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August 10, 2012

金牌無用論


  2008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是:「同一世界、同一夢想」。雖然人類都活在同一個地球,要有同一個夢想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不過,對比去年京奧,今年倫奧的確出現了「同一樣」的事物。路透社日前發表長篇報道,指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收穫大量獎牌,背後是冷酷的國家體制訓練結果,而運動員本身心都受到摧殘。類似這樣的報道內容在北京奧運時已大量出現,同一樣的主題,同一樣的論述,竟然前後四年又重現於西方媒體。今年有所不同的是,除了西方媒體慣性的冷嘲熱諷外,還加入了好些中國著名公知和網民,似乎要以「金牌無用論」來總結中國奧運隊的表現。

  這種情況的出現,只可以說一些中國人在肉體上不再是東亞病夫,心理上卻病入膏肓。在奧運場上誰不是在追逐金牌,只有那些失敗了的才會說參與比取得獎牌重要。奧運會場上贏得獎牌的運動員都會披著國旗慶祝,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無不如是,因為奧運不單是運動員個人之爭,也是國與國之爭。

  在美國看奧運轉播,超過八九成的時間只會看到美國隊在比賽,其他國家運動員只是陪襯。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美國觀眾自然關心美國隊的比賽,期待著勝利的一刻。中國人過去在奧運場上沒有如今天取得那麼多獎牌,最主要,也可能是單一的理由是國家貧窮。個人體質不夠,訓練、場地和器具等都不如人。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參加奧運比賽時,連路費也有問題。所以,由國家集中資源發展參加國際比賽的隊伍,是有其環境和歷史的必要性。

  今天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了,對運動員的培訓更先進了,取得更多獎牌是理應如此的,日後是否能走上全商業發展方向,那是後話。不論是如一些國家以商業或私人基金贊助方式,或是如中國以國家資金培訓,獎牌的含金量沒理由因此而有差異。角逐同一樣的目標,高下之判應在賽場上,而不應論國情與文化。路透社記者引例指出有一名中國運動員的母親為了不影響女兒受訓,隱瞞了自己身患癌症之事。記者是以此證明中國訓練運動員的不人道。其實這也許只是文化差異,為了不影響子女而隱瞞病情的,在中國何止是國家隊運動員的父母。

  這些報道其實都源自對西方體制與文化的優越感,而近年中國國內崇洋派佔上風,因而自卑自賤言論瀰漫,好一個裡應外合。中國與美國在奧運場上爭奪金牌榜首是象徵意義,真實的較勁是文化與價值觀。美國國內鮮有妄自菲薄者,中國卻不乏洋奴,看來中國就算取得金牌榜首,振興中華文化精神仍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