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December 31, 2013

包子館與辦公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做了兩件受到民眾高度關注的事情,並不是什麼新政策,而是到慶豐包子鋪吃飽子,以及在辦公室發表元旦賀詞。發表元旦講話是歷任總書記的指定動作,吃飯更是天天都做的事情,之所以習近平能引起一番熱潮,全因為打破了慣例。

  到平常百姓的餐館用餐是西方政客常做的親民騷,特別是在競選期間,到咖啡店或快餐店幾乎更是候選人的指定動作。希拉莉在總統初選第一站失利之後,到咖啡吃早餐與民眾交流,其間還流下激動眼淚,於第二站即扳回一城。看到西方政客的這些親民動作,一些網民便借之來批評中國領導人和高官們只顧擺官威。這些本來就是微不足道的批評,經一番轉傳上綱上線後,便很輕易得到「中國體制要不得」的結論。

  類似的輿論壓力本來就是膚淺和沒有多大意思的,可是長年累月的在網上四傳,在中國政府沒有具體回應的情況下,就應驗了謠言傳千篇成真理的典型例子。習近平此次光顧慶豐包子鋪,並親身排隊和端餐,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親民,而是說明這不過是小事情一宗,打破了好些人的政治幻覺。奧巴馬可以買漢堡飽,習近平也可以點菜肉飽。這些事情只能算是表達領導或元首平易近人,與管治國家的能力或政治體制沒有太多關連。


  至於選擇在辦公室發表簡單的元旦賀詞,讓全國百姓,甚至可以說全球首次看到總書記的辦公桌,有益於改變中國政府的形象。與吃飽子的道理一樣,這些平常事過去的中國領導不多做,有的甚至從沒有做過,想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沒有明白這些小事原來也有重大意義。外表頗傳統的習近平證明給世界看,中國領導人也懂公關的。

Friday, December 20, 2013

2014 大突破



  美國總統奧巴馬年底收官記者會上向國人送上一份特級聖誕禮物,聲稱2014年美國經濟將有突破性的進步。可是主流媒體對總統預言式的承諾並不太感興趣,反而力數2013年對奧巴馬來說是多麼糟糕的一年。兩者表面矛盾,但可能都是事實。

  據蓋洛普最新公佈的民意調查,巴馬的支持度僅及四成,是其上任以來的新低,與香港特首梁振英支持度相同。在此低迷民調數據之上,還要加上開局可謂一塌糊塗的健保新法,以及目前仍未肯閉嘴的施樂登,2013對奧巴馬來說可謂諸事不順。

  可是,美國政客是全靠其三寸不爛之舌生存的,既能登上白宮寶座,又豈能沒有應變的口才的呢。奧巴馬在年終記者會上一張開嘴便如數家珍的盤點2013年的政績,包括新增職位兩百萬份、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失業率五年來新低、稅收穩定至聯邦赤字減半,以及今年是美國本地石油出產首度超過進口量等等。奧巴馬總結說這代表著美國民眾的薪資增加了,口袋的錢多了。在這基礎上總統更進一步,預言2014年對美國人來說將是突破性的一年。

  在節日氣氛濃厚的十二月,總統所描繪的美好願景格外應節,也符合人們的心理需要。這就是美國政客的基本功──玩弄預期效應,在選舉運動最成功兜售預期的政客往往能順利勝出。五年前奧巴馬只用了一個單詞(change──改變),成功推銷了可作無限聯想的美好預期,結果當上了白宮主人。五年後,奧巴馬用以應對惡劣民望的手段,依然是玩弄心理預期。


   2014年果真將是美國人盼望己久的重生之年嗎?奧巴馬也未至於完全是信口開河,日前行將落任的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已明言,明年將繼續量化寬鬆,只是規模略小;財爺似乎怕民眾不明白其意,進一步表明就算失業率降至早前所謂的6.5%水平,也不會即時關水喉。此外,奧巴馬效法俄國,借積極開發能源出口帶動經濟增長,並已初見成效。經此雙管齊下,美國經濟持續向上應有一定保證。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人必自侮


