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August 31, 2009

祈福黨

祈福黨

  達賴喇嘛台灣行搞到滿城風雨,邀請方稱達賴喇嘛是來為災民祈福的,不滿者指這是政治搞作,無情消費災民。執政黨要員全數不與見面,而最初興高采烈的民進黨也因為民意反彈聲浪而收歛些,未見有傾巢而出迎接的場面。倒是陳菊力挺到底,當達賴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陳在其身旁不停的微笑猛力點頭。

  八八天災後,重建和安置災民的工作應是當務之急,民進黨地方首長在陳菊發起下邀請在兩岸關係上具爆炸爭議性的人物到訪,雖然極力的說不涉政治,但這說法自欺也不成,更不要說欺人了。

  馬英九政府團隊救災表現差勁,本應是民進黨的天賜良機,除了可以撇清地方官員防災抗災的責任外,也可以趁勢削弱馬英九的公信力。不過,就算是天賜的機會也要懂得把握。在馬政府盡顯無能之時,如民進黨能團結全力辦實事,捲起衣袖褲管的為災民服務,必然可以與國民黨造成更大的反差效果。可是,先有蔡英文到災區住五星級酒店,又有陳菊邀請達賴喇嘛來訪,不禁讓人懷疑民進黨對救災有多大的誠意,難道最大能耐就是搞法會,民進黨變成祈福黨了嗎?陳菊剛從大陸回來不久,出訪時曾受到民進黨個別人士狠批。現在搞來中國政府最刺眼的達賴,向深綠贖罪意味甚濃。

  台灣風災再次證明,對於百姓來說,一個高效能的政府行政團隊,比什麼萬人迷或嘴巴說得天花亂墜的政客實際得多。因為這些政客不但在民眾最需要他們時不見蹤影,事後他們還會回過頭來借受苦的百姓撈取個人政治利益。民主選舉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鬥爭的政客,專業的公務人員反而被忽略了。

Thursday, August 27, 2009

一切照舊

一切照舊

  今年五月在中國合肥的小廟鎮發生一宗多名鎮官員圍毆餐廳服務員事件,打人過程被保安攝像機拍下,短片在網上流傳引起公憤。事後其中一名打人的官員被停職,有的被黨內部警告,亦有媒體報道鎮黨委書記也被停職了。而本來有跟進報告事件發展的鎮政府網站,當輿論正在熱烈討論時突然間關閉了,說是更新重整。鎮政府網站最近恢復了,樣式與從前沒有什麼,少了的只是官員打人事件的消息,鎮黨委書記依然故我的當領導。經過一番風雨之後,一切又照舊,彷彿打人事件沒有發生過一樣。

  再在網上搜尋關於小廟鎮官員打人的新聞,發現都是兩個月前的舊聞,也許公安或地方政府有對該案作進一步處理,但網上卻沒有消息。又或者是另一個可能,事情不了了之。小廟鎮政府原來是主動在官方網站上交代事件的,忽然關站,還以為是內部人事調整,卻想不到一切還完舊觀,只是少了面對錯失的勇氣。關閉網站不是思過,避風頭而已!

  地方官員與持利刀的朋友圍毆他人,是極其嚴重的暴力刑事案件。相關官員雖然沒有動刀,但打人是人證物證俱全的,理應被司法起訴,怎可能沒有半點新聞。就算是媒體沒興趣了播報了,作為犯事人僱主的鎮政府也絕對有責任主動報告。中國多少皇朝亡於貪官污吏手上,中國政府應落實地方問責,不容無能和失職官員蒙混過關。期望小廟鎮政府網頁及早公告打人案的最近進展。

Tuesday, August 25, 2009

十萬億

十萬億

  白宮財政預算官員上調未來十年國債數字,預估將高達十萬億元。除了超級富豪或有陳振聰本事之流,一般人很難對十萬億元這數字有什麼很真實的感覺。剛中了勁力球樂透大獎的退休工人,一人獨得兩億多元,畢竟是個極極少數的例子。對比十萬億元,需要連中三四萬次同額巨獎,才能把國債還掉。所以國債上調,民眾不一定很覺得大什麼逼切性,以為這是總統才需要頭痛的問題。欠債的卡奴可以一走了之,美國政府欠下這天文巨債,還能跑多遠呢?

