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間實用面積不到五百英呎的單位,七間板隔房內住了七戶人家,另加一個小型加工廠。十幾人每天排隊上廁所,排隊煮飯,晚上還要分享彼此的鼻鼾聲。
那些年,沒有零用錢。哥哥的朋友從五金工廠接到一些零散加工,有五金零件壓模,有玩具零件裝配,分了一點給我們幾兄弟在家課餘賺外快。弄得滿手油垢,才分得幾毛錢零花錢。
那些年,才小學四年級,下課回家吃過年飯後,傍晚又得回校補課,準備考升中試。補課是要額外付費的。家境一點都不富裕,但母親擔心我上不了好中學,為孩子的前途著想,她不計辛勞的在車衣機前加班加點為他們掙學費。
那些年,小六升中會考是我人生的第一度大限,老師很明白的說不是每一位小六同學都可以有資格去參加考試的。對,連參加考試也不是必然的,要先經過校內的模擬考試,成績在前列的才可以被送考升中學試。
那些年,升中會合格了,被分配到一線的五年制英文中學,的成績差較只能分派到三年中學學位,也有同學沒有得到學位。人生中首次嘗到成功的滋味,滿懷興奮的到那間沒有一位舊相識的中學上課。開開心心的踏進中一級班房,如大鐵般的打擊便迎面而來,班主任老師全程在說英語,其他科的老師也是如此,只有中文及中國歷史科除外。十三歲的我不明白自己的世界為什麼忽然都英語了。後來,公民課老師給了我答案,因為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女皇是我們的元首。
那些年,我問班主任老師,為什麼在課堂一定要講英文,我怎麼就不能講中文了。她近乎發怒地說,這是香港,英文是世界語言,單是懂得中文是沒有用的。當然,她的這番話也是用英語說的。我後來明白她當天的憤怒,除了因為被學生挑戰外,大概還因為我羞辱了她的英語專業。
(之一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