  本地一家英文電視台日前在其《醜行之人》欄目上發佈了一則視頻,拍攝現場是田德隆一家正在派發免費食品包的教堂,主持在旁述稱鏡頭顯示一些人多次排隊領取食品包,然後將之出售圖利;而更可惡者是他們將售不出或不想要的罐頭直接扔到垃圾箱內。主持人結語是因為這些人的貪婪,很多有需要的人便得不到食物了。出現在片段內被指行為醜陋之人的,幾乎清一色是亞裔婦女。

  這段視頻吸引了超過一百條的評論,有的指責這些亞裔婦女;有的反指問題根源是派發食品的流程管理不當。有些網民認為片段是種族歧視;也有說醜行不分種族,不必用反歧視來作掩飾。

  《星島日報》記者也曾不止一次的報道過一些華裔把非牟利機構派發的免費食品當街求售,所以對於該電視台片段所反映的情況,確是似曾相識。這種現象也絕不是現今才是如此。筆者廿餘年剛進報社,在編輯部二樓往下望,見到街上一群華人圍著一輛派發救濟食品的貨車。當時的採訪主任立即掏出照相機拍攝,主任說這些人拿到食品後便會在街角找尋買家。為了多次領取食品包,她們會使出金蟬脫,即場換裝再排隊。想不到廿餘年過去了,同一樣的情景仍然存在,只是規模變得更龐大而已。



  對於有需要到慈善機構領取食品的人士,我們無資格說三道四,但對於浪費食品便不得不說幾句。輪候食品包的人士應按需要取用,不該有圖利之心;而慈善團體也應負上防止浪費的責任,每個人對食品的需求都不一樣,同一樣的食品包就算不被變賣,也很容易出現浪費情況。派發機構在管理上是否可多費心思,設立即時回收桶,讓人們退回不需要的食品呢?

人必自侮


  本地一家英文電視台日前在其《醜行之人》欄目上發佈了一則視頻,拍攝現場是田德隆一家正在派發免費食品包的教堂,主持在旁述稱鏡頭顯示一些人多次排隊領取食品包,然後將之出售圖利;而更可惡者是他們將售不出或不想要的罐頭直接扔到垃圾箱內。主持人結語是因為這些人的貪婪,很多有需要的人便得不到食物了。出現在片段內被指行為醜陋之人的,幾乎清一色是亞裔婦女。

  這段視頻吸引了超過一百條的評論,有的指責這些亞裔婦女;有的反指問題根源是派發食品的流程管理不當。有些網民認為片段是種族歧視;也有說醜行不分種族,不必用反歧視來作掩飾。

  《星島日報》記者也曾不止一次的報道過一些華裔把非牟利機構派發的免費食品當街求售,所以對於該電視台片段所反映的情況,確是似曾相識。這種現象也絕不是現今才是如此。筆者廿餘年剛進報社,在編輯部二樓往下望,見到街上一群華人圍著一輛派發救濟食品的貨車。當時的採訪主任立即掏出照相機拍攝,主任說這些人拿到食品後便會在街角找尋買家。為了多次領取食品包,她們會使出金蟬脫,即場換裝再排隊。想不到廿餘年過去了,同一樣的情景仍然存在,只是規模變得更龐大而已。



  對於有需要到慈善機構領取食品的人士,我們無資格說三道四,但對於浪費食品便不得不說幾句。輪候食品包的人士應按需要取用,不該有圖利之心;而慈善團體也應負上防止浪費的責任,每個人對食品的需求都不一樣,同一樣的食品包就算不被變賣,也很容易出現浪費情況。派發機構在管理上是否可多費心思,設立即時回收桶,讓人們退回不需要的食品呢?