  與普遍印象剛相反,國債不是總統、財政官員或國會議員的問題;剛好相反,這有義務去管理國債或有權力製造國債之人,偏偏就是最不會受到國債影響的人士。雖然,國債會導致美元貶值及綜合國力減弱,全體國民都會受到影響;但這是屬於宏觀或遠距離的,國債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增加了聯邦政府的預算壓力,為了償還不斷增加的利息,聯邦政府必需要削減開支,而可以裁減的項目中,以社會服務和福利最容易下手。

  金融海嘯之後,不論是聯邦政府或是華爾街都似乎本性不改。奧巴馬政府喜歡強調巨額國債是承繼布殊而來的,但卻忘了在他上台後又增加國債近萬億元。長期主控美國金融政策的政府謀士團,有一個怪理論,認為政府是越債越繁榮的,根本不必考慮償還債務。他們認為經濟的運轉是因為有充裕的資金流動,那錢從何來呢?在美國的情況很簡單,是開機印出來的。而聯儲局又憑什麼印發鈔票呢?就是當聯邦政府發出債券交到聯儲局後。所以,當人們指責華爾街炮製虛擬財富累慘全球後,不要忽略另一個不停製造虛假財富的,正是我們的聯邦政府。

Friday, August 21, 2009

保險與醫療

保險與醫療

  奧巴馬總統日前在一個社區會議上說了一句俗語(Wee-Weed Up),記者們搞不清總統的真正含意,累得白宮發言人被記者追著要解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其實不單止於此,總統全國力推的(Health Care Reform)到底是什麼呢?

  (Health Care Reform)是一個老舊的政治議題,無數的政客和總統候選人都談論過,意見多多的。似乎大眾都懂得且關心的議題,落實到目前在國會內將要辯論立法的「那東西」,又是不是同一樣的事情呢?答案很令人懷疑。

  所謂(Health Care Reform),按直接翻譯應是「健康護理改革」,而一般所謂的Health Care是廣泛包括所有的醫療服務。美國雖然醫藥科技先進,但醫療系統的運作和成本卻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所以當總統提出要改革醫療服務之時,民眾直接期望是我們能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所謂更好應包括費用和服務品質兩方面。

  可是,只要細心留意最近關於健改的新聞,便會發現總統講的不再是健康護理服務的改革,而是「健康保險改革」。這可是天與地的分別,總統的目標原來只是爭取一份更好的保單,讓沒有保險的民眾也能享受若干水平的保險。保險業只是美國醫療系統的問題之一,一份較優質的保單絕不是對症下藥的做法。

  真實的「健康護理改革」應是改變純利潤操作的醫療系統,將醫療變成為公共服務。國民納的重稅不該都用來支付軍費和政客濫開支的赤字利息,有什麼比照顧國民的健康更重要,為什麼非要由保險公司支配。奧巴馬和民主黨只談改革保險,不就等於是與虎謀皮嗎?結果不是被老虎吃掉,就是老虎根本都不理你。按目前的思路「改革」下去,前景不會光明。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經營阿富汗

經營阿富汗

  布殊總統因為伊拉克在歷史上留下惡名,而奧巴馬總統則一心一意要經營好阿富汗。奧巴馬政府共撥出了二億五千萬美元經費,用於剛結束的阿富汗總統選舉。白宮形容選舉相當成功,保障了阿富汗未來幾年的平穩。奧巴馬與希拉莉和麥凱恩的總統寶座決戰,也用不上兩億多元,白宮當然要說阿的總統選舉成功,但於阿富汗人民來說,又得到些什麼呢?

  美國於九一一後不久即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並且推卡爾扎伊為臨時政府的主席,自始卡也成為美國在阿富汗的代言人。奧巴馬聲稱對於阿新一屆的總統選舉沒有偏好,如果對阿新領導人不感興趣,那麼美國在阿的利益又是什麼呢?

