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une 26, 2017

動了誰的奶酪


    離開林鄭月娥出任香港新特首還有幾天,而林鄭新班子一如所料受到反對派大喝倒采,意料之外是傳聞中的新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任命還未正式宣佈,便受到反對派鋪天蓋地全方位的圍攻。知名度不高,又甚少受傳媒關注的福建中學校長蔡若蓮,去年在立法會選舉中又以大比數敗於教協推薦的當任立會議員葉建源,到底哪方面具有殺傷力?以至反對派如斯冒火,要滅之而後快呢?

  蔡校長資歷完整,不要說當副局長,當正局長也綽綽有餘;她之所以被針對,並不是她的能力,而是她的愛國政治立場。蔡校長在福建中學推行愛國教育,成立學生升旗隊伍。反對派長期壟斷香港教育界的話語權,透過通識科灌輸反中意識,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反中青年,為最終散播港獨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力軍。特首梁振英在國民教育事件上的慘敗,便足證教育系統內的反中力量何等強大。

  因此,在教育界內主張正確認識國情的教育工作者長期被打成為「反派」,勢單力孤。反對派和港獨派牢牢地掌握住的教育系統,儼如香港反中勢力的先鋒大寨子一樣,豈能容忍「非我族類」的蔡若蓮插足其中呢?


  不過,為什麼要只對蔡下重手呢?她順利上任也只不過是副局而已,為什麼不打正局呢?按照射人先射馬的道理,反對派如此忌諱蔡若蓮,反而說明反中陣營感覺蔡才是他們利益的真正威脅。他們怕蔡當上副局,會打破他們在教育系統內隻手遮天的局面,反中政治洗腦教育鍊條有可能會被劈斷。倒蔡的聲勢與她對反對派的威脅是成正比的。誰家的奶酪被動了,不是一目了然嗎?

Friday, June 16, 2017

恐俄症


  特朗普的俄羅斯門有點越演越烈之勢,聯邦調查局已經對白宮展開調查。雖然政客間鬥得不可開交,但平民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在關心這所謂的俄羅斯門。看到華府政客們火力全開地炒作,麥卡鍚時代彷彿又跨越時間廊回來了。

  想當年麥卡鍚議員為了對付共產蘇聯,在全國遍地展開找共黨的政治運動。不要老在說中國搞文革,麥卡鍚的白色恐怖日子,何嘗不是民粹難。只是沒法想像在蘇聯解體後,受過互聯網洗禮的新一代,還會再來這一套。這些板著臉要找俄國干預美國大選證據的政客,把事情說得如世界大戰般嚴重,有意義嗎?

  美國明目張膽的用盡所有手段任意干預其他國家的選舉,怎麼就會如此忍不了俄國以其人之道還之諸己呢?說到玩選舉遊戲,天下間還有誰會比得過美國,俄國就算真的動過手,也只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又何足懼乎?說到底就是借題發揮。

  再者,今日的俄國與昔日的聯蘇怎能同日而語,普京比克魯曉夫等前蘇聯領導人可怕嗎?國內經濟不振,又失去所有加盟共和國的俄國,還是美國的敵人嗎?此事反觀照的是美國自身的問題多一些,那就是沒有國際敵人政客過不了日子,對內政愛理不理,搞國際衝突就勁度十足。


  美國政客如此大張旗鼓地炒俄羅斯門,反而是在提升了普京的地位和重要性。對於普京來說,美國政客是一場笑話,反而與中國落實合作,對俄發展才是最有利的。美國政客只是沒有自知之明,再炒作下去,出醜的不是特朗普,而是美國的國際形象。

Thursday, June 15, 2017

三月核彈


  巴拿馬跟中國建交之後,台灣綠營中人發出種種奇奇怪怪的言論。先是官方提出反制措施,包括從嚴審理大陸官員來台申請;有的說「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少了無所謂,因為從此台灣的邦交國便會多起來。也有一名嘴怒氣沖沖的說,中國如要搞對抗,台灣三個月內便以造出核武,中國還要堅持對抗嗎?

  在外交上受到挫折,發些狠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這位名嘴的三月做出核彈的言論,真的有點嚇死人的味道。真的是嚇死人,不是炸死人。

  這名嘴說以他從台灣中科院了解所得,以台灣目前所掌握的核武技術知識,三個月內便可以生產出原子彈。此君的意思是北京你要想清楚呀!如果再逼台灣,台灣可以用核彈反擊的。在一些泛藍色彩的台灣政論節目上,常有名嘴批台灣現在走向北韓化,三個月製成核彈的言論是北韓化的一例子。

  在連台灣軍方都承認如解放軍攻台,台軍只能支撐一星期的情況下,名嘴君又憑什麼相信台灣能有三個月時間製成可以反攻陸的核彈呢?姑且不去計較造彈的技術和環境條件等問題了。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蔡英文之所以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遇到重重困境,全是因為不知己也不知彼。就如「三月核彈」君一樣,言辭越是激烈,越是顯得自己的無知。古人說馬上得天下,下馬也應能治國;現今世代的西式選舉,政客只會嘴上得選票後,也同樣以為可以靠嘴巴治天下。不要笑蔡英文依賴提詞機,特朗普何嘗不是以為口巴說說便能擺平天下事呢!