Tuesday, December 17, 2013

山高皇帝遠


  據中國中央電視台報道,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政府眾多部門在短時間內突然集體「失蹤」,讓需要得到政府服務的民眾找到辦事處。原來州領導為空出土地作別的發展,下了死命令要有關部門十天內遷出原辦公樓。在領導的權威下,各部門急忙另覓新辦公點,有的遷到市場樓上,有的改在宿舍上班。自治州書記張政不僅草草的逼令各部門搬遷,還大建超大型新政府辦公樓。果真,十天內全都搬了,有的舊大樓更火速被推平,連一個搬遷啟事也省了。這種荒天下之大謬的事情,沒敢相信真的會發生。

  更荒謬的是書記張政在這大拆遷前不久,才接受了貴州省檢查組的表揚。檢省組由省委副秘書長率領親到自治州來檢查地方黨風廉政建設,據當地報章報道,檢查組對自治州的相關評價是:「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績值得肯定」。報道中不論是檢查者或受檢者口中都一大堆什麼「十八大精神」之類的官腔,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中國地方政務上不少問題的根源,其實有著深深的文化傳統特質。就算是在中國所謂崛起了的今天,中國人必須勇於面對其民族劣根性,或者說文化中的惡性基因。在我們的文化裡有這麼一套想法,法律是用來管束沒有權勢之人的,有權者則可以橫行無忌。於是老百姓要服從法紀,但官員則可以例外。這就是為什麼歷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拚死都要當官,因為當了官才有「真正自由」。而沒法當上官又要隨心所欲的另一道是依靠錢財,所謂有錢可以使得鬼推磨。


  這位下令政府部門拆遷的書記雖然於偏遠的地方當個不大不少的官,但對於運用權力可毫不手軟,「山高皇帝遠」的想法非常明顯。要糾正此種歪風,必須要全民教育守法,不論官民均沒有例外。光是拿下個別腐敗官員沒有多大作用,因為有更多的人正在排隊想當官。只要做到官的權力受到制度的約束,讓社會知道官權也是有限制的,社會發展才能走上正道。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強國哲學


  美國國務卿克里正在越南訪,重遊湄公河外,又與越南副總理一同會見記者。克里發言出力推銷奧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策略,說美國將致力保護越南在南中國海的權益,並宣佈贈予越南三千二百五十萬美元,用以購買新式海防艇。克里又高調點名中國,重申軍事上不承認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提醒中國不要在南海搞同一套。而越南副總理則似乎沒有克里那麼積極,發言中並沒有提到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也僅是呼籲各國要合作盡早制定海上行為準則。看來越南很明白這不過是一場互相利用的交易,表現得冷淡些可能更有好處。

  克里人到禮又到的求越南配合圍堵中國,顯露了不怎麼樣光彩的強國哲學,而這一切又可以全在克里個人身上顯露出來。當年美國為了阻止越南施行共產主義,先是支持法國殖民地軍與越南獨立軍作戰,至法國兵不好使節節敗退後,美軍便親身上戰陣,扶植親美的南越政權強阻越南統一。萬計美軍在一場事後被證實為虛假的挑釁事件後便前仆後繼的趕往越南,克里正是其中一員。越南於克里來說可是老地方,年輕的他曾經參與越戰,兩度得到藍十字獎章。曾經在越南戰場上滴血的光榮事蹟,更成為了克里後來競選總統時刻意宣傳的個人成就。

  投入大量先進武器的美軍在越南卻焦頭爛額,總統尼克遜最終決定放棄南越政權,急速撤退。但為求保持美國在亞洲的一定影響力,並某程度上抗衡蘇聯與越南新政權的結盟,尼克遜親訪中國握了毛澤東的手。一九八八年代中越發生海戰,越南海軍使用的戰艦正是美軍倉皇撤退時遺下的。對這一場發生在南中國海的激烈海戰,美國並沒有哼半句聲。


  有誰會想到,廿餘年後,曾參與越戰的美國國務卿又會親到越南,說要出錢出力的「義助」越南保護海權。說穿了,不論世代如何變易,美國始終不變是不惜一切維護自身的利益,道義與否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可怖朝鮮  

 朝鮮政府公佈了朝鮮國家安全保衛部特別軍事法庭於12日開庭審判張成澤,以張成澤陰謀顛覆國家的罪名判處其死刑並立即執行。已成新鬼的張成澤曾被外國媒體稱之為朝鮮的攝政皇,是掌實權的人物,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夜之間,張卻被軍事法庭判為「千古逆賊」。政治鬥爭從來都是成王敗寇,對於張成澤被處決本身,並沒有太多值得評論的地方,只是念到朝鮮這個國家,越來越像是一顆定時炸彈,而率先受害的將是其人民。