  當年布殊出兵阿富汗是為復仇,策劃九一一的基地恐怖分子當時受到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庇護,美國是出師有名的。可是,布殊在佔領阿國後,卻只留下為數不多的士兵追緝拉登,對於阿國內政,基本上是付費由卡爾扎伊代理。而卡本人顯然沒有掌控全國的權威和力量,甚至被譏笑為「首都的市長」。美國對此基本上是嚴守「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任得軍閥橫行、鴉片氾濫。因為除了搜尋拉登和恐怖分子外,布殊政府對阿不感興趣。

  奧巴馬則相反,認為阿富汗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關鍵,增派駐軍外,又派遣出特使,積極向阿政府提出要求。對於美佔領後的第二屆總統選舉,白宮全包經費外,又派團監察選舉公平。做了這麼多的動作,到底對阿國內政穩定,或是根滅恐怖分子,能有多少影響?在如阿富汗這樣狀況的國家,一場投票又能發揮什麼作用。而最重要是白宮沒有仔細向國民交代,把珍貴的稅金投到阿富汗,為我們又換回什麼呢?

  很多評論批評布殊不善經營阿富汗,只顧在伊拉克燒鈔票。奧巴馬把鐃銀紙機搬到阿富汗,犯的是同樣毛病。

Tuesday, August 18, 2009

越走越遠

越走越遠

  總統奧巴馬今年的主打政績項目──健康保險改革──前景不妙,白宮官員透露總統將使出新的推銷策略。公眾對於健改的支持漸趨冷淡,問題不是出於總統採用了什麼推銷手法,在沒有提供足夠的健改內容下,期望民眾擁護一個大規模但含糊的改革立法,是不切實際的。

  奧巴馬遍地開花式的社區會議,沒有達到預期的群情洶湧挺地健改的效果,反而在是示威抗議的畫面出了風頭。在公關宣傳戰的角度,可說是先敗了一仗。不單如此,草擬法案的幕後戰也顯然落敗了。上周末白宮高級衛生部官員說「公立健康保險並不是必要的元素」,因而受到力推健改的自由派強烈反彈,頓時令到奧巴馬變成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共和黨與白宮鬥玩民意牌,總統聲稱百姓急需更好的保險,而共和黨則指健改案會令民眾損失更大。而一直影響著健改方向的醫療產業界,第一優先是把法案全部沖散掉,若真的要通過某種改革,也必須是他們能接受的方案。當衛生部高官說不一定設置「公立健保」,等於是把奧巴馬健改的核心向業界妥協了,而白宮發言人昨日也間接默認,稱總統在「公立健保」上持開放態度。

  奧巴馬的健改沒有限制業界不合理利潤的機制,先前宣傳只強調新設置「公立健保」將做成保險市場的競爭,間接控制保險費。現在連這唯一的有價值的改革都變得可鬆動調節了,健改不等於名存實亡嗎?所以,不論總統再採用什麼新招,言詞怎麼美妙,也不再具有實際意義了。

Monday, August 17, 2009

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

  台灣發生罕見風災,災情慘烈程度聞者同悲。在搶救傷員的黃金時間過去,追究行政責任的聲浪逐漸高漲。總統馬英九為平民怨昨召開兩場(一中一英)記者會,希望平息民眾不滿,也暫時壓住政敵的批評。可是,這場無情的暴風雨再度顯露馬英九的弱點──缺乏危機處理能力。

  在扁家弊案爆發後,不論是彈劾扁,或是在紅衫軍中應處何位置,馬都一再進退失據。其後因特別費案成為被告,馬英九在初期也明顯是太過掉以輕心。在當選總統後,對於如何處理扁案態度曖昧,金融海嘯後也沒有予人敢於承擔責任的氣魄。唯一手段亮麗明快的是開放兩岸政策,及逼退吳伯雄自任國民黨黨主席。

  在台灣這次風災之前,有美國南部的卡塔里娜風災,以及中國四川的大地震。前者因為救災不力,成為布殊任職總統的一大污點。中國救災的部署和反應,卻受到世界輿論的一片肯定,只能挑剔震前的所謂豆腐榨工程造文章。有了這兩例在前,馬英九政府是沒有理由不警覺的,連香港特首曾蔭權的危機感都比馬英九強。

  當人類豬流感爆發後,首例確診在香港出現,港府立即把病者入住的酒店全間封鎖隔離七天。此舉不但令到旅客和員工不便,也令香港的旅遊形象受到打擊。在經濟不景下,港府仍自殘暑期旅業生意,為的只是「安全」。不獨是民眾安全,而是特首的政治安全。雖然港府當日已清楚豬流感殺傷力有限,但仍如臨大敵的做消毒工作,是為免萬一出了人命,政府便會被政敵攻擊為無能。

