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3, 2009

罰不如省

罰不如省   三藩市市府為節省開支,不久前將每周清潔街道一次,改為半月一次,預算可以為工務局省回一百萬元。但據報道,由於洗街次數減少,連帶洗街時間違例泊車告票也少了,令公車局少了三百八十萬元的收入。這加減題不難計,因而有組織批評市府政策失當。若從純數字看,市府確是得不償失,但以道理計,依賴罰款解決赤字更不可取。   市府入不敷出,赤字以億元計,削減服務是沒法避免的。因為財務現實證明三藩市是沒能力維持現行的架構,不論是人員或是服務,都必得削。經過金融海嘯後,大眾都明白次按之禍,就是讓沒有經濟能力者借貸享受是行不通的。作為一個城市政府何嘗不也是一樣,有多少錢便能有多少的享受,這道理簡單不過。   可是,在不少人心中,政府就是聖誕老人,凡是市民需要的,市府都要供給,而且是越拿越多,需求永遠上升。現在是回歸現實的時候了,市府必須按市庫的能力提供服務,這包括調整服務質素及刪減公務員人數和薪酬。市府形式上是獨家經營,但亦應按商業競爭的模式運作,增強經濟效益,以最低成本提供最合理服務。      如減少洗街次數可以省錢,又不至帶來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在當前的情況下是可以接受的。至於違例泊車罰款的收入,根本就不應該列入市府的常規收入,將之作為搖錢樹更是可惡。政府服務可以收費,對居民可以徵稅。而罰款的原意是阻嚇犯法,政府為了收入而期望市民多犯法,有虧道德。可是,現在市府卻是相反,財政緊拙,便大幅提高交通罰款,完全背棄了立法的原意。這種罰款額增幅,其實是一種強行徵收的稅金,對被罰者不公平。因為他們付出的罰款並不是為了贖罪,而是在救贖政府。倒不如開徵人頭稅,全民付款填補赤字,這更公平,難道要把洗街次數增加至每周兩三次嗎?

索馬里海盜受審與國際公義反思

索馬里海盜受審與國際公義反思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以三顆子彈解救了被海盜劫持的美國船長,這是金融海嘯以來難得令美國人振奮的好消息。船長如何捨身自薦為人質,神槍手如何槍槍奪命,一夜間都被傳為佳話。事件中唯一生還被擒的海盜穆斯二十一日在紐約法庭首度提堂受審,整個事件又推向另一個國際關注的焦點。  一百四十八年以來美國法庭上的首宗海盜案件,帶來了一名從五千哩外海洋抓回來的索馬里青年被告穆斯。身高五呎二吋,體形瘦弱的穆斯被法官裁定年足十八,可以作為成年人受審,而穆斯的母親則說兒子只有十六歲。步入法庭前,穆斯面對媒體的鏡頭微笑了,但在法庭內卻又抱頭痛哭。起訴書和被劫船員指穆斯是海盜首領,曾表示過很興奮能劫到一艘美國船。辯護律師則相反,形容穆斯是一個受驚嚇和迷茫的少年,是遭成年海盜利用的受害者之一。 司法程序才剛展開,如果沒有政治力的介入,依美國冗長的法庭審訊慣例,可能要拖一段頗長的日子才會有判決。船長獲救了,全體船員毛髮未損,四名海盜中三人被擊斃了,美國政府如此高調的審訊一名遠洋海盜,都底是要發出一個怎麼樣的信息呢?「殺一儆百」?不是三名海盜已被射殺了嗎?對,但這還不夠,為了表示美國政府打擊海盜的決心,必須讓海盜們知道就算能逃過狙擊手,也逃不過美國的監獄,海盜罪在美國的量刑起點是終身監禁。此外,四字詞「司法正義」也是個不錯的答案。海盜在公海肆虐,目無法紀,美國作為世界警察,必須仗義執法,重建海洋法紀。 不怕煩瑣的司法程序,不惜付出昂貴的法庭行政費用,美國政府執意要審訊穆斯的用心顯而易見,但在彰顯美國法治精神的同時,亦意外地揭示更深層的國際公義、人性反思等問題。聯邦檢察官的目標相當清晰,就是借穆斯的判罪來震懾他的索馬里海盜同鄉。犯法者必須受到懲罰,這一層次的公義追求黑白分明,沒有爭議的餘地。至於國際公義、人性反思等的層面就複雜得多了。 在標榜和崇尚法治的美國受審的被告穆斯,來自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的戰亂索馬里。據美聯社簡單的報道,穆斯是無數索馬里赤貧家庭的其中一員,他的母親現年四十,生了十二個孩子,穆斯是長子。父親養了幾隻牲口,母親在當地賣牛奶,一家十四口每日收入才幾塊錢。他們居住的地方,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力供應。穆斯不懂英語,沒有受過教育,雖然沒有見過甚麼世面,卻對美國船員說嚮往有一天能到美國。他也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但卻能從容面對美國的軍警,在出庭時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