Tuesday, June 13, 2017

台青獨白


    網絡上看到一段台灣高中青年自白的視頻,上載約不到星期,點擊接近六萬,評論兩千多條。看似不太高的點擊量其實一點都不少,因為視頻是獨腳戲,主角是一名樣子一般的高中生,沒有打扮,也沒有什麼拍攝技巧,明顯是用手機拍的。片長廿一分鐘,鏡頭動也沒有動,呆呆板板的。聽一個口才一般的男孩獨白,有這麼吸引嗎?

  這視頻之所以火,並不是靠顏值主播,而是因為它的內容。這位台青在視頻中談他多次到中國大陸的感受,主題是兩岸的對比。他重複重複的用「停滯不前」來形容台灣,而對中國大城市,甚至二三線城市的建設和民風,都流露出無比的驚訝和讚嘆。他不斷呼籲台灣人要多去中國走走看看,不要相信在台灣流行的大陸偏見。

  類似評論兩岸差異的視頻不少,但這段題為:「台灣高中生談兩岸~~台灣人真的還要當井底之蛙?」之所以吸引不少聽眾,是因為真實感,沒有做作,依心直說。在外間以為台灣青年都只有太陽花那一款之時,一位樸實的青年,夠膽面對鏡頭在誇讚大陸的先進,實屬難能可貴。

  在如今民粹爆炸的港台社會,不同主流民粹觀點的言論,都很容易招致白色恐怖的圍攻。台灣好些政客不斷挑撥仇中情緒,其實反映的是他們懼怕面對大陸。除了軍政經實力都遠遠不如外,他們更沒法應對同族同文的巨大文化凝聚力,怕一旦兩岸人民無障礙和無限制地交流之時,台獨的口號就再騙不了選票了。所以他們拚命的將台灣困在小圈圈中,好讓他們繼續享受權貴小日子,當土皇帝。


  今天的兩岸關係已經走到空前的危險地步,有什麼能讓兩岸統一平順地完成呢?靠的就是如這視頻中的青年。他們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願意到對岸親自認識真象,以身體力行來打破兩岸的隔閡,說出真相。

Friday, June 09, 2017

行政主導


  港英殖民地時期一直採用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即是得英皇任命的港督擁有行政全權,所謂的行政局與立法局,議員們全是由港督委任,前者實質只具諮詢性質,後者更像是橡皮圖章。這種管治模式可以說是獨裁,但高效率,政策的推動鮮有遇到什麼阻力。

  在中英談判香港回歸安排之時,雙方同意繼續沿用行政主導,彷彿在管治模式上會一切照舊。行政主導更被宣傳為港英政府的驕傲政績。但與此同時,英國在撤離前卻急忙在香港推動代議政制,由區議會以至立法會大搞民主選舉,趕在放出治權前將行政主導模式架空。

  事實證明英國人成功了,回歸這廿年來,所有特首均沒法享受等同殖民地時期的港督權威,反而處處受到立法會反對派議員的掣肘,造成政令不通,爭吵不斷。這種管治模式的質變,使到香港發展受到嚴重的窒礙,如不撥亂反正,下一屆特首林鄭月娥也將會同樣成為跛腳特首。

  可是,制度已經形成,立法會被反對派綁架已成定局。就算在進行中的訴訟中能多革除幾名反對派議員的席位,也不能阻截新的搞局者入會。這就是英國人聰明之處,只要頂層制度設計好,那怕是神仙也救不回來。於是有建制中人提出要大搞選舉工程,讓建制陣營取得更多席位,杜絕無謂拉布的重演。

這種想法有點不顧現實,玩選舉遊戲並不是親中陣營的強項,反對派的青中壯年兵團不少都是經過專業的選舉培訓,況且他們兼擁有大多數媒體和掌握了教育系統,玩選舉只會讓香港社會爭拗更激烈,更沒有出路。如果香港的行政主導機制已經名存實亡,那麼就只能指望中央擔起這任務了。

Thursday, June 08, 2017

早知今日


  前聯邦調查局長科米到國會作證,指控總統特朗普多番說謊,以及損害他本人和聯調局的聲譽。這樣一場萬眾期待的聽證會,科米的證言並沒有帶來新的震撼,都是早已經傳媒披露的內容。不過,由於聽證會還有閉門部份,在關上門後科米會對議員們講些什麼?對總統會否有殺傷力?還有待日後觀察。只是看到滿臉憤恨的科米,真的只能說一句,他的政治智慧與特朗普不相伯仲。

  科米作為政治任命的官員,在兩朝總統過渡之際,該去或留,應有自知之明,最終弄到撕破臉如此惡劣,科米可能還應負主要責任。這並不是在替特朗普說話,原因是從科米的證詞中可見,他對特朗普從一開始便存有戒心,在首次與總統面對面談話後,他便開始把每一次跟總統的對話內容都詳細紀錄下來,以防特朗普日後對自己有什麼動作。他向議員們說留下對話記錄,並不是他的習慣,這都是為特朗普而做的自我防衛措施。

  這種預留一手的做法出自聯邦調查局之首,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愚蠢。既然科米如此不信任特朗普,又何必勉強留任呢?政治任命最重要的因素是信任,科米既不想紆尊降貴的向特朗普效忠,並且處處提防著他,又憑什麼認為自己可以繼續在特朗普治下當局長呢?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科米戀棧局長之位,最終招至被公開羞辱,又可以怪誰呢?


  公開談話記錄是科米對特朗普的反擊,可惜到了魚死網破之時,誰也佔不到什麼好處。特朗普固然難堪,但科米本人也不可能把心頭之恨從此一筆勾銷。所謂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