  馬英九要在災後超過一周才搞記者會,早已失去公關戰的最佳時機了。多來一場英文記者會,明明白白的告訴公眾,總統只是在做秀,而且是造到國際去。若真的全心為了救災,向民眾交代便夠了,外國記者任由他們自己採訪吧。此時此刻還只顧及自己的國際形象,馬英九的危機意識又要多扣幾分了。

Saturday, August 15, 2009

誰管捷運

誰管捷運
  如果勞資談判沒有新進展,周一灣區民眾將再次經驗捷運大罷駛。這次罷工如果真的發生,對於必須依賴捷運通勤的工薪族將造成多重打擊。除了上下班交通不便外,生活節奏被打亂外,還多了一重心靈創傷。

  在目前就業市場如此低迷的情況下,努力表現做好工作是一眾打工仔的生存之道,但竟然卻有一批打工皇帝,沒有裁員減薪壓力,只是因為沒有一份條件更好的合約,便可以不顧公眾利益和職業操守,奢侈地以罷工手段來相逼。請問,沒有這份好工作的乘客們,被間接利用作為他人的談判工具,情何以堪呢?
  
  捷運員工雖然有工會保護,但不能撇開其公共交通服務的本質,並不是一般的勞資關係,其中也涉及到公眾的利益。捷運員工的老闆並不是管理層或是民選的董事局,而是所有納稅或付車資的百姓。因此,在遭遇極度不公平待遇之時,工會當然可以行使罷工權利,但倘若不理會社會經濟大環境,只顧私利而忘卻其基本責任,是不會得到公眾認同的。
  
  時下,私人機構的薪酬和工作機會沒有保障,州和市縣政府都要裁員減薪,捷運員工憑什麼認為他們可以逆市求更佳福利。公共服務顧名思義以公眾利益優先,絕不能容忍無理以市民的公交權作為要脅。灣區縣政府應立例限制公款支持的公共服務的罷工權利,讓民眾的權益得到保障。因為明顯弱勢的是市民,他們只有繳費的義務,卻沒有任何監管權。民選的董事局在組織上是捷運的最高管理層,卻未能發揮應有的指揮領導功能,其中工會權力過大是原因之一。
  
  列根總統當年開除了所有鬧罷工的航空管理員,被批評為獨裁。即將受到捷運罷工之苦的民眾,可能也會希望能有另一位列根管管失控的捷運。

Tuesday, August 11, 2009

豪裝社區會議

豪裝社區會議

  奧巴馬總統的健保改革運動進入了口水激戰階段。總統親上火線出席全國多個社區會議,並且發動電郵攻擊,號召支持者來個遍地開花運動,各自在地區組織社區會議,推廣健保方案。白宮此策略是希望藉深入草根階層的討論會,讓健保改革持續升溫,最終為奧巴馬總統帶來歷史性的改革醫保勝利。

  白宮主持的社區會議是透過網絡上登記免費派發入場票的,地方官員和承辦的機構也會配得一些門票。雖然有批評質疑有總統出席的社區會議,都會預先被安排大批友好觀眾入場,而總統到會場的路線也會刻意避開反對改革的示威者。但由於有總統親自回答提問,聆聽老百姓的意見,此類社區會議仍是十分受歡迎,並且能彰顯寶貴的民主精神。

  不過,這種廣被媒體報道的總統社區會議,對於健保改革的影響力遠不如門票每位二萬五千元的豪華健保私人系列會議。主辦者是具全國政治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督印人,她在自家豪宅舉辦聚會,邀請了白宮、國會及內閣高官出席,名義上是與該報的記者和編輯就健保改革議題作不公開的討論。不過,同時被邀請付費出席的還包括健保業的總裁和代表業界的說客。業界人士參加會議一次收費兩萬五千元,贊助整個系列聚會費用是廿五萬元。

  總統的耳朵撥出了時間給老百姓,但負責撰寫改革法案的議員們的耳朵,便可能更清晰地聽到這批付費者的聲音。白宮的社區會議好比造勢宣傳,豪裝的閉門會議就實在得多了。民主、金錢與政客的三角關係,相信很難有個乾淨了斷的。

