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1, 2013

美國社會不應屈服於槍械暴力

  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星期五,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的旅客可能大多在想如何歡度周末,一名廿三歲的年青小伙子希爾西亞步進機場三號大堂的安檢閘口,腦子裡想到的卻完全不是度假的事情,而是從手提袋裡取出一支軍用自動步槍,直接便向保安開火,結果造成一死三傷,而他自己後來亦被警員擊中負傷被捕。   出了這種嚴重槍支暴力事件,經歷過九一一的洗禮的美國民眾以至傳媒,第一度反應必然會問:是國際恐怖襲擊嗎?因為涉及槍械暴力的案件在美國可謂無日無之,只要不是國際恐襲,事情的嚴重性彷彿便會大大降低,民眾和媒體都會放下心頭大石般。所以,案件發生後,記者都想方設法去了解出兇徒身分,希望從而猜測其作案的動機。   據警方初步披露的消息,槍手是獨行俠,並沒有涉及國際恐怖活動的記錄,甚至連一般刑事犯罪紀錄也沒有。背景如此清白的年青人,怎會想到要到機場大開殺戒呢?據美聯社的消息稱,槍手曾向一名兄弟發短訊表示厭生,父親得知後便報警希望能找到兒子的下落。警方終於找到他的兒子了,只不過結局比自殺還可怖。   雖然據說在槍手的袋中搜到一些反政府的字句,但極其量也只說理解為土產的恐怖分子。如果沒有其他海外連繫出現,社會大眾對事件的關注度很快便會消散,然後回歸到在美國已經爭論了數十年的老話題:「是人殺人,還是槍殺人呢?」媒體上的名嘴們亦將會借題發揮,支持與反對禁槍激辯也會如期上場。當然,別指望這樣的短暫爭議會有任何實質的意思。在現今美國社會只怕國際恐襲,其他的暴力都算不得什麼似的。   所以,年初波士頓爆炸案引起在美引起全民憤慨,康州桑迪胡克小學廿六名師生被一名獨行年青人槍手屠殺,竟然絲毫動搖不了國會權貴們對槍械的支持。發生大屠殺慘案的康州迪胡克小學校舍近日開始清拆工程,因為不論老師們或家長都沒法再面對這所滿載血腥的校舍,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將之拆卸。   據拆樓承建商說,工程合約要求工人將所有能辦別出迪胡克小學的東西都要拆毀,連磚頭都要徹底粉碎。此外,所有工程人員也簽了同意書,不能將原校舍內的情況向外透露。如此嚴厲的措施,無非是希望將迪胡克小學從人們的記憶中永久消磨掉。   痛失子女的家長不忍再見到傷心地很合乎常理,但桑迪胡克小學的家並不是一開始便選擇逃避的,他們曾鼓起勇氣站出來,努力希望,期待遇害子女能成為改變美國暴力文化的小天使,好讓他們的鮮血不會白流。廿名可愛...

都是槍之過

  據同學介紹,廿三歲的洛杉磯機場槍擊案的兇手希爾西亞,在學時十分之內向,四年高中期間甚少見到他跟別人交談。而據希爾西亞在費城的舊鄰居回憶,他很害羞,完全沒有一點暴力傾向,甚至沒有見過他發怒;反而因為文靜內向而遭到欺負。   似曾相識的槍械暴力案件,也是似曾相識的槍手性格,從哥倫拜高中、到維珍尼亞大學,桑迪胡克小學大屠殺,以及昨日早上的洛杉磯機場槍案,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採取不同的立場去分析,把它說成為槍之過,或是人之禍都可以。筆者從簡單常理出發思考,如果這些在成長中形成性格缺陷的人手上沒有槍,當他們情緒爆發之時能對社會構成的傷害肯定會大大降低。   軍火商和支持擁槍權份子喜歡說不是槍殺人,是人殺人。表面上確是如此,沒有人扣動板機子彈是不會射出去的。不過,依此說法,從源頭上遏止暴力血案便得先要去管好人,只不過應如何管才是呢?這些造大案的兇手過去都是全無暴力傾向的「弱者」,最沒有可疑的一群。   於是,擁槍派又有一怪道理,當人人都有槍之時,便可以自保了,所以連教師也應佩槍上課。可以如此想像,如果昨日洛杉磯機場內不論乘客、安檢或機場職工,每人都佩有槍支,相信希爾西亞絕不會衝進機場內開火的。這推斷合乎常理,希爾西亞不敢了,但機場內以萬計流動人員都佩槍,倘他們之間發生爭執矛盾,再加上內裡又有幾名情緒失控者,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呢?   美國社會如果繼續接受軍火商洗腦,繼續迷信槍支暴力,流血悲劇肯定會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