉莉以超強的毅力和超厚的面皮,不惜再度自資支持競選運動,誓要與奧巴馬拚到黨代表大會為止。希拉莉的這種態度,受到來自黨內高層不斷加重的壓力,認為她在破壞黨的團結,勸退希拉莉的聲音將會升高分貝,天天都有超級代表從希營轉投奧陣。不過,縱然希拉莉要背上分裂黨的罪名,她對於十一月的大選仍是有一定功勞的。

在罪過方面,希拉莉在沒法反超前奧巴馬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要競選,被一些資深黨員批評為搞破壞,損害了民主黨在十一月順利入主白宮的機會。如果希拉莉提前退選,確是可以讓民主黨集中精神設計大選策略,也可省回奧巴馬的經費。而重要的是民主黨初選打得難看,讓選民失去對民主黨原先有的熱情。

這些指控都是有其道理的,不見得都是壞事。民主選舉要發揮其作用,必須要有極高的全民參與,並且有足夠的材料去作出判斷,希拉莉參選到底,最大的功勞是讓選民能夠有冷靜的空間,更了解他們在十一月的選擇。

希拉莉的功勞就是把總統選舉的真象揭穿,民主黨確是分裂的,周二的兩州初選再次證明種族選票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對兩候選人的分歧沒有因為奧巴馬的勢頭而改變,不像那些超級代表那般容易變做牆頭草。

如果,你已經開始對總統大選失去先前的興趣,對於是麥凱因還是奧巴馬或希拉莉當選已不在乎,這並不是你的感覺出了甚麼問題,而是你開始感受到總統大選的真實一面。在未來四年,切勿期望白宮能夠扭轉乾坤,我們只能依賴行之已久的政府制度。也可以如此自我安慰說:連八年布殊也可以度過,還有那一種總統我們不能承受呢?事實擺在眼前,十一月過後,我們將不會有一位取得大多數認受性的總統,這是美國國運的走勢,唯有順天應命。

少年抑鬱

少年抑鬱

  印象中關於美國人的精神心理狀況調查,亞裔經常被列作狀態最佳的族群,但最近的一項報告,卻指出三藩市華裔青少年患有抑鬱症的數目最高。這種異乎過去的情況不可忽略。

  亞裔人能夠有較佳的心理衛生,論者都認為是與亞裔人的深厚文化傳統有關。以華裔為例,中國的儒家和道家哲學,再加上流行佛教的薰陶,中國人往往能既入世又出世,執著生活之餘,又能自愁自解。我們願意克己服禮,也不怨天尤人。除了傳統的生活哲理外,強大的家庭維繫,也令我們不必參加什麼支援組(Support group)也能得到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

  不過,所謂入鄉隨俗。以上所講的優點與在美生活是有很大的文化與現實衝突的。因為生活指數和社會福利制度的不同,華裔大家庭的維繫受到挑戰。移民的身份也令第一代移民必須把絕大多數精力放在適應新生活和謀生方面,久而久之也改變我們對待事物的方式及思考方法。華裔老人面對活動圈子的縮少而變得生活枯燥,少年一代受到美國文化的強烈衝激,與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在思想上的距離,要比表面上來得更遠。

  華人在經濟上能過得不錯,但付出的代價可真不少,子女的成長,很可能也是其中之一。聽過太多的例子,父母投訴沒法與在美國長大的子女溝通。在父母抱怨的同時,也應想到,子女也是同樣少了一個本來可以作為生活指引的明燈。所以,為人父母者不應只怪責沒法與子女相處,能拿出更寬廣包容,將自己裝備成為子女依靠和傾訴的對象。

Sunday, May 04, 2008

罪加一條

罪加一條

  中國的發展為十三億國民帶來新生活,也提升了整體的國家實力,連海外華人也感到中國日漸強大的正面意義。不過,與此同時,也看到將中國妖魔化的浪潮也是一波接一波的。

  京奧將中國推到國際舞台的中心,但所謂「專打出頭鳥」,因此也成為被打擊中國的最好時機。從層出不窮的反華行動的側面可見,中國真的有能力踏足國際舞台了,於是才會有國家認為受到威脅而需要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海地沒有人權問題嗎?為何國際焦點都只在議論中國的人權紀錄呢?道理不難理解。從目前的發展趨勢,加諸於中國的「罪名」將與日俱增。