Monday, August 10, 2009

飛上枝頭

飛上枝頭

  在輿論一片責罵的強大壓力下,國會眾議院表示願意放棄大部份增購議員及高官豪華專機的預算,令納稅人少損失三億三千萬元冤枉錢。這不是什麼從善如流,當厚顏無耻的貪婪被揭發後,並不是收回預算便可以的,國會議長普洛西欠國民一個公開道歉。

  當三大車廠總裁坐著公司豪華飛機到華府尋求援助時,被普洛西等國會議員罵翻天,指責他們只顧奢華享受,並將他們打發回家。後來總裁們改為自行開車到華府,才得到「為民請命」的議員接見。可是,才幾個月不到,國會眾議院竟然在國防部預算內自行增加項目,多撥三億多元訂購國會議員和白宮高官專機。國防部原在新年度裡已要求二億二千萬元更換高官專機,但民主黨議員們認為這還不夠,追加一倍半的預算。

  國防部來年預算是六千三百六十億元,從中插入三億開支,可以說是大桶裡的一滴水。但對於用血汗錢納稅的百姓,三億元卻是幾世連子孫也賺不到的錢。這三億元不是用在什麼民生用途,只是專供議員和白宮高官享受,稱之為殘民以自肥一點不為過。這回幸好有報章揭發,否則米已成炊之後,冤大頭還是百姓。

  國會議員是民選官員,雖然普洛西擁有繼承美國總統權力的資格,但並不代表她就有權濫用公帑作私人享受。美國經濟正在谷底慢爬、失業率仍然高企、聯邦赤字再創新高之時,議員們何來心情想到要添置八架專機。由這群不羞於亂花納稅人稅金的議員們當家,試問公信力何在。

健保改革辯論的明爭暗鬥

健保改革辯論的明爭暗鬥
 
  美國國會正在開始暑期休假,但議員們的耳根可不能清靜下來。健保改革的正反方都投入了巨大的資源打公關宣傳戰,各式各樣的健保廣告文宣已跟隨著議員返到家鄉,特別是一些在這議題上有影響力的議員,在他們家鄉的廣告戰更是激烈。據Campaign Media Analysis Group公司的統計,今年與健保改革相關的媒體廣告花費已超過五千二百萬美元。說「真理是越辯越明」,用於當前的健保改革戰卻不甚合適,硝煙由華府蔓延全國,民眾越是像霧裡看花。
 
十五年前,克林頓總統推出全民健保改革法案,結果在商界和兩黨的強力封殺下鎩羽而歸,更成為希拉莉競選總統時的負資產。十五年後,健保改革重新被搬到台前,奧巴馬總統竟然信心滿滿的說在年底前要通過改革案。民主黨在國會佔有多數票優勢,通過某種形式的健保是很有可能的,但更重要是奧巴馬採用了不一樣的思維及手段。
 
「醫療」本質上應是屬於社會服務的範疇,但在美國卻是政商利益糾纏不清的牟利企業。分析克林頓方案失敗的原因,包括被指在白宮閉門編寫全民健保方案,沒有先凝聚業界和議員們的共識;強制僱主為員工購買保險,以及提出設立新部門監管醫療保險業和引入競爭等。奧巴馬深深汲取了克林頓的教訓,放棄由白宮起草任何健保改革方案細則,只站在道德高位上譴責健保業的不是,扮演著為現制度受害人請命的保護天使角色。除了幾項簡單的所謂綱領外,白宮不提供任何行動細節,還刻意迴避照顧四千多萬無保險者的經費來(國會會計部評估改革案十年將增政府開支一萬億元)。把改革案的起草和制訂責任都交給了國會的民主黨,策略上是避免健保改革的失敗轉化成為奧巴馬本人的失敗,而同時又將總統塑造為對抗「萬惡」保險業的英雄。這種出於純個人政績考量的設計,同時敞開了與業界妥協的大門,讓業界可以成為改革法案的幕後真正起草人,而白宮卻巧妙地撇清了關係。
 
