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February 28, 2017

警察打人


  關於香港七警案的裁決爭議越演越烈,網上流傳一段訪問青少年的短片,提問:警察打人應否受罰。片段的文字解說是連青少年都知道警察打人不對。這種把複雜問題超級簡化的手段,是現今社會,不分國家地域,甚為通用的散播歪理手段。

  港反對派將七警案簡化為「警察打人就應罰」,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日向國會說:「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們(美國)失去了六萬間工廠。」上述兩者所用的愚民技倆是一模一樣的,就是拼合真實的材料,然後總結出歪謬的結論。

  中國是否有加入世貿組織?有。美國是否在同期關閉了六萬間工廠呢?姑且相信總統數據正確。於是兩項皆對。然而,兩句連拼便等同中國加入世貿導致美國六萬工廠關門嗎?特朗普故意利用這兩句話要製造一個謬論而已。為什麼說是謬論,因為美國工廠關門的原因是多樣的,絕不可能都是與中國有關;就算是與中國有關,這些廠關了之後,是否又有新的產業開張呢?特朗普迎合了一般懶人不想深究內情的思維方式,毫不費力地便在國會殿堂,公然無端挑撥仇中國情緒。

  「警察打人就應罰」也是同一樣的偽邏輯。「警察」是執法者,「打人」簡單理解是無理攻擊他人,襲擊他人是刑事罪行,受罰是應該的,所以警察打人受罰自然合理。可是,如同特朗普的中國世貿例子一樣,都是抽空脫離事實背景。

  首先,為什麼警察不能打人?警察身上的武裝便是準備用來打人的,但打的是違法之人。執法者在需要的時候是有責任和必須使用武力的。怎能簡單說警察不能打人,如真的這樣,罪犯可開心了。其次是七警察在襲警疑犯身上留下的傷痕,是在何種情況下造成的呢?案件仍在上訴階段。

  更深一層分析,七警裁決之所以引起社會譁然,是因為警察打人被重罰,但打警察就不是輕判,甚或無罪釋放。警察若知法犯法,應罪加一等;然而同樣,襲擊執勤中的警務人員也是嚴重罪行。怎麼會如七警案中襲警的被告認罪後判刑五星期,以三百元便保釋等上訴,還高調要求警方向他道歉呢?七警卻被判兩年,還要即時入獄等候上訴呢?

  具體事情應具體分析,搞民粹者才會借簡化的歪理製造仇恨。港泛民如是,特朗普也如是。

Thursday, February 23, 2017

一國兩制再思


  香港經歷英國殖民統治百餘年後,中國提出以「一國兩制」模式收回主權,此嶄新的政治模式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極佳的設計,讓香港在主權過渡期間的社會動盪減至最低。因時因地制宜,「一國兩制」的確發揮了重大的歷史作用,可是回歸廿年後,「一國兩制」的弊端亦已顯露無遺。

  「一國兩制」是一把雙刃劍,兩制有效地執行了,但一國卻一直受到系統性的排斥,而且拆擠的力度更是越來越猛烈。想中國領導人最初構思「一國兩制」之時,可能以為只要有「一國」,香港便不能亂到哪裡去。對於香港保持原來的社會和大部份政治制度,更是珍而重之。因為當時改革開放剛起步,香港有許多地方可以供國內借鏡了。就算是到了中國眾多城市發展已超越了香港的今天,中央政府還是萬分重視保持香港獨特性和多元化。

  如鄧小平一樣的民族革命家,會更願意相信民族感情是最佳的團結力量,只要中央讓港人放心生活方式不變,未來達致兩地一家親是必然的事情。可是,事實上從中英談判開始,英國人已經有組織地,埋下內地與香港的制度性矛盾。排拆回歸的政治力量在回歸後不斷壯大,並且牢牢地控制住司法系統、教育系統和公共媒體;近幾年更已成功騎劫了立法會。

  不能避逃的現實是,「一國兩制」已經不再是穩定香港的元素,它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現時的「一國兩制」變成了分離主義的擋箭牌,給反中拒中彷彿有什麼「法理」依據似的。於是乎便出現在香港不能推國民教育、連接中港的交通基建項目屢屢受阻,以至政治人物公然提倡港獨。香港法院日前才批准港獨團體負責人,可得到公帑法援打官司挑戰人大就立法會參選資格的釋法。

  「一國兩制」的初衷是要保障香港社會的穩定,如果特區政府不能完整地落實「一國兩制」,使之變質成為只有兩制而沒有一國的話,這本身已違背了「一國兩制」,如無力撥亂反正,再掛住這塊空招牌,甚至自吹自擂地自欺欺人,只會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Tuesday, February 21, 2017