  朝鮮政權的可怕不在於它會殺人,也不在於舉國只為一個家族,甚至一個人而服務,而是為什麼如斯極權的封建皇朝,能如此穩定的父子相傳。獨裁政權可謂此起彼落,但都不會太長久,更多是一個強人推翻另一個強人。金家政權統治下的朝鮮,過去一直被西方認為難以持久,不到三十的金正恩接掌政權後,更有評論認為它只是傀儡,朝鮮政府的土崩瓦解指日可待。

  事實說明,單憑他是金正日欽點接班人的身分,縱使全沒有政治經驗,他依舊可以輕輕鬆鬆掌握實權,成為千人拜萬人拜的神聖領袖。也許有人會說人民都是被逼的,未必真心的崇拜金正恩。可是客觀上看,朝鮮內部的反對聲音和力量,不論是民間或是權力高層都微薄得很。


  依牛頓的理論,壓力越來則反抗力越大,從金日成到第三代金正恩,朝鮮百姓就沒有什麼好日子,連溫飽也成問題,而金家皇朝仍固若金湯,只能說是金家奴化教育和鐵腕統治的成功。地球上存在這樣一個有違常理的國家,一旦其執政者有什麼想法,其危害真的不堪設想。

Tuesday, December 10, 2013

女掌門


  通用汽車昨日宣佈委任一名女性出任其行政總裁,是美國汽車製造業首次由女性擔任掌門人,媒體都爭相報道這則創造性別歷史的消息。美國女強人在大企業的地盤不斷擴展有目共睹,矽谷好幾家科技龍頭公司的前任或現任行政總裁都是女性,在生死邊緣爭扎的雅虎也請來了一名女高管來救亡。所以,若單從性別角度,女性當上企業的一把手其實真的沒有太大的新聞價值,筆者倒因此想起了通用欠你及我的那一百億元。

  金融海嘯之時,奧巴馬動用國庫注資四百九十五億元來挽救通用車廠。總統當時提出的理由是通用關乎以萬計美國人的飯碗,也是美國經濟的支柱,絕不能讓通用倒閉。五年過去了,通用生意轉虧為盈,今年第三季度的利潤又超過了華爾街的預期。那麼,老百姓借給通用周轉的五百億元又去了哪兒呢?

  聯邦政府近年陸續出售手上的通用股票,至上周已完全沽出,總共收回三百九十億元,亦即是說納稅人在拯救通用的行動中損失了一百零五億元,這還未計算後來聯邦政府第二度補貼通用的十五億元。這些銀碼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天文數字,白宮重申錢花得值,因為如果不救通用,百姓的損失將更大。


  如果白宮所言屬實,不就等於赤裸裸的告訴我們美國是屬於誰的嗎?號稱生活在世界最民主國度的美國人民,現實卻是大企業的奴隸,還是被賣了還要替人家數錢那一種。人們替通用打工賺取生活,通用投資不善虧了,全體國民便要出錢讓它可以繼續經營。當通用站穩了之後,利潤還是大股東和高管瓜分了,欠百姓的錢的不還了,換回來只是繼續替通用打工,以及購買通用出品的權利。這還不止,我們還得說聲:「這都是值得的!」

Monday, December 09, 2013

泰式民主


  泰國總理英祿宣佈解散國會重新選舉,但反對派領袖素貼仍然不肯罷休。英祿含淚說自己也是有情緒的,更是一名泰國人,難道要她永遠離開泰國嗎?一滴美人淚能否敵得過反對派發動的以萬計街頭示威者,待國會重新選舉後便可得知。只是這種似曾相識的鬥爭模式,再次證明泰式民主的可怕,而很不幸地香港好些自命先進的政客,正在煽動香港人也來試試這種危險的街頭權鬥。

  在非獨裁的政治體制裡,不論是何種方式,政府的建立及換屆都有一定的法律程序的。英祿是經過選舉之後所產生的總理,而反對派領袖素貼卻硬要她即時下台,完全無視現行的法制。素貼為自己的奪權行為賦以一個很美麗的藉口──民主。素貼說人民才是國家最高權力,所以群眾上街要求總理下台是行使民主權力,街頭群眾選舉出來的總理將更有效管治國家。

