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July 23, 2010

空心大國

空心大國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表最新的聯邦政府財赤評估,指今年度的赤字將會較去年上升,增至一萬四千七千億元。亦即是聯邦政府每花費一元,其中四十一仙是來自借貸。辦公室並預期明年的赤字相若,要到第三年才有機會回落。還記得布殊總統在任時都曾經預言過赤字會下降的,事實是不跌反升。

  美國政府這種匪夷所思的開支政策,已經達到神話治國的地步。那有一個國家,並且聲稱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最發達和最成功的民主大國,其財務能如此運作,這大國的明天將會怎樣?攢六毛錢,卻享受一元的消費,表面上是多美好的事情,難怪這麼多人都說美國真好。今天在中國網民聊天室上看到一貼,盛讚奧巴馬總統簽署了延長失業金的法案,讓幾百萬失業人士可以平均每周得三百元的失業金,有網民留言說真的想移民到美國。

  總統簽字很簡單,做個大好人,但錢又從何來?大家都想到了,還不是借回來的。而更大的問題是這債是沒法還得清的,越借得多,利息也越多。所以,聯邦政府花費一元中有四十一仙來自借貸並不是最可怕,更可怕是這借來的錢相當一部份是用來還利息的。以債還息,是一個不會醒的噩夢。

  既然問題這麼嚴重,為什麼總統或國會領袖還是氣定神閑的,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呢?原因之一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想過要還清債務,或甚至減債。其次是政客的政治生命都比債期要短得多,為什麼要解決不能在任內得益的事情呢?

  希臘的國家債務差點拖垮了歐盟,美國的債務那一天爆破了,拖累的恐怕是全球。當美國不斷要求中國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之時,這個當今世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有想到自己要負的責任嗎?

轉傳《給呂寧思的公開信》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S222-223館內有一場名為「社會能見度:人性的扭曲與文化的省思」的講座,呂寧思先生是主持。對於他的半小時發言,有現場聽眾作了回應。

下面的貼文很值得一讀。


http://hongkongfirst.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html

謝羅德事件反映白宮幕僚護主心態

謝羅德事件反映白宮幕僚護主心態

  一首浪漫英文老歌名字叫做《一天變幻幾許》(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對於聯邦農業部地區部門主管謝羅德(Shirley Sherrod)來說,一天的變化也真的太大了。星期一(七月十九日),她在駕車路上接到上司打來的電話,說白宮要求她辭職,因為她曾發表種族歧視言論。過了一會,她還在開車,上司又來電,要她立即把車停在路邊馬上用黑莓手機發出辭職信,說謝羅德將會成為當晚霍氏新聞節目的話題。就這樣,開車途中,謝羅德被開除了。

  是什麼讓白宮要以近乎歇斯底里,比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更快的速度解決了謝羅德呢?又為什麼兩天後,農業部長和白宮發言人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雙雙向謝羅德道歉,並請她復職呢?而更罕有的是周四(廿一日),總統奧巴馬親自打電話向謝羅德賠罪,並責成下屬日後處事要更小心。如戲劇般的情節反映了官員們怎麼樣的心態?

  所有事情都源於保守派網站上貼了謝羅德(非裔)今年三月在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上的講話視頻。在片段中,謝羅德講述自己很不情願地幫助一名白人農夫挽救其農莊。周一視頻曝光後,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立即發表聲明譴責她,農業部更以高科技所能及的最快速度將之掃地出門。

  眼泛淚光的謝羅德周二在電視訪問上喊冤,指協進會在譴責她之前竟然沒有聯絡過她,農業部在逼她走之前同樣沒有向她了解真相。謝說:片段的講話是被斷章取義,當時她是在講述廿多年前如何帶有種族思想;沒有被播出的講話後部份,她講到透過該次經歷改變她的偏見,讓她明白到種族不是問題,貧窮才是問題。

  周二真相大白後,協進會改口譴責保守派造謠,並要求白宮重新聘用謝羅德。農業部長最初堅持立場,指開除謝羅德完全是他個人的決定,與白宮無關;白宮亦發出聲明支持部長的決定。可是,事件並沒有在媒體上消失,周三,部長和白宮終於向謝羅德道歉,承認最初的決定過於倉猝,但只是出於對種族歧視的零容忍。謝羅德並未表示接受復職,反而把矛頭指向總統,說希望總統本人能給她一個說法。周四,總統奧巴馬終於打破對此事的沉默,親自向謝羅德道歉了。

  在一番道歉之後,各方開始忙著如何解毒與解讀。右派因為是始作俑者,沒有什麼發言權,顯得十分被動,原本炮轟謝羅德的霍氏電視台名嘴亦只好道歉。至於最後才開腔的奧巴馬卻左右開弓,先批農業部長草率,再批媒體擴散事件的速度導致混亂。為奧巴馬解毒的評論指白宮中了右派的反間計,才至錯罪忠良。在美國的政治圈,出了問題後的第一措施是控制損失程度。看來白宮此次的「控損」能力發揮得不錯,火沒有燒向總統,更讓總統成為事件中最「清醒」的領導人,教訓部長日後要更細心耐心,遇事不要急於大興問罪之師云云。
  
  這起事件真的是部長個人的失誤嗎?媒體要為濫播承擔責任嗎?不過,我們更該問的是為何部長會如此魯莽?是因為真的不能容忍種族偏見?抑或他預見了一場可能的政治風暴,因而反應過敏。白宮為什麼最初附和後來又逆轉立場?從謝羅德本人的一句話可以找到答案,她向CBS電視台記者說:「這個政府對該說什麼才是正確,絕對是過度敏感。」亦即是說奧巴馬政府過分重視自身的政治形象。
  
  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開除謝羅德是因為要早於晚間新聞節目前與「醜聞」劃清界線,這是第一波「控損」行動,保護對象是總統。棄車保帥是典型的華盛頓政治文化,連阿富汗總司令都可以更換,更何況是一名小文官。至於,第二天沒有立即修正立場,要多等一天,顯示白宮在精心計算第二次的「控損」行動,不容有失。而這一次,真的是成功了,讓總統站在德道高位做裁判者。若謝羅德事件有什麼啟發的話,就是更清晰地暴露了白宮幕僚把維護奧巴馬政治形象作為頭等要務;而下一個問題應是:這是過分揣摩上意,抑或是投其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