司法信心毀了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認為對法官的「無理指控和謾罵」越來越多,他擔心這些言論會令社會懷疑法官的能力及誠信,削弱了市民對司法制度的尊重和信心。從以上論述看來,林大律師的邏輯很有問題。

  林的言論是針對七警案及類似涉及政治示威案件的民間反應。香港民眾對法庭判決的議論增多,林認為其中有些是「無理和謾罵」。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有張嘴的便可以評論,都可以發表意見,評論的水平有參差是自然的。至於言論對司法制度會否形成如林所述的影響力,林認為只要「無理和謾罵」的評論多了便會,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思維。試想,握有至高無上的公權力,甚至能判生死的法官,怎可能被無理謾罵打倒的呢?如果法官怕了,或是大律師們怕了,那只能反映制度已真的出現了可能惡化的裂痕。

  司法系統中法官和法庭的權威來自政府賦予的公權力,市民無從也無能力對其有絲毫的損害。若然有這麼兩三個刁民在「無理和謾罵」法官,但既然是無理的謾罵,自然不會得到民眾大規模的附和,官爺只要如拍蒼蠅般教訓這幾名刁民便是,社會上也不會有一絲漣漪。如果說能對法庭和法官公信力造成了重大衝擊,那種評論本身必是有理有據和有力量的。
 
  所以,司法制度的崩壞絕不可能是幾個或一群刁民所造成的。能破壞司法公信力的只有兩種力量,一個獨裁政治的高壓干預,二是制度內部的腐敗。香港特區政府超弱勢,基本法又保障了法官的任命制度,特首根本無從干預。如果法庭和法官不再被公眾信任,大律師們不需第一時間跳出來護駕,而應以理服眾。

  請解釋為何在法庭已承認以異味液體襲擊多名警員的被告曾健超,僅被判刑五周,並只以三百港元便可以輕鬆保釋等候上訴。而七名被控在拘捕過程中毆打曾健超的警員,雖然他們在事件中不是全部都與曾有身體接觸,卻同被判處兩年監禁,並且不准保釋即時收柙呢?

  也許發表評論的民眾並不如林大律師那麼懂法律,但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又古語有云: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事有因果,本來如真的無一物,又何懼染塵埃呢?

Friday, February 17, 2017

司法國恥


    舊約聖經中經常強調上帝的絕對權威,如人類做了祂認為不敬的行為,便會遭到致命的懲罰。上帝的憤怒甚至不會只針對個人,滅族毀城也是常見的。聖經要傳遞的信息是不可違背神的旨意,否則後果是萬劫不復。在香港,也有人也要將法官營造成上帝般的地位,任何批評法官的人都要面對打擊報復。律政司袁國強便在警告市民莫議論法庭裁決。

  司法本來是社會秩序的穩定力量,是民眾權利的保障,但倘若將法官無限上升至神級地位,而人民只能俯首聽命,連質疑的資格也沒有的話,司法便不再是在為人民服務,變成為要人民惶恐不安的威權統治者。

  港英殖民地時期刻意給司法界賦予高不可攀的特權地位,是要凸顯殖民統治者的威嚴,香港法院是殖民威權統治的工具之一。所以,港英時期法官絕大部份是英國或英聯邦籍,而終審權也緊握在倫敦手上。最鮮明的例子是六十年代香港爆發反英抗暴示威之時,香港法庭大量重判示威者,連派反英傳單的中學生(曾德成)也被判入獄兩年。也有被捕示威者在法庭拒絕承諾不再寫反英標語,因而被判坐牢。也有示威者被捕後便失縱在司法系統內了,能刑滿出獄的,也終身留有暴徒的案底。

  殖民者要以法來立威,令被統治畏懼,這是殘酷的政治手段。在殖民地時期,國土淪喪,人民已成亡國奴,被外國人統治也是無話可說的。可是,當一九九七年中國收回香港主權之時,卻沒有同時收回司法權;反而是全盤連人帶制度保留了殖民地司法體系。本來只要制度健全,洋為中用也無不可。問題是當年中國政府竟然同意香港法庭可以繼續聘用非中國籍司法官,而法官的任命權也保留在殖民地過渡來的司法利益團體手上。

  於是乎造成全球獨一的畸形現象,中國香港特區的法院正由一大群外籍或雙重國籍的法官把持。他們領中國地方政府的巨額薪酬,卻沒有顧及中國國家和社會利益的義務,可以隨自己的政治傾向任意判案。近年來不成比例的襲警或暴力反政府示威者被輕判,或甚至當庭判無罪,已引起公眾的熱議和反感。可以說,今天香港的司法審判權依然受制於外國人,這是何等讓人難堪的國恥!

