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August 10, 2009

飛上枝頭

飛上枝頭

  在輿論一片責罵的強大壓力下,國會眾議院表示願意放棄大部份增購議員及高官豪華專機的預算,令納稅人少損失三億三千萬元冤枉錢。這不是什麼從善如流,當厚顏無耻的貪婪被揭發後,並不是收回預算便可以的,國會議長普洛西欠國民一個公開道歉。

  當三大車廠總裁坐著公司豪華飛機到華府尋求援助時,被普洛西等國會議員罵翻天,指責他們只顧奢華享受,並將他們打發回家。後來總裁們改為自行開車到華府,才得到「為民請命」的議員接見。可是,才幾個月不到,國會眾議院竟然在國防部預算內自行增加項目,多撥三億多元訂購國會議員和白宮高官專機。國防部原在新年度裡已要求二億二千萬元更換高官專機,但民主黨議員們認為這還不夠,追加一倍半的預算。

  國防部來年預算是六千三百六十億元,從中插入三億開支,可以說是大桶裡的一滴水。但對於用血汗錢納稅的百姓,三億元卻是幾世連子孫也賺不到的錢。這三億元不是用在什麼民生用途,只是專供議員和白宮高官享受,稱之為殘民以自肥一點不為過。這回幸好有報章揭發,否則米已成炊之後,冤大頭還是百姓。

  國會議員是民選官員,雖然普洛西擁有繼承美國總統權力的資格,但並不代表她就有權濫用公帑作私人享受。美國經濟正在谷底慢爬、失業率仍然高企、聯邦赤字再創新高之時,議員們何來心情想到要添置八架專機。由這群不羞於亂花納稅人稅金的議員們當家,試問公信力何在。

健保改革辯論的明爭暗鬥

健保改革辯論的明爭暗鬥
 
  美國國會正在開始暑期休假,但議員們的耳根可不能清靜下來。健保改革的正反方都投入了巨大的資源打公關宣傳戰,各式各樣的健保廣告文宣已跟隨著議員返到家鄉,特別是一些在這議題上有影響力的議員,在他們家鄉的廣告戰更是激烈。據Campaign Media Analysis Group公司的統計,今年與健保改革相關的媒體廣告花費已超過五千二百萬美元。說「真理是越辯越明」,用於當前的健保改革戰卻不甚合適,硝煙由華府蔓延全國,民眾越是像霧裡看花。
 
十五年前,克林頓總統推出全民健保改革法案,結果在商界和兩黨的強力封殺下鎩羽而歸,更成為希拉莉競選總統時的負資產。十五年後,健保改革重新被搬到台前,奧巴馬總統竟然信心滿滿的說在年底前要通過改革案。民主黨在國會佔有多數票優勢,通過某種形式的健保是很有可能的,但更重要是奧巴馬採用了不一樣的思維及手段。
 
「醫療」本質上應是屬於社會服務的範疇,但在美國卻是政商利益糾纏不清的牟利企業。分析克林頓方案失敗的原因,包括被指在白宮閉門編寫全民健保方案,沒有先凝聚業界和議員們的共識;強制僱主為員工購買保險,以及提出設立新部門監管醫療保險業和引入競爭等。奧巴馬深深汲取了克林頓的教訓,放棄由白宮起草任何健保改革方案細則,只站在道德高位上譴責健保業的不是,扮演著為現制度受害人請命的保護天使角色。除了幾項簡單的所謂綱領外,白宮不提供任何行動細節,還刻意迴避照顧四千多萬無保險者的經費來(國會會計部評估改革案十年將增政府開支一萬億元)。把改革案的起草和制訂責任都交給了國會的民主黨,策略上是避免健保改革的失敗轉化成為奧巴馬本人的失敗,而同時又將總統塑造為對抗「萬惡」保險業的英雄。這種出於純個人政績考量的設計,同時敞開了與業界妥協的大門,讓業界可以成為改革法案的幕後真正起草人,而白宮卻巧妙地撇清了關係。
 
克林頓一九九三年上任後任命了一個有四百人的健保改革委員會,由第一夫人領軍編寫改革方案,然後再拿著本子向國會、業界和民眾推銷。這樣硬丟出來的方案,被業界說客與議員合力分拆瓦解了。相對之下,奧巴馬的方式是從一開始便擁抱業界,不是由總統公開的做,而是透過國會議員與業界磋商法案細則,猶如分別扮演黑白臉。這做法是既聰明又安全的,但共和黨也不是大笨蛋,絕不會讓奧巴馬盡得政治好處,已表態要讓健保案成為奧巴馬的滑鐵盧。所以,共和黨的焦點不是改革方案的好與壞,只著眼於要挫敗奧巴馬。於奧巴馬和共和黨而言,健保改革只不過是一場政治鬥爭。這就是為什麼奧巴馬就健保的全國電視講話一開場便向共和黨發炮,上周又說沒有耐性再等待,急逼要草草通過法案的原因。
 
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預期白宮和共和黨會就健保更多的口水戰,關注這些爭吵對百姓而言是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因為這與將影響他們今後如何就診的新法案關係不大,保險業和醫藥公司與議員們達成什麼協議才是最關鍵。美國藥業協會(PhRMA)今年上半年的遊說費已達一千三百萬元,而藥廠輝瑞一家便用了一千一百萬元遊說費來影響健保改革法案,如再加上各健保公司以百萬美元為單位的說客開銷,資金規模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型救市項目」了。
 
健保業巨頭之一的CIGNA的公關部主管博特(Wendell Potter)早前因為良心發現而辭職,公開保險公司如何運用威逼利誘手段拉攏政客,謀取不道德利潤。博特說保險業聘了大量與政客有密切關係的說客,可以直接會見任何一位議員。只差一步便當上奧巴馬衛生部長的前民主黨參院多數黨領袖達殊,現正受薪出任全美最大健保公司UnitedHealth的說客,組織反對由政府經營全民健保。
 
  業界與政客的親密關係不是始自今天的,其深入程度也非同一般。《商業周刊》記者剛發表題為「保險業已勝利了」的分析報道,披露保險長期向國會議員提供各種報告和數據,作為議員起草醫療相關法案的依據。透過這種方式撰寫的法案,業界的利益必然先得充份的照顧。這種合作關係在當前的健保改革辯論中又出現了,業界向國會提出了多個節省醫療成本的方案,甚至表示願意出資支持某些改革項目。如藥商承諾在未來十年出資三百億元,用於資助病人購買處方藥。不過,不論是保險公司或是醫藥機構,盈利是最終極目標,錢是不會白花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藥業界已成功取得政府承諾,新法案將禁止外國廉價藥入口、聯邦政府醫療補助系統不直接與藥商議價,新藥的專利期可以維持十二年等。在定價不受規管的情況下,藥商有信心全民健保帶來新客戶,上升的利潤足可以賺回更多個的三百億。奧巴馬只要求更完整的保險內容,卻不提控制醫療成本的機制,對業界其實是一個利好信息。
 
當政黨和民間組織熱熱鬧鬧地爭辯之時,業界已經盤算好如何在法案的最終版本裡得到更多的生意和最高的利潤。白宮不應只顧鼓動民眾不滿的情緒為通過法案製造氣氛,醫療系統的改革是必須的,只是「如何改?」「誰會得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