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March 07, 2008

愧對民主

愧對民主

  選民到了投票站不得其門而入,沒有負責人在場說明或指揮人流,沒有宣布何時開始投票,現場一片混亂,結果不少人離開,放棄投票,而留在場的選民又遇到助選人員強力拉票干擾。以上選舉亂象並不是發生在剛開始民主選舉的落後國家,而是今日的美國。

  美國在國際上的自我形象是民主大國,管你願意或不願意,美國長期強力對外輸出「民主」,並且以舉行選舉作為「民主」成功實踐的指標。為了輸出民主,美國政府文武兩手出擊,文的用國際廣播和半民間機構作宣傳,武行是以軍隊強行移植民主。所以,很自然地便會認為最懂得民主選舉的應是美國人,但民主黨的今年的總統初選,徹底暴露了選舉制度的漏洞及不民主,特別是古老的黨團會議(Caucus)。

  羅德島政治專欄作家Froma Harrop昨日批評黨團會議為不民主,呼籲要廢棄。筆者上月從超級星期二的出口民調分析中已提出,奧巴馬的成就,主要是得力於黨團及非裔選票。在全國十四場黨團會議中,奧巴馬贏了十二場,並且都是大勝,讓他在一般代表票上取得優勢。不過,這種優勢並不全是因為他受歡迎,相當程度是制度的使然。黨團會議的雙規形式(規定時間、規定地點),特別適合奧巴馬的支持者。

  奧巴馬的主力支持者是十七至廿九歲的年青人,以及高收入群。雙規對這兩類群體不成問題,但對於希拉莉的主力選民(六十歲以上及低收入群)卻是問題,要為口奔馳,不是在寫字樓辦公的,如何有空閒雙規。

  民主是應該開放選舉,讓選民有足夠的時間,在不受干擾的場地下進行投票。黨團會議是反其道而行。以實例為證,希拉莉只在內華達州及新墨西哥州的黨團勝出,是因為內州黨團破例在工人上班的地點舉行,讓打工一族可以參與;而新墨西哥的黨團只是名義上,實質操作是票站開放數小時,選民各自到場投票,不必集合開會。而另一例是華盛頓州,該州黨團與票站初選分日舉行,奧巴馬先在黨團大勝68%比31%,但在票站初選則只是微勝51%對46%;而後者的投票總人數幾乎是前者的三倍。可是,華州黨代表僅依黨團結果分配,希拉莉因制度之弊又失幾十張代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