Tuesday, February 14, 2017

清關與港司


    在十九世紀殖民主義最猖獗的時候,列強視中國為一塊可以瓜分的大肥肉。藉武力壓逼清政府簽下的「不平等條約」,是用貌似有法理依據的方法,行強佔蠻吞之實。這些不平等條約內容不外乎割地賠款、開埠通航或確認外國軍民在中國領土的特權等等。除了分件式的奪取中國利益外,在美國帶頭下,美英法三國還來了一招釜底抽薪,一次過牢牢掌握了滿清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那就是逼使清政府將中國海關交由他們來管理。這些洋海關總管說是應聘,也有滿洲官服,但所維護的卻並不是滿洲皇上的利益。

  海關是國家主權的最重要象徵之一,貨物和人員的進出,以及課稅權利,竟然落入外國人手上,置中國主權於何地?不過,當時中國官員卻為放棄海關管理權有一個很好的借口,就是因為海關要與外國人接觸,中國懂外語的人員不足,也不懂他們的文化,造成彼此溝通困難,交由洋人管省事省人,只要有固定收入便是。

  別以為於今天而言,已經很難想像會有國家把主權事務交付給外國人,中國海關當然已不再由洋人管,但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權卻掌握在一群外國人手上。而大量高薪聘任洋法官的理由也與滿清時期差不多,說什麼香港司法專業人才不足,難以主持各級法院的繁重工作。更可恥的一種說法指洋法官更加公正,更有國際權威。也即是說,只要香港法庭繼續採用外籍法官,便等同認識華籍法官是次等的。
  
  在越來越政治化的香港社會,法官已成為了政治爭拗和社會意識形態走向的最後裁決者。很可惜,在這治港最重要的環節上,中國政府卻喪失了主權。一國兩制於香港實施的利與弊已呈現,是時候要認真檢討了。

Monday, February 13, 2017

多情卻被無情惱


    香港喜劇大師許冠最近拍了一段視頻,指現代人越來越無情。他指的是朋友之間,以及整個社會呈現出來的狀況。他舉例說如好久不見面的朋友相約吃飯,見面時禮節性寒暄後,各人便拿起手機在社交網上找朋友聊天;眼前人零交流,卻在虛擬世界裡訴衷情。許冠文又說,就是因為人情冷漠這趨勢日益嚴重,造成當下香港社會的一些難以理解的現象,如為什麼出現這麼多矛盾,連港獨都有人想得出來。

  深度的幽默必源於生活,許冠文的喜劇有別於無厘頭或低俗式搞笑,他對人與事有著細密的觀察和特強的敏感度。一如國際喜劇大師差利卓別靈,他的作品令觀眾發笑,但素材本身都是從人們最悲涼的遭遇中提煉出來的。可以說,成功的喜劇人都必先要是有情和多情之人,在看透社會的種種無情後,然後將之化作觀眾陣陣的笑聲,作為對冷暖人間的控訴。

  其實,香港社會目前的問題遠不止於無情。對人以至對事變得無情,背後是價值觀念的歪變。試舉一例,過去我們讚揚警察除暴安良,是小朋友的典範;如今卻仇警辱警,拿警察當敵人。可能有人會說現在警隊中確是有知法犯法的黑警嘛?可是,特區的警察真的不如六七十年代的殖民地貪污氾濫的警隊嗎?

  在佔中期之時,在示威人群中用懷疑是尿液的液體潑向警員的曾健超,事後被控襲警,判刑五個月,現正保釋上訴期間,他並成功當選為選委會選委,有權票選下屆特首。至於拘捕曾健超的七名警員,則被指在拘捕過程中毆打了曾健超,昨被判全部有罪須還柙候判。


  同樣是被控襲擊他人,一是襲警,一是襲擊疑犯。襲警的有權選特首,襲擊疑犯的事業前程盡毀,還要面對牢獄之災。這與過去幾年多宗香港法庭的判例是相呼應的,造成了一怪現象。在香港襲警的輕者被判無罪,重者判社會服令。但襲擊反政府示威者的,多被重判坐牢。一時間,何謂對與錯,是與非,都模糊得沒法辨認了。

Friday, February 10, 2017

場外之戰


    香港特首選戰已開始進入白熱化,但高溫點並不在於已宣佈參選的幾名候選人身上。特首選舉嘛!很多人自然會只關注誰會當選,或候選人的政綱有何異同等等。但於香港以至整個中國而言,誰當下屆特首並不是最關重要的,更重要是看懂目前香港的政治戰場。

