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March 25, 2016

恐襲不是新聞



  本周初發生的比利時連環爆炸恐怖襲擊事件,瞬間成為全球的頭條新聞,特別是歐美媒體更是舖天蓋地式的報道。一宗造成三十餘多死亡,二百多人受傷的暴力事件,理所當然是頭條。不過,從另一角度思考,月來伊斯蘭國就發動了這麼一宗恐襲嗎?不是,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死於伊斯蘭國襲擊的無辜平民,遠多於布魯塞爾。那為什麼沒有受到同一樣的重視呢?

  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樣和複雜的,首先是因為血緣和文化的相近。中東和非洲的暴力死傷者,於歐美文化國度的百姓而言,較難引起同情。其次是地域安全感,歐美是發達國家,彷彿也理應平安大吉的;至於中東和非洲,在一些人看來本就是落後動盪之地,多幾宗爆炸沒有什麼大不了。

  此外,也許還有一種更讓人悲哀的原因,就是西方國家的人命更有價值,更傷不起。所以,美國才會在以武器和金錢支援敘利亞民間武裝發動內戰,從中培植出比基地組織更難對付的伊斯蘭國。因為敘內戰雖然造成生靈塗炭,但於西方政客來說這只不過是執行某種「政策」的必須。可是,一旦恐襲發生在西方國家本土,便是傷一個也嫌多。


  所以,追求國際公義除了要消滅伊斯蘭國等國際恐怖組織外,更要正視文明強國為了自身利益,以不同手段侵害和犧牲弱國小國的做法。過去殖民地時期是武力侵佔,二次大戰後換了包裝紙,說是傳播自由民主。回想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初衷,渴望能得到國際平等對待中國。看來,百年過去了,同志還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