克林頓一九九三年上任後任命了一個有四百人的健保改革委員會,由第一夫人領軍編寫改革方案,然後再拿著本子向國會、業界和民眾推銷。這樣硬丟出來的方案,被業界說客與議員合力分拆瓦解了。相對之下,奧巴馬的方式是從一開始便擁抱業界,不是由總統公開的做,而是透過國會議員與業界磋商法案細則,猶如分別扮演黑白臉。這做法是既聰明又安全的,但共和黨也不是大笨蛋,絕不會讓奧巴馬盡得政治好處,已表態要讓健保案成為奧巴馬的滑鐵盧。所以,共和黨的焦點不是改革方案的好與壞,只著眼於要挫敗奧巴馬。於奧巴馬和共和黨而言,健保改革只不過是一場政治鬥爭。這就是為什麼奧巴馬就健保的全國電視講話一開場便向共和黨發炮,上周又說沒有耐性再等待,急逼要草草通過法案的原因。
 
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預期白宮和共和黨會就健保更多的口水戰,關注這些爭吵對百姓而言是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因為這與將影響他們今後如何就診的新法案關係不大,保險業和醫藥公司與議員們達成什麼協議才是最關鍵。美國藥業協會(PhRMA)今年上半年的遊說費已達一千三百萬元,而藥廠輝瑞一家便用了一千一百萬元遊說費來影響健保改革法案,如再加上各健保公司以百萬美元為單位的說客開銷,資金規模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型救市項目」了。
 
健保業巨頭之一的CIGNA的公關部主管博特(Wendell Potter)早前因為良心發現而辭職,公開保險公司如何運用威逼利誘手段拉攏政客,謀取不道德利潤。博特說保險業聘了大量與政客有密切關係的說客,可以直接會見任何一位議員。只差一步便當上奧巴馬衛生部長的前民主黨參院多數黨領袖達殊,現正受薪出任全美最大健保公司UnitedHealth的說客,組織反對由政府經營全民健保。
 
  業界與政客的親密關係不是始自今天的,其深入程度也非同一般。《商業周刊》記者剛發表題為「保險業已勝利了」的分析報道,披露保險長期向國會議員提供各種報告和數據,作為議員起草醫療相關法案的依據。透過這種方式撰寫的法案,業界的利益必然先得充份的照顧。這種合作關係在當前的健保改革辯論中又出現了,業界向國會提出了多個節省醫療成本的方案,甚至表示願意出資支持某些改革項目。如藥商承諾在未來十年出資三百億元,用於資助病人購買處方藥。不過,不論是保險公司或是醫藥機構,盈利是最終極目標,錢是不會白花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藥業界已成功取得政府承諾,新法案將禁止外國廉價藥入口、聯邦政府醫療補助系統不直接與藥商議價,新藥的專利期可以維持十二年等。在定價不受規管的情況下,藥商有信心全民健保帶來新客戶,上升的利潤足可以賺回更多個的三百億。奧巴馬只要求更完整的保險內容,卻不提控制醫療成本的機制,對業界其實是一個利好信息。
 
當政黨和民間組織熱熱鬧鬧地爭辯之時,業界已經盤算好如何在法案的最終版本裡得到更多的生意和最高的利潤。白宮不應只顧鼓動民眾不滿的情緒為通過法案製造氣氛,醫療系統的改革是必須的,只是「如何改?」「誰會得益?」更重要。

Friday, August 07, 2009

錢生電

錢生電

  聯邦政府正式批出24億元給多間企業發展電動車,其中傳統的三大車廠合共得到4億元研發經費。不論是為了環保還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電動車是合乎常理的趨勢。奧巴馬政府指出美國的電動車技術遠遠落後於國外,由政府出資可以幫助業界迎頭趕上。政府振興充滿前景的新企業,這一切不都是很美好嗎?

  由政府資助需要培養的新興企業,本來並不是什麼新鮮或罕有的事情,但用於美國汽車業,味道好像有點不對勁。筆者還記得20年前當記者時,便在三藩市採訪了一則關於新款電動車的新聞。車頭車尾都是大電池,但續航能力卻超低,印象中一次充電只能由三藩市開到聖荷西。電動車於美國來說絕對不是什麼新興產業,起步時間應不會與日本有太大的差距,現在連中國的電動車也進入量產階段了,為什麼我們還要由納稅人承擔這筆研發經費呢?

  美國不是崇尚自由市場嗎?曾雄霸天下的美國汽車廠,連24億也拿不出來嗎?請問這廿年來三大車廠的高層領了多少花紅?又花了多少錢請說客阻止國會立法推動電動車?回過頭來,現在反而要聯邦政府用借貸得來的撥款資助他們,這合理嗎?24億都是借來的錢,利息和本金是納稅人付的,將來研發成新車,車廠會低價賣給民眾嗎?