  民主最直接的解釋是人民作主,於是從而引伸當一大批人聚集街頭及喊出訴求,便是至高無尚民主力量的彰顯。這其實不是民主,是強權才對。日前在泰國政府大樓前抗議英祿的示威者約十五萬人,如果因為他們要合法選出的總理下台才是民主,難道全泰國只有這十五萬人嗎?這些反對派示威者之所以能逼使政府退讓,是因為他們夠狠,不惜藉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甚至以殺傷人命來達到政治目的。


  中國俗語說──會鬧的孩子有糖吃。民主政治的最基本條件是敬畏制度,如果任何人只要走上街頭便可以取代法律,敢鬥敢犯法便是民主先鋒,這還能算是一個法治社會嗎?捍衛法治社會是需要勇氣的,但願為政者不要淺薄地追求偽民主美名。

Tuesday, December 03, 2013

桌面桌下


  美國副總統拜登結束在日本的行程後已到轉抵中國,儘管日本媒體吹噓拜登與安倍就中國防空識別區問題立場一致,而拜登也確實站在安倍身旁會見了記者,可是這仍然沒法改變日本在美國亞洲布局中的棋子角色。棋子永遠只能為大局服務,美國考慮到自身的利益,並沒有和應日本要求中國撤回空識區。

  在拜登日中韓三國訪問之前,各界均猜測美國對於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會否有新的舉措,而從其與日本官員的互動可見,美國的基本略策依舊。就是桌面上要做亞洲區的監護人,而桌底下則藉增強日本的軍事能力來製造地區緊張氣氛,盼收漁人之利。日本政客基於國內經濟景況及民族情意結,也甘願做美國的爛頭卒。

  安倍一直想狐假虎威,借美國的狠話來壓制一下中國,拿點枱面上的風光。可惜,不論是在白宮坐在奧巴馬身旁,或是在東京站在拜登側,美國的正副大統領就是不肯把話完全瞄準中國。拜登在共同記者會上的講話,把空識區話題夾在一大堆套話的中間,明顯是要扮低調。雖然拜登口頭上將美日關係抬得高高的,但卻又搬出家訓來撥冷水,說什麼「無心造成的對抗才是最惡劣的」,這顯然是為東海空識區降溫,淡化日本對中國「惡意」的指控。

  拜登如此謹慎的言辭,無非是想把醜人的角色推給日本,好讓自己以調解者的身分出現在北京,在習近平面前多點說話的空間。而與此同時,美國把大量新式武器擠進日本,賺軍火費之餘又加添了對中國的軍事壓力,是典型的兩手準備策略。國際間的空談是一錢不值的,美國所謂的重返亞洲就是要來監控中國,東海空識區於美國來說是絕佳的借口。


  不過,中國並不是日本,絕不可能任由美國操控。不要說中南海,連網上不少網民也看透了美國兩面派作風。拜登能否以其個人外交手段在中國得分,且看習李如何還以顏色吧。

難為拜登



  中國《環球時報》在美國副總統拜登到訪中國前夕發出語氣頗硬的社評,其中提到:「如果拜登在日本把戲演過頭,會嚴重影響他接下來訪問中國的氣氛。……
美國如果真願意增加同中國的戰略互信,華盛頓就應當釋放一些能被中國社會讀得懂的善意,尤其是在中日明擺著的領土糾紛面前,不做一邊倒的選邊站。……
如果他公開挺東京,向北京“興師問罪”,中國人決不會吃他那一套。」由此可見,拜登此行將不再是到北京小店吃吃麵條那麼簡單和容易討好了。

  就中國公佈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美日反應異常強烈,不單是口頭指責不斷,兩國戰機也頻頻闖區。美日第一波的反應大有同聲同氣之感,但因為基本利益和處境的不同,日本實在不應期望可以得到美國完完全全的支持。就在拜登出訪前,美國對東海空識區的態度已經有了變化。儘管口頭上批評中國空識破壞地方和平,但同時又不反對美國民航公司向中國報備飛行計劃。