  從大局看,香港是中美較勁的戰場;於香港而言,小戰場絕對不是特首位置之爭,而是民心之爭。而這裡所指的民心,並不是市井流傳的各式民調,更不是抽象的政治術語。今天的民調已成為一種政治工具,受到政黨和利益集團的操控,真實客觀的民調甚為難得。所以,中央政府看香港民情並不能只看民調,還得實事求事。

  所謂的民心,是指香港人的中國心。縱觀這些年間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顏色革命,絕大多附帶分離主義或重新改寫民族歷史論述的技倆。就以烏克蘭為例,該國本來大半領土是俄國撥贈的,人口結構中也有相當比例的俄裔,連語言也有共通性。但看看今天,經過精心設計的顏色革命和政變後,本來是俄羅斯心頭肉的烏克蘭,已與俄國水火不容,民族仇恨歷史新高。

  回來看台灣和香港,本來並不具備如烏克蘭顏色革命的背景,因為台港與大陸同民同種同文化。可是,經過長年精準的政治部署,台灣主流政治勢力竟認日本為祖宗,透過教育和傳媒系統長年洗腦年青人仇恨自己的原來的民族,模糊了民族認同。而香港也正在複製著台灣的模式。

  只要看清這點,便應明白反對派在特首戰中並沒有打算,也沒有期望成功推自己人當選。卻在利用特首選戰進一步削弱特區政府的認授性,以及加深煽動港人,特別是年青人的仇中恐共情緒。所謂的眾籌、民間提名等等手段,無非是要營造否定特首選舉正當性的氛圍,把特首選舉化成為動員反政府力量的群眾運動。


  如果中央政府不努力重塑港人的中國心,就算是中央心儀的人當選特首,也不足了扭轉香港的政治危機。

Thursday, February 09, 2017

林鄭被潑紅油


    程翔此時此刻(26日)發長文重拳狙擊林鄭,有趣,顯示反對派陣營對目前特首選情有著強烈的危機感?林鄭形象正面,坊間有「好打得」之說,而實幹、資深的公務員形象也深入民心,與hea住做的另一位成鮮明對比。在目前四名參選人當中,大概最能取信於香港市民的,非她莫屬。

  於是乎,反對派早前借廁紙風波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挑撥「階級」矛盾,陷林鄭於虛無的民意泥沼之中。然而小事就是小事,吵吵鬧鬧一場,對所謂民意衝擊有多大?天曉得。如果再信那些水平參差的所謂民調,是否作繭自縛。可以說,至二月上旬,因為林鄭的認受性在四人中企穩,選戰一直相對平淡;最關鍵是令反對派沒有了著力點!

  於是,程翔及其幕後團隊終於出重手了,用的是撥紅油方式--抹紅。程文將林鄭抹紅成中聯辦欽點的梁振英二號;所引事例半真半假,不盡不實。總而言之,就是把一個得「董建華禮貌式擁抱」、不少商界支持的公務員,抹紅為是中聯辦推出來的、「黃袍加身」之輩,把推林鄭出來的源頭和力量扭曲了!在程文的論述下,「仇中反共」之火便可以在林鄭身上點燃。因為這扭轉,以仇中為煽動本錢的香港反對派,在整場選戰中便頓時有了戲碼、角色,可以加一腳。
 
  程文的抹紅,是將特首選戰的主軸議題變成為「親中賣港」,倒模翻版了台灣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成功指控──「親中賣台」,那麼反對派便可以騎劫這場特選戰的節奏和議題。?

  其實眾所周知,特首由一千二百人的選舉委員推選,在社會上炮製反林鄭的氛圍,不足以打擊林鄭當選的可能;但卻可以提前打擊林鄭的公信力,令她就算當選,也會先天不足,威望低落。

  因為反對派深知就算有三百張選委票在手,也沒法左右特首選舉結果;因為林鄭vsHEA住做的薯片曾」,橫看豎看、管你是1200票選還是全民去選,都有勝算。情況有點像當年的梁振美對何俊仁,讓你入閘都無用。然而,打擊特首以至特區政府的威信,反對派最拿手。他們最不希望有一位形象正面,廣受市民歡迎而又獲中央政府信任的特首治港。既然阻不了,便藉經營多年的社會仇中恐共情緒,給林鄭來一次抹紅。


