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May 30, 2007

人情說不通

人情說不通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到訪日本,而最為人關注的是他會否到備受爭議的靖國神社參拜。出發前不表態的他,到步後即說:「不祭拜哥哥,人情說不通」。中國人和韓國人最反對日本官員拜祭靖國神社,那麼李登輝以私人身分,本手兄親情之義去拜祭,又是否應受到批判呢?

 在評論之前,我們先要了解靖國神社究是何物?始建於明治天皇時期,原直屬於軍部的靖國神社初名招魂社,對其內供奉對象有嚴格要求,並不如中國的神廟,有錢便可以替先人安放神位。靖國神社內只供奉為日本對外戰爭死去的士兵,並且經天皇的批准,他們一律被封為戰神。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府組織了獨立法人主持靖國神社,表面上脫離軍部,但仍受政府資助。神社也維持傳統,把所有在二戰中為日本犧牲的士兵也供奉其中,不理會他們是否戰犯。因為日本政府的立場,戰犯是外國人對死者的指控,日本人只視他們是衛國捐軀的戰士。
 
  除了歐洲人初期到日本打開市場,以及美軍在二戰晚期空襲日本外,日軍幾乎從未在本土與外敵作戰。神社內被供奉的軍人,都是死於日本對外戰爭的,也即是死於侵略而非自衛。這些被奉為「戰神」的,都是侵略軍,當然也包括侵略中國的日軍。拜祭他們,對他們表示崇敬,等於認同他們的侵略行為,並且將次光榮化。

  李登輝到神社拜祭,等同讚美日本侵略行動。台灣也曾被日軍血腥統治,作為前總統,李登輝不感到慚愧嗎?至於親情說,也只不過是虛偽的掩飾。神社內沒有骨灰,沒有非拜祭不可的道理。要追思兄長,李登輝在住家也可替哥哥設靈位,同是本板名字,在家祭與日本祭有何分別。再者,李兄是死於菲律賓,李登輝似乎更應到菲律賓祭亡魂才對。所不同者,只是神社賦予他哥哥「戰神」的身分,是日本天皇所御賜的名分。為日本人作侵略工具是光榮嗎?如李登輝真的要說人情,應要求神社停止將兄長納入供奉之列才是更合人情。

我再不愛你了

我再不愛你了

  和平母親希恩宣布退出反戰示威活動,在個人網站上發表「辭職信」稱:「你不再是我所愛的國家了,我終於明白,如果你不願意,無論我作出多大的犧牲,也沒法改變你。」

  自從的廿四歲兒子於2004年在伊拉克陣亡,希恩一直要求作為三軍統帥的布殊總統給她一個公道,希望布殊親口說出,她的兒子死了到底有什麼意義。2005年8月,她到布殊在德州的農莊外露宿抗議廿六天,掀起了一場草根反戰運動。自此,希恩便成了美國反戰運動的象徵人物,不過,卻付出不少代價。為了堅持反戰,她與結婚廿九年的丈夫離婚了,大部份時間與其餘三名子女分離。希恩又利用陣亡兒子的人壽保險賠償金在布殊農莊附近買了一幅空地作為抗議的根據地。在示威期間,她也經常遭到反對陣營人士的辱罵,甚至收到死亡恐嚇。

  全國巡迴示威的母親終於也有困乏的一天,她選在亡兵紀念日向布殊政府及其戰爭機器投降,承認以個人力量沒法與他們鬥爭。她在返回加州照顧子女前說,令她最沮喪的結論是:兒子真的是白白的死去,被他自己所愛的國家殺死。

  對於希恩的政治立場,可以有不同的評論,惟一可以較肯定的,一位母親的心被傷透了,甚至到心如死灰的地步,失去了兒子,也失去了國家。很多陣亡軍人的家屬,情願接受親人「為國家、為世界和平而捐軀」這句漂亮的說話,至少可以當作為止痛的麻醉劑。但希恩沒法接受,她要真相。

  在民主黨借反伊戰民意而執掌國會後,理應讓希恩多少有一點安慰,可是,希恩發現民主黨也只不過是在玩弄戰爭政治,在某程度上與布殊政府在同流合污。也許這只是希恩個人的見解,但不能否認,個人要與政府鬥爭,絕非易事。希恩的示威其實已經發揮作用,民意是站在她一邊的,不論政客如何與白宮交易,希恩應該問心無愧,她的兒子也沒有完全白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