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為什麼會贏?
【選情內望】三之一 奧巴馬為什麼會贏? 2008美國總統初選比預期來得精采多了。經歷兩任極度不受歡迎的共和黨籍總統的執政後,民主黨在下一屆取而代之表面看來順理成章;而前第一夫人、現任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希拉莉更是熱門中之熱門。但是當初選戰幕正式拉開後,兩黨選戰均見爆冷。溫和派共和黨老將麥凱因在初期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突圍出線,而奇特之處是他竟然能夠在沒有得到共和黨核心保守派支持下,擊敗其餘參選人。民主黨方面,名不見經傳的政壇新人非裔奧巴馬,竟然不單止能夠與前第一夫人並駕驅,甚至在普通代表席數上反超前,極可能成為黨提名人。奧巴馬現象是如何湧現的呢?一位在全國沒有知名度的政客,究竟是如何在選票上擊敗政壇老手的?雖然共和黨參選人哈克比說自己主修科是神蹟,但是充滿複雜算計的政治角力何曾有神蹟可言。只要細心內望,令人目眩的奇蹟異數,背後其實都有跡可尋。此次先談奧巴馬。中國人認為想謀事成,必要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循這三方面來檢視奧巴馬的選戰,他是有利的。 奧巴馬得天地人 所謂「天時」,踏入選舉年,現任總統民意支持度僅及三成,七成國民認為國家走錯方向及厭倦伊戰。可是,與此同時,國人對民主黨掌握的國會也只給予不及三成的支持度,對換了政黨卻依然乏善可陳的國會很不滿意。求變心切,人們願意嘗試更徹底的新人事新作風。在此大環境下,如奧巴馬般的新人比耳熟能詳的政客更易引人注目。在民主黨芸芸參選人中,只有奧巴馬是新鮮人,其餘不是過去曾參選,便是有名的議員或前內閣成員。共和黨那邊廂也有新鮮人效應,除了麥凱因「死而復生」外,能夠戰至最後階段的都是在全國政治名氣不甚了了的羅姆尼和哈克比。假若是在總統連任年,而在任者又有相當民望,則新鮮人要出頭便沒有那麼容易了。 有了對新人有利的大環境(天時),還必須有地利及人和來配合。而細析已知的選舉結果及出入口民調,便可以找到奧巴馬的至勝關鍵。 至截稿時止,合計已有卅一州完成了民主黨初選。美國總統初選是以兩種形式進行的,分別是黨團會議(Caucuses)及票站式初選(Primary)。套用中國式的流行語,黨團會議是「雙規」,參加投票者要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出席會議,經討論後即場以或舉手、或分批站立、或手寫紙條方式表示支持那位候選人。而票站式初選則與一般投票無異,選民可以於票站開放時間內自由前往投票,也可以用郵寄方式預寄選郵。不論是何種方式,最後都按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