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March 16, 2015

香港 我不購物


   日前網上瘋傳一張據說拍自香港機場轉機區的照片,相中多名在排隊的旅客身上掛有彩帶,上寫著「香港 我不購物」句字。有報道指相中人士是一組以法國為目的地的中國旅客,從劃一的彩帶標語看,應是早有準備在香港過境時來表個態。網民對於「不購物」聲明有著一百八十度不同的解讀。

  網民評論:不稀罕他們來港消費,大陸客越少越好;過境區根本就沒法消費,分明是做騷;掛標語刻意挑釁,激化陸港矛盾。另一方網民則認為港人反水客反出火,激怒了遊客,受害的是香港市民。也有認為這團大陸客是被港人逼出來的,責任在不理性的反水客示威者。有人擔心陸港關係從此進一步惡化,事實真的如是嗎?

  有時真的想不通,幾名旅客身掛標語,靜靜的的過境,卻彷彿變成為壓倒陸港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客觀上分析,在公眾地方披上標語,肯定是在集體表態。但如果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在不侵犯和騷擾他人的情況下,僅以身上的一句標語表達感受,香港社會就這麼容不下嗎?況且,陸港關係中更重要的部份並不是內地遊客還到香港購物與否。

  從反國教,以至佔中和後續的流竄式暴力滋事,其中參與者以年青人為主,甚至中學生也成了衝擊隊伍的骨幹。在這些年青人的背後,是一群長期培養他們出來搞事成年人,包括他們的老師和政治「榜樣」們。這些上街滋事的年青人也許若干年後便不會那麼衝動了,但一名心存歪理的老師,卻可以在學校裡當上二三十年的老師,他們還能培訓出一批又一批的街頭戰士。


  陸港矛盾不會因為一句「香港 我不購物」而變差,禍源是在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