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富士康」
富士康員工密集跳樓事件,已成為國際新聞,評論議論如雪片之多,有的冷酷無情,有的感慨萬千。如果問富士康員工跳樓到底有什麼意義,應該是他們以鮮血告訴世人:中國的血汗工場時代必須終結。
郭台銘否認富士康是血汗工場,2006年一位上海記者在報道中形容富士康是血汗工廠,結果被郭台銘起訴,向記者本人索償天價三千萬元。在威嚇記者完畢後,郭象徵式的只要求一元賠償。與此同時,富士康的多個廠區便陸續發生有員工跳樓事件,直至連日新聞頭條的12連跳。不論是2006年或是今天,郭仍是否認富士康是血汗工場,為他說話的媒體名嘴也點出,富士康提供免費食宿,又符合最大陸的最低工資法,廠區又有健身房和泳池,怎能說是血汗工場。
如果有食有住有工薪便不是血汗工場,那定義也太模糊和太低了。富士康事件最凸出的問題就是「不尊重生命」。公道的說,這也並不是富士康的獨家問題。郭台銘於1988年到中國設廠,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一起成長,成就了今天他的台灣首富地位,中國的經濟也以倍數的增長。但不論是郭或是中國今天的經濟成就,都是靠廉價勞工的貢獻得來的。
什麼是廉價勞工,單是便宜工資是不夠的,為了在勞動成本上爭取最大的利潤,壓低工資的同時,還要把每一個勞動力的能量發揮到極限,壓榨勞工作為成本控制要素,這也是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經濟的典型運作模式。富士康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廠,成為問題原爆點並不意外。
而這一爆,富士康也好,本田也好,都響亮地告訴廠家,社會環境不一樣了,生活水平也不一樣,持續脫離正常人能接受的工作條件和環境,再不為工人階級接受了。中國政府在廣東推行「騰籠換鳥」經濟轉型政策,正是要廣東走出新路,而富士康事件相信在這方面會是一股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