  在拜登人到了日本後,白宮新聞辦公室發佈了有關副總統訪日的新聞稿,用詞卻顯得更微妙,文稿指出美方向中國提出兩點呼籲:「一是在如何執行其空識區的程序上要採取克制,不要增加緊張關係和導致誤判。其次希望中國要避免其他導致地區不穩定的舉措,包括在有爭議的地方,未經與受影響國家的事前協商便設立新的空識區。」這段話的基調仍然是批評中國所謂的單方面設立空識區,但行文用字卻是承認了東海空識區的存在事實。


  不過,事情並不會如此簡單,在美中競爭的必然性大環境下,美國正在精細地調較對華策略,如何利好日本這隻棋子,是拜登此行的最大考驗。日美中三國都在借拜登此行互探底線,好戲還在後頭。

Friday, November 29, 2013

識別區智慧


  中國公佈東海防空識別區引來美日的連番大動作,紛紛派出戰機急不及待的升空前去挑戰,擺出一副漠視中國防空識區的模樣。除此以外,還發動南韓和歐盟國家聲援美國的行動。至於中國,在美戰闖入後一度默不作聲,反之美國則高調耀武揚威,看似中國在自討沒趣,到底中國劃定防空識別區是紙老虎嗎?

  「防空識別區」是由美國首創,其後日本也跟進,並且多次擴大其範圍至極度接近中國領空。中國到今時今日才劃出自己的防空識別區,卻立馬受到美日歐的壓制。美日來勢洶洶,但不一定就表示勝利,因為防空識別區並不是領空的伸延,而是防空能力的具體表現。美日戰機雖然仍在中國東海的防空區內自由飛行,但中國對其監控已變得名正言順,儘管美日不承認,卻絕無能力推翻,因為監控主動權在中國。

  反之,美日的大動作倒有些反應失當。美國反對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的理由是激化地方軍事緊張關係,可是美國的具體回應方法竟是派出可攜核武的遠程轟炸機闖區,中方卻是沉靜應對,誰是挑釁者一清二楚。在美日得意宣揚自己闖入東海防空識別區後,中國才不慍不火地公佈對防空區監控的數據,至此,中國防空識別區作業便確立了。


  至於輿論方面,美國斬釘截鐵地反對實不明智,因為設立防空識別區是國家主權事務,美國以至其盟友都能設立,唯獨反對中國擁有,這是完全沒法自圓其說的。如繼續強行的反對,並兼且以軍力壓逼,美國在太平洋橫蠻逞強權的嘴臉便顯露無遺。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上,美國的反應來得倉卒欠謀略,恐是長期沉溺於霸權心態之過。

Tuesday, November 26, 2013

最緊要底氣


  政要們在公開場合面對面遭遇示威或擲物抗議,可謂越來越平常,他們的現場反應也各有自己的風格。小布殊和溫家寶同被扔過鞋子,小布殊微笑,溫總板起臉教訓。前三藩市市長布朗被扔奶油批,身手敏捷的他竟然一手把施襲者抓住並壓倒在地上。

  除了武鬥更多是文鬥,即時在活動場合突然發難高聲喊叫或拉橫額示威。胡錦濤在白宮曾被打斷講話,奧巴馬也經常遇到此情況。不過,要當面向奧巴馬示威並不容易,為了突破重重保安,年前便有多名女示威者自掏腰包幾萬元買了籌款會餐券,才成功在席間發動示威。結局當然是被保安押走,昂貴的「示威費」也泡湯了。

  對於這種偷襲式示威,奧巴馬的應對不外乎兩種,一是任由保安將示威者帶走;二是當面嚴肅地反駁。就如前天在華埠的集會上,一名韓裔青年打斷了奧巴馬的講話,最初奧巴馬本想裝作聽不見而繼續演說,後來見示威者不收口,而且又是一名青年,於是便開始反唇相稽。有人讚揚奧巴馬大度,但看清楚當時總統的面容和措辭,奧巴馬一點都不相讓,反指責喊話者幼稚。

