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October 09, 2009

奧巴馬得諾貝爾和平獎帶來的反思

奧巴馬得諾貝爾和平獎帶來的反思

  《諾貝爾和平獎》項是全球最具權威的國際和平獎項,自1901創辦至今,仍沒有另一個同類獎項能有相近的榮譽地位。今屆和平獎的得主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消息公布後在各界反應不一,除了必然會出現的讚譽外,亦有不少質疑甚至嘲笑的聲音。奧巴馬本人在白宮發表得獎感言說:誠懇地認為自己不配得到這獎項,會視之為督促他努力實踐的呼喚。奧巴馬的謙虛並沒有減輕人們對他得獎的意外,不論是驚喜或是驚愕。

  奧巴馬去年當選為美國首位非裔總統,確是可以用震動世界來形容。而今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截止日期是在奧巴馬上任後的第十二日,亦即是說當奧巴馬還在適應白宮的新環境之時,他已獲得和平獎提名了。全力與奧巴馬在健康保險改革上對著幹的共和黨反應最負面,黨主席Michael Steele 毫不客氣的公開說:「奧巴馬總統到底做成功過哪件事?」一些尖刻的保守派評論員更嘲笑說:「想不到諾貝爾獎也有種族配額制。」而在開明派中也不乏質疑聲音,認為這獎項來得過早了,應該等待奧巴馬在中東落實徹軍後才作表揚。

  諾貝爾和平獎是由挪威的評選委員會投票決定,而和平獎設立的原意是頒給對促進國際和平及裁軍有巨大貢獻的人士。委員會在公布獲獎名單時盛讚奧巴馬:「在強化國際外交和促進人類合作有傑出貢獻」。多數民主黨領袖認同,包括議長普洛西、前總統卡特和副總統戈爾(兩位都曾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認為奧巴馬向回教國家伸出手誼之友,改變美國的單邊外交策略,轉而重視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合作。有一種類似打圓場的說法是和平獎也可以是鼓勵奬,鼓勵那些有潛質締造出傑出和平貢獻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已有成績的人士。

  不過,另一廂則指出,美軍尚未撤離伊拉克,奧巴馬卻把阿富汗戰爭升級,美軍在中東的戰鬥沒看到盡頭。另雖然奧巴馬向俄國提出全球無核化的建議,但連奧本人也承認這可能是他這生人也看不到的事情。至於向古巴或委內瑞拉等敵對國家採取較柔性的手段,至今也沒有任何具體的成果,更不要說伊朗的核計劃仍是如迷團一樣。

  所以,挪威的幾名評委是如何作出這「驚世」決定?在奧巴馬走進國際政治舞台不到兩周便認定他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委員會的解釋是「奧巴馬開創了全新的世界政治風氣,以對話及談判來解決國際主要分歧」。
  
  什麼是「全新的政治氣候」?主張對話及談判並不是什麼新鮮發明,這本來就是國際政治的官腔。為什麼奧巴馬可以單純因為主張「對話」便能獲獎呢?那得要重溫奧巴馬上任前的國際形勢。自九一一事件後,布殊以反恐為由推行強勢單邊政策,把歐洲盟友和聯合國棄在一旁,出兵伊拉克導致回教國家的普遍反感。布殊執政的晚期,可謂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令共和黨在總統大選中早已是注定會慘敗的。奧巴馬在總統選舉中旋風式的勝利,選民對布殊的不滿是其中一個主要助力。所以,奧巴馬人未踏進白宮,美國人對國家前途的信心便逐漸恢復過來,這股樂觀情緒是源於知道「布殊時代」結束了。諾貝爾委員會也是以同一理由授予奧巴馬和平獎。

  所以,奧巴馬上任後迅速的推翻布殊時代的一些政策,如決定出伊拉克撤軍時間表、宣布關閉美軍在古巴的軍事監獄、擺出與歐洲和中東和好的姿態等等,都得到熱烈的迴響。可是,隨著布殊年代日漸遠去,人們的注意力便回歸奧巴馬本人。健改的膠著、迷失方向的阿富汗戰爭,以及未見實質改善的經濟等等,令奧巴馬的民望徐徐下滑,不滿他施政的美國人超過了半數。

  正當奧巴馬在接受現實的嚴峻考驗之時,諾貝爾和平獎委員公開肯定奧巴馬脫離「布殊政治」的頁獻,言下之意這獎項並不是因為奧巴馬「完成了什麼」,而是他「並不是什麼」。這多少帶有點諷刺性,如布殊的下台可以成就一個和平獎,那布殊或許也應領半份的光榮。

  諾貝爾獎項雖然具有國際性無可取代的權威,但本質上是一個私人家族基金頒發的獎項,評選委員長期在瑞典和挪威委員的主導下,反映瑞、挪的政治和哲學觀是無可避免的。在科學奬項上由於有科研為根據,這種傾向性不明顯,但在文學及和平獎方面,委員們的主觀成份是關鍵。今屆的和平獎委員認為可以透過授獎來鼓勵奧巴馬將來為世界和平多作貢獻,這是委員會的權利,也不必向任何人問責。只是,諾貝爾獎項的公信力和地位是人們賦予的,當得獎人資格受到質疑之時,質疑也落到頒獎方。諾貝爾文學獎已被視為一種政治表態,離純文學價值漸遠,希望和平獎不會步其後塵。

巴士阿嬸

巴士阿嬸

  周三(七日)在三藩市華埠士德頓街的公車上,一名華裔中年婦「巴士阿嬸」,與一名年齡相若的非裔婦人因座位問題而大打出手。公車司機沒有干預也沒有依例向上級報告,大概對司機來說這只是慣常發生的小事,可是從被拍下放上網的片段,觀察到除了主角有一肚子氣外,車上的華人乘客也趁機鳴不平。

  座位之爭誰是誰非可以暫且不論,巴士阿嬸與非裔婦發生口角時,情緒顯得很激動,被打後奮力還手時指對方是「惡霸」,又說:「中國人要團結」;而同車的乘客,有的在打鬥前已開腔聲援巴士阿嬸,說不能示弱被欺負。在打鬥發生後,多名乘客叫好,直至見場面惡化,才改口勸止。

  這反映了其實華裔在公車上確是受了不少冤屈氣,經常聽到長者說在公車上受到非裔的騷擾,漫罵以至推撞時有發生,更甚嚴重的偷竊搶劫也不是罕見的。一般華裔多是抱著忍讓態度,遇到暴力事件,也沒能力或不知道如何應對。因此,巴士阿嬸事件可以視之為一「爆炸點」個案。公車當局應該認真處理,保障公車上乘客的安全,不被滋擾,生命財物不受威脅。目前公車局消極不干預的政策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警方也應有更利便乘客報案的機制。

  此外,華人社區權益機構也應該站出來。在巴士阿嬸片段上網已有十多萬人觀看過之後,華人權益促進會的負責人表示只看了片段的上半部。兩分多鐘的短片為何不能一次過看完,令人費解。

視頻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8oJ7zhduE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