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七號情懷

七號情懷

  去年在台灣勁紅的電影《海角七號》選擇了在情人節登陸公映,不少人都在關心《海》片能否在大陸也一樣爆紅,網絡上的爭論也十分之激烈。有一種看法是如果《海》片在大陸不流行,則反映了中國的民族主義狹隘,不能容納以更寬廣的態度面對台灣本土文化。有的甚至上綱上線,指《海》片在中國受到官方的打壓。在這些論調的背後有一個設定,就是《海》片必須得受到大陸觀眾的喜愛,否則不是大陸民眾有問題,就是政府有問題。

  為什麼《海》片必須是人見人愛呢?甚至已經達到了政治層級,總統馬英九要加入推薦,對岸的陳雲林也必須答應觀看。有好東西大家分享是美事,但完全不讓他人有品評的機會,只許讚不得彈,這種心態也太霸道吧。筆者也看過《海》片,即時感覺是很溫馨、樸素,充滿人情味,論導演手法也夠細膩,不含糊,是一齣看了不會後悔的電影。不過,與此同時,心裡又泛起一種怪味,為什麼總是不能盡興呢?

  後來想通了,就是那從始至終穿插全劇「戀日情懷」。在看《海》片之前,只知該片是台灣多年來罕有的猛片,振興了台灣電影業,也牽動著無數觀眾的心靈。所以,筆者是沒有任何預設心理準備,也沒有任何成見之下觀賞了《海》片。因此,也可以說是以一名普通觀眾的平常心去看,之所以片中的戀日情懷引起不安的感覺,純是因為與看者的個性和認知有抵觸。

  自甲午戰爭起,日本對中國的血醒侵略造成了中華民族一場大浩劫,這並不是什麼帶有偏見的民族主義,而是回望歷史大是大非所勾起的傷痛。出生在香港殖民地社會,中學唸到中國近代史,日軍侵華的暴行在心裡早已烙下印。不是能不能夠原諒現代日本的問題,而是對於那段真實存在的歷史,決不能接受。在大學時期筆者也學過日文,與日本交換生做朋友,但這與那數十年前的血淚史是沒有替代關係。今天與日本交往,並不等同要忘記歷史。

  所以,當回到歷史的某一定格,硬要把殘暴浪漫化,把國破家亡轉化成纏綿的思念,實在是違背良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