  奧巴馬這種滿有底氣的回應方式,讓筆者想起了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應付便弱得多了。一些年青學生和政黨人員經常近距離向梁作出激烈的示威動作,梁一般的反應只是微笑。依美國對政要的保安標準,梁經常被近距離示威者擲物的情況根本不應該出現的,何曾見過奧巴馬車隊行經之處容許有示威者結集。那些佔了便宜還罵香港警察濫權的小示威者,最好也來美國體驗一下,嘗嘗衝擊奧巴馬車隊的滋味。


  至於打斷發言或當場叫囂辱罵之類,梁振英應好好向奧巴馬學習,如果不讓保安出手,自己便要硬朗的當場反駁,要有底氣。奧巴馬當日反駁韓國青年的內容並不全準確,但說得理直氣壯,先贏了氣勢。微笑不會迎來尊重,只會自找更多的挑釁。

Thursday, November 21, 2013

也談甘迺迪


  今天是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五十周年之日,美國社會對於這位傳奇總統的糾結心情依然。風流瀟灑且年青有為的甘迺迪,是美國人心目中的完美總統,他離奇遇刺,懸案至今未破,讓人們一直沒法釋懷。

  時移世易,鍥而不捨地追究刺殺甘迺迪的真相,恐怕可能已沒有很大的實際意義,某程度那份環繞住真兇的神秘感,反更添甘迺迪的傳奇色彩,成為了媒體吸引收視的絕佳素材。美國有線新聞網絡連日來便反覆在不同時段播放甘迺迪遇刺案的各類型節目,五十年前的舊片段重播又重播,彷彿在榨取甘迺迪案最後一滴市場價值。

  關於甘迺迪案深入報道和探秘式紀錄片不少,各有各的理論,卻沒法有一個權威的結論。筆者心底也有一個「甘迺迪問號」:為什麼一名美國總統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殺,竟然找不到確實的動機,連兇手和幕後主腦也眾說紛紜?如果美國總統是國家的最高領袖,到底是什麼利益能超越國家利益?甚至要採取精密佈置來除之而後快呢?

  又如果甘迺迪是因為阻礙了某種集團或個人的利益而遭殺害,那股能輕易剷除一名總統而不被追究的力量,五十年後已經消失了嗎?還是仍在為其利益而操控著美國的政治呢?英俊有為而早夭者不知幾何,但甘迺迪卻不同,他是戰後西方超級大國的權力和希望象徵,膽敢挑戰他的人到底有何企圖呢?


  甘迺迪案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思考誰在主宰美國?請別說是美國人民。這個民主大國的人民越來越沒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已經明顯不過了。美國人民的力量僅剩得每年選舉日那張選票,而這張選票除了能把權力送給政客外,再難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福祉,政客一面倒地為利益集團服務已成為美國政治體制的死結。甘迺迪之死真的死於利益集團手上嗎?

Monday, November 18, 2013

中國人不敬業

     蓋洛普調查公司本月初公佈一份世界性的調查報告,主題是調查不同國家僱員的敬業程度。報告對中國的情況作重點描述,指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經濟發展速度驚人,但調查發現僅有6%的僱員有敬業精神。報告認為這處於世界低端水平的敬業態度,將對中國領導人鼓吹的企業創新思維和擴大內需等發展指標構成威脅。

  報告定義的敬業精神是指僱員在情感上主動投入工作,以及專注於為在職機構創造價值。按報告的數據表面上看,中國一百名員工中僅有六人關心公司的福祉,這無疑不利於企業向上發展。不過,報告特別點出6%敬業率將阻礙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似乎又有那麼一點「上綱上線」。這種一份在全球範圍進行的調查,報告結論因為其全球性而先天性具有某程度的權威。與此同時,正因為是國際性的調查,其準確性便更難以掌握。以同一份報告的其他數據,同樣可以輕易地質疑所調的「中國僱員不敬業有害論」。

  該報告指出全球僱員平均敬業率是13%,其中美國高達30%,對比中國的6%確是高出幾倍。不過,有趣是日本也只不過是7%  ,這與人們印象中日本工人的專業品牌形象大相逕庭。還有,報告中以框線特別標示在中國只有57%認為目前的工作適合自己,是亞洲地區中倒數第二低。報告對此數據引伸解說是中國必須改革國企過去專制管理模式,要提升員工的地位和更好運用他們的才智。

  這種解說獨立來看是對的,但在同一圖表排在頂上,擁有全亞洲最滿意自己工作的國家是菲律賓,達 86% ,而企業創新成就有目共睹的南韓竟然排在中國之後,以55%包尾。回到報告的核心數據──敬業精神,菲律賓也高達29%,僅次於美國。

  按報告對中國「提點」的邏輯,菲律賓應該是持續經濟發展前景理想,企業創造力極高的國家才是。看官認為如何呢?

