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終於變了

終於變了


  他說:「我得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當美國人民受到威脅的時候,我並不能袖手旁觀。請不要錯誤判斷:這世界上確實存在著邪惡的魔鬼(Evil),非暴力運動並不能阻止希特拉的軍隊,談判並不能說服基地組織領袖放下武器。我說有時候必須使用武力,是明白到有史以來,人便是不完美的,講道理是有限度的。」

  這個他是誰?就是剛領取了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述是其領獎演說中的一段。其中內容是否似曾相識呢?不錯,同一樣的理據,甚至相同的用詞,曾出自前任總統小布殊的口中。在九一一後布殊發表國情諮文,及在多個公開場合,為了證明出兵伊拉克的需要,布殊指世界上存在有邪惡軸心三國,而美國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打擊那些邪魔(Evildoers)。布殊又曾說,正常的外交手段並不適用於對付如基地組織等恐怖分子;又形容他所發動的中東之戰,如二次大戰美軍征伐希特拉一樣;沒有美軍的犧牲,就換不來歐洲今天的自由。

  奧巴馬以近乎雪白的政績單,成功擊敗資深政客而入主白宮,憑藉的就是一句口號:「改變(Change)」。上任近一年了,我終於在奧巴馬接受諾貝爾和平獎的演說裡,找到了真正的「奧巴馬式改變」--變得在思維和行為上與小布殊如出一轍。

  聽過奧巴馬競選時反戰反布殊演說的人們,應該是期待奧巴馬能夠用全新的思維,以對話和溫和的外交手腕處理國際衝突。大概不會料到在奧巴馬領取和平獎之時,會搬出布殊的戰爭理論來自圓其說。

  奧巴馬的阿富汗政策與布殊的伊拉克政策是同一個版本,同是一場毫無意義、漫無目標的戰爭。奧巴馬至此可以說是底牌盡露了,他只不過是嘴巴會說改變,卻沒有勇氣作出重大改革的政客。華爾街如是、健改如是、中東戰爭如是,所不同者,布殊被唾罵,而他卻得了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