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算算聯邦儲備局這盤賬了
是時候算算聯邦儲備局這盤賬了 過去一直在共和黨內沒有太多盟友的德州國會眾議員朗奴.保羅(Ron Paul),最近出奇地得到擁護。他所提出的HR1207《聯邦儲備透明法案》得到眾議院內178名全體共和黨同僚聯署,民主黨亦有近百人支持,讓法案肯定能夠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辯論。由金融海嘯掀起的惡浪,讓人發現長期批判聯儲局的保羅,原來不是痴人說夢。 保羅公開質疑聯邦儲備系統(或稱聯儲局)的功能,批評該局違憲獨攬貨幣政策大權,導致美元貶值和通漲;又其違反市場原則的人為利率操控,製造虛擬的財富泡沫,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元凶。只有短短幾個段落的《聯邦儲備透明法案》要求取消聯儲局不受國會核數調查的特權,並要求首份審計報告須於2010年底前完成。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強烈反對,形容法案一旦通過將帶來災難。 聯儲局的網站有如下自述:「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為國家提供一個安全、富彈性及穩定的貨幣和金融系統」。自國會於1913年通過設立聯儲局後,在社會公眾面前,該局一直以美國經濟守護者的形象出現。最為人識的是聯儲局擁有議息權,利率升降對民生和商業有直接影響。所以,聯儲局議息全球關注;而聯儲局主席的一字半語,足以令國際金融市場大幅上落。保羅則指出自聯儲局成立以來,美元的購買力大幅下降超過九成,利率在21%與1%之間波動,看不出該局帶來什麼穩定。 除上述之種種,聯儲局事關重大的功能在於它是美國唯一的發鈔單位,既控制美元的供應量,也為商業銀行提供貸款,貸款對象甚至包括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它也是美國政府財務管理代辦機構,形象上一如美國政府部門──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一直以來它都只是家獨立私營的股份制公司。即是說,縱使聯儲局實質掌控美國的貨幣政策、經濟和民生命脈,又因為它「管理」身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而影響力遍及全球;可是,它一直都不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股份股東的組成上,不折不扣是家「私營企業」。 聯邦儲備法令原意是要成立一個兼備「公」「私」成份的中央銀行,公的部份體現於聯儲局的管理層由總統任命,七人董事局包括財政部長和聯邦政府的貨幣審計官。但在1935年通過修訂法,當中兩位僅有的官方代表被排除在董事局外。而奧巴馬總統新近提出的金融業監管改革法,更完全取締原來負責監管全國銀行的政府貨幣審計官辦公室,將其職權劃歸獨立於政府的聯儲局。 聯儲局的董事任期十四年,主席和董事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