  發展電動車是沒錯的,問題是為什麼要由民眾買單。美國車廠過去不求上進,不在科技上投資,以為什麼都不做便可以年年賺大錢,更甚者是情願花錢阻礙政府推動高效能車種。移民領福利會被指責是社會的負擔,那麼這些動輒向政府伸手領億元撥款的企業,豈不是超級福利戶!

Thursday, August 06, 2009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

  總統奧巴馬為醫療健保系改革定下了時間表,聲言耐性是有限度的,就算沒有共和黨的支持,也必定會在年底前通過改革法案。為了讓這項「死命令」得到民眾的最大認同,白宮和民主黨的宣傳機器加大了力度,總統加緊親自出馬批判現行制度的種種不是,而輔助的民間組織亦採用新的「恐嚇手段」,列出數據指拖延改革案每周將導致多少人失去保險或因龐大醫療費用而破產,目的是要製造「健保羊群效應」。

  什麼是「健保羊群效應」?就是人云亦云地支持民主黨推出的健保改革法案,而不細問其內容。綜觀白宮的宣傳手段,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攻擊現有制度方面,對於新政策的介紹卻極之有限。攻擊現有限制是為了凝聚最高的民怨,向反對改革案者壓力。要埋怨目前的健保是最容易不過的,眾所周知,美國的醫療系統是純牟利的,是一盤以謀取最高利潤為經營原則的生意。因此,那些要保險公司花費的客戶,絕對不是好客戶,想方設法也要趕走,或限制他們的理賠。有聽眾朋友在星島中文電台節目中稱之為「害命謀財」的事業,一點都不為過。

  可是,就算是現制度有多爛,也不能逃避說明新政策又將如何。從白宮推動健保改革的手段可以看出,總統只需要政治上的勝利,不論改得怎麼樣?有甚麼長遠的不良財務後果?這些都不重要,他要的是一張可以在競選年閃亮的成績單。其實自參選總統以來,奧巴馬都只強調要「變」但卻不重視「如何變」,這只重形式和政治價值的思維如不改變,將是奧巴馬作為成功總統的最大障礙。

Tuesday, August 04, 2009

盛世霓裳

盛世霓裳



  年前從台灣一衛星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上知道中國有一位反串藝人名叫李玉剛,在新聞片段中的她/他一身古典唐代貴婦的打扮,高貴美艷,讓筆者心生好奇,想知道她除了扮相外,還什麼真本事。經過網上一番搜尋後才發現,這位來自中國東北農村的小伙子,已經是中國目前最紅的男旦演員。李上月底在澳洲悉尼開了一場個人演唱會,從報道所見也是技驚四座,獲得一致好評。白手興家的富豪故事經常被人羨慕,而如李玉剛一樣用超強意志煎熬出頭的年青藝術家,筆者認為更值得傳頌。

  中國傳統戲曲裡的男旦藝術以梅蘭芳先生為經典代表,但自四大名旦之後,也確實沒有能取得相近成的男旦,而這行當也逐漸隨著時代而慢慢步入歷史。就算是梅蘭芳先生的兒子梅葆玖及他的男弟子,也未能燦爛地延續男旦藝術至新世紀。

  直至到李玉剛的出現,在傳統京劇的基礎上,加以現代美聲的唱腔及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舞台形象,讓過去不喜歡傳統戲曲的現代觀眾,都迷上了男旦的表演形式。可能會有人認為,過去戲台不能男女同演,才會有男旦,廿一世紀還需要男的反串女角嗎?藝術是美的創造,在舞台上以歌舞演繹女性的美,女演員當然是本家,但當有一位男演員能在舞台上歌舞比女的更傳神,那種美便昇華到藝術的層次了。

而且,李玉剛因家窮而放棄入讀大學,由餐廳斟茶倒水的,進而苦練成為歌舞廳的小演員,再成功的走上全國舞台,以至如今破格被聘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一級演員,所代表的是中國社會充滿了生機的一面,讓一位沒有背景和財勢的農村年青人,憑個人努力而創出一番事業。

  以下是李玉剛七月底在澳洲演出的《盛世霓裳》片段視頻,與讀者們分享。
演唱會是以一唱《葬花吟》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