  而面對複雜特首選戰,中央最上策是繼續觀望,任由幾名候選人自由競爭,千萬別墜入圈套,免給反對派平白送彈藥。如果林鄭個人不能面對反對派的挑戰,沒有足夠的戰鬥力,那她將來擔任特首的處境也不會好過。如何接反對派的招,就由「好打得」的林鄭及其團隊去面對。這是她早晚要面對的考驗。

Monday, February 06, 2017

素人不吃素



  美國人見慣了也厭倦了職業政客,於是老在想像由政治素人來打破脫離群眾的華府政治。在總統這層次,其實從克林頓、布殊、奧巴馬,以至新上任的特朗普,他們的政治資歷一個比一個差,而特朗普更是徹徹底底的政治素人。可以說是把追求素人的想法進行到底。

  克林頓是小州的州長,但地方選戰經驗豐富;小布殊是大州德州的州長,但在此之前全無政治經驗,靠父蔭味道濃。奧巴馬是聯邦參議員,但參選總統時僅有一年的國會年資,此前在伊州州議會也只不過是資淺的州議員。他們透過美國國內選舉而成為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

  克林頓依從財經界要求開放金融監管,種下了二零零八年金融海嘯的禍根。小布殊身邊圍著一群處心積慮要攻打伊拉克的好戰派,結果導致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泥腳深陷。

  至於奧巴馬,擴大阿富汗戰線,令美軍傷亡急升;又直接或間接造成烏克蘭、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使國際人道危機衝擊整個歐州。在國內,搞健改導致醫保費猛漲、口講移民改革,卻是遣返最多非法移民的總統。可以說,奧巴馬嘴巴能講,但八年過後,留下問題一大堆。


  這三位相對年青卻缺乏國際和治國政治歷練的總統,對世界造成的傷害非淺。他們也只是比較素的政治半素人,遺害已一點都不素。如今更讓人擔憂的是坐在白宮那位完完全全的政治素人,圍繞在他身邊的有極右鷹派好戰份子,他們將如何影響或利用這位素人去圓他們自己的政治夢呢?半素人的殺傷力已如此巨大,正版素人的「威力」可想而知。只能盼望美國的兩黨制這回能好好發揮作用吧。

Thursday, February 02, 2017

話說春晚


  今年春節正好在周末,有大量時間閒著可以看電視,於是乎一口氣看了兩岸三地不同電視台舉辦的春節大除夕晚會,從節目構思、製作水平、演出水平等方面,不但可以了解民風,也可知軟實力的差異。

  先說台灣多個電視台的春晚節目,製作可以用「簡單」來形容,舞台佈置不見規模,一堆演藝人員圍在一起,然後輪番表演歌舞,其中夾雜主持人與表演者的幽默對話,就此而已,沒有什麼精心設計可言。其中一家則採用藝員分組遊戲贏禮品的方式,說是新春特備節目,但跟平日的遊戲節目沒什麼兩樣。

  沒看到這些節目製作人有多用心,自然更談不上要傳遞什麼信息或價值了;倒是看著看著漸發現這個節目都有點怪,雖是賀年節目,卻沒聽到主持或嘉賓說出過「中國」兩字,也沒有說什麼「中國傳統……」之類的話。沒有中國情或中國味的農曆新年是什麼樣的味道,看看台灣各電視台的賀年節目或可領略一二。兩岸的分隔是政治上的,文化上同屬族中華文化,都是中國人;如果硬要在華人最重要的節日裡去中國化,合適嗎?可以嗎?

  至於香港的賀年節目,倒沒有去中國化問題,只不過在歡欣笑面之下找不到溫暖感和那份厚重的文化內涵。大除夕節目辦得與其他大型綜藝晚會或什麼籌款會沒什麼兩樣,節目流程相似,主持相似。

  回頭談央視和國內各地方大台的春晚,想大家都比較熟識,但也有好些人認為是老套或不合時代潮流的。對國內春晚的這種刻版印象確是存在,不過如果一口氣將國內各大台的春晚連著看,再與港台的「春晚」對比,便可以看到國內製作人用心之深,不單是突破自己,還要跟別的大台競爭,各出奇謀。在主題上和形式上都追求有自己的風格,大台之間拚佈景華麗與拚明星,更是不惜巨資。


  除了這有型部份外,國內春晚與港台最大的分別是精神內涵,前者有著正宗及濃濃的中國年味,宣傳傳統倫理道德、針砭時弊,表揚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士,同時又表現出對社會底層人群的特別關注。概括而言,不論是央視或地方電視台的春晚,都離不開一份家國情懷,只有強弱之差。過大年嘛,真的還有什麼比家與國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