  美聯社昨日發出一則新聞,主題是寫中國企業擴大在其他國家的農業投資,結果導致當地農民失去生活所依、天然環境受到破壞、促進地方貪污、侵犯民權,以及最大罪是加重了國際糧食緊張。這個「罪名」也真的非同小可,不加保留地簡單接納報道內容的讀者,肯定會認為中國是國際吸血魔鬼,連貧窮國家的農民也不放過。

  該則報道以老撾作為主要例子,指出中國企業在老撾北部投資橡膠園,令到本來遍佈稻米的農田變成橡膠園,幾代種田的農民失業了,為的是支援中國每年製造成千上萬的汽車。記者又提到中國企業的海外農業投資,導致一些地區的原始森林不見了,當地百姓再也找不到賴以治病的珍貴草藥材。報道內還有一節指中國與外國合作發展玉米能源項目,暗示中國有份造成糧食恐慌。

  面對這些新指控,記者指中國政府拒絕回應,而事實上中國政府也只能不回應。對於預設立場而不是尋求真相的報道方式,當事人回應與否都是一樣的。擲向中國的莫須有黑鍋,還會陸續有來的。中華民族能否健康及穩健地復興,就要看中國政府的政治智慧,以及全民教育水平提升速度了。

又如何

又如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員發表侮辱全世界華人的言論足三星期了,東西岸的華裔社區先後發起過向CNN示威的活動,個別社團組織也發出了譴責信函,但這又如何呢?CNN仍舊不動如山,一則簡短,不是道歉的「道歉」便算是交代了,華人雖然不滿的多,但又能拿他什麼辦法呢?
  
  對付歧視並不能要求一朝見效,也不能只滿足於自我安慰。要實質的爭取及維護權益,必須有明確的目標,追求實質的效果。參考美國別的少數族裔,他們在爭取權益時是相當具體的,如佔工程合約的若干金額、政府的若干撥款,或是什麼職位等等,針對歧視權益問題,也會要求對方作出一些實際可行的回應。泛泛而籠統的示威,對方也只會泛泛的回應。紐約有華人到法院控告CNN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第一步已取得宣傳效果,但案件能否成功,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CNN對於華人的示威置諸不理,是因為看準了這些示威沒有實質的威脅,所謂以逸待勞,可以不變應萬變。所以,除了到法院提告外,真心要討回公道便需再努力,以不同的方式向CNN施壓。這包括持續的示威、向廣告客和政客施壓、利用網絡擴大對CNN的抵制。此外,華人的聲言必須爭奪主流媒體的暴光機會,可以是買廣告位、讀者來信方式,但前者花錢,而後者被動。在主流媒體中的亞裔記者,應是一個爭取「統戰」的對象。
  
  不論何種方式,可以各施各法,也可以從詳計議,但決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華人來美國一百多年了,我們對美國的貢獻與所得到尊重是不成比例的,CNN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Thursday, May 01, 2008

Oreo理論

Oreo理論

  華爾街日報昨日專文報道美國暢銷巧克力奶油夾心餅Oreo在中國的新裝,不單是包裝不同,為了適應中國客人的口味,餅乾減少糖份,並且除了傳統的圓形外,更製成長方形和條形裝。一款餅乾的海外市場拓展為什麼會成為新聞呢?其中一個原因是Oreo屬於美國的最暢銷品牌,深入美國家庭各年齡層,是一種文化的象徵物。這具美國本色的產品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變身,於是便加添了新聞性。

  從商業角度而言,只有能增加市場佔有率的才是成功的產品。如果,外來產品能維持原狀而打入市場,是最大的勝利;不然,調校出本地特色而又獲消費者歡迎,也算是成功。在消費者是老闆的商業世界,產品必須跟著消費者的喜好而變化。Oreo要變,因為Oreo製造商有求於中國的消費者。在此改變過程中,製造商不會存在文化情意結,一切以銷量至上。

  這種Oreo理論可以用來分析目前的中國與歐美強國的角力狀況。歐美列強經常提醒中國,「如果要在國際舞台上佔一席位,便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國際伙伴。」有了這個前提,列強便開始對中國說三道四,連達爾富爾和緬甸的帳也算到中國頭上來。何謂「負責任的國際伙伴」呢?中國不負責任嗎?為什麼一時間由非洲內戰至大氣質素,全是中國該負的責任呢?

  原來,在這些大國心裡,「國際」是他們的俱樂部,中國要加入,得先要迎合他們。情況就如Oreo一樣,歐美列強認為中國現在是有求於他們,於是便可以開天殺價。也許在某一時空定格是如此,但從長遠大局看,誰求誰,可能便不是那麼肯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