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April 04, 2016

恐怖《十年》



    由五部單元劇合併而成的電影《十年》剛獲得第三十五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大獎,輿論評價兩極。電影業影資深製作人及導演門狠批評審結果荒謬和不公,而泛民陣營的政客和學者則對《十》片大加讚賞。

  據介紹,《十》片內的五個故事是幻想十年後香港社會的五個不同場景,總氣氛是灰黑一片的壓抑。故事內容包括政府陰謀殺害議員來製造假恐襲,藉此通過限制港人自由的國安法;立志自然保育的一對男女,鬥不過大環境,最後把自己身體用殘酷的手法製成為標本;普通話被定為香港唯一官方語言,的士司機要通過普通話考試;社運青年因違反基本法23條被捕在獄中絕食身亡,支持者到英駐港領館前自焚抗議;穿著類似紅衛兵服裝的香港少年軍四出查禁本土產品。

  這些幼稚的題材內容其實並不是什麼新穎的創作,透過電視劇和電影傳播歧視和醜化內地人或甚至抹黑中國,在香港已是司空見慣。只要是留意反對派過去長期在香港散播的反中言論,對於《十》片內容便會無毫不意外。借影音類媒介傳播政治也不是什麼新時代產物,讓人意外的是此類作品竟然能在專業頒獎活動中得到大獎,政治成份冠冕堂皇地成為評價藝術創作的最高標準。


  現實中的香港是平安的小康社會,根本不存在群眾武裝革命的元素,要將香港變成為基輔或巴格達,唯有透過政客、名嘴、媒體和教師,人工培植出一個虛擬的「亂世」,向年青人集體洗腦。於是乎我們才會看到受政府巨額資助的中大學生,吃飽飯後到火車站下跪在「民不聊生」的標語前、中學生也會包圍教育局長破口大罵、以及吃過團年飯到旺角挖磚頭襲警的年青人。《十》片獲獎告訴那些不相信文革已在香港進行中的人們,港式政治樣版戲已經登堂入室了,一個凡事只問政治成份的社會,是香港人想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