Friday, November 15, 2013

幸運蝙蝠俠


  三藩市一名患有血癌的五歲小朋友心願成為蝙蝠俠,得到一個慈善組織助他夢想成真。在市長、警察局長和大批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努力之下,三藩市忙了一整天,安排了不同場景讓小蝙蝠俠大顯身手,又是解救人質,又是飛車追兇。英文報章更是罕有地刊發號外,報道小蝙蝠俠拯救三藩市的英雄事跡。一個城市能不惜工本地討好一名病童,確是讓人感動,難怪中外媒體都爭相報道,連總統奧巴馬也叫好。

  天真無辜的小童遭逢凶狠的病魔糾纏,誰能無一點惻隱之心呢?當人們夾道向小蝙蝠俠喝采之時,希望不要為一名小童的夢想成真而過度自滿。看到網上不少讚美的言論後有點感慨,在一片溫馨之餘,更希望這股愛心能來得更加實在。不久前看到一則同樣叫人心傷的報道,加州共有近三十萬名學齡兒童是無家可歸的,他們在人身安全、健康狀況和教育前景等各方面,天天都面臨著嚴峻的威脅。

  小蝙蝠俠願望成真是可喜,更祝願他能徹底的康復。筆者無意撥冷水,只是如此大規模的愛心行動歷來罕見,趁著不少民眾大發愛心之時,希望提醒不要忘記那些瑟縮在行人道旁,或寄居在破落旅館的兒童。他們的景況沒有傳媒的隆重盛大報道,所面對的困境與小蝙蝠俠可能會稍好,但生命的威脅只是時間長短之別而已。
  

  加州以至全國無家兒童的數目在過去兩年持續上升,所謂的經濟復蘇並沒有反映到他們身上。切勿讓自我感覺良好替代了對現實的關懷。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車廂變黑廂  

 每天趕公交的上班族受生活所逼很容易成為善忘的一群。灣區捷運罷工結束後,一切便似乎回復正常,甚知有關捷運員工薪酬福利的合約卻原來還有尾巴,搞不好罷工還是有可能的。

  在不理會公眾利益情況下,捷運工會兩度罷工,終得到管理層同意了四年內加薪15.4%及年終花紅一千元的新合約。這份錦上添花的合約獲得工會會員投票接納,但到了董事局桌上,董事們聲稱發現了一條當初沒有認可的條款,目前正在計算所涉及的有關成本。如果董事局最後認為接受不了,則讓公眾成為人質的捷運工潮有可能重新上演。

  到底是什麼條款讓事情節外生枝呢?由於合約談判保密,官方沒有正式公佈,董事局今日將召開的緊急會議亦以閉門方式進行。據媒體得到消息,有關條款是與給予員工六周的家事假有關。一般估計董事局沒有膽量推翻這條款,工會再度罷工的機會很低。縱然如此,我們必須問作為公帑經營的捷運對得起納稅人嗎?其管理工作透明度符合公眾期望嗎?


  捷運是公帑營運的公共運輸系統,並不是專門為少數人提供優渥職位而設立的。雖然納稅人才是捷運的老闆,但捷運合約談判對外保密,政客為了捐款更是對工會只會一味的奉承,一直被蒙在鼓裡的竟是掏腰包買票的捷運乘客。捷運名義上有民選的董事局,實際上卻更似是黑廂作業。一個關乎數十萬乘客日常生活的公交系統,絕不應繼續被少數利益集團所操縱。

Tuesday, November 12, 2013

無情與有情  

      菲律賓飽受風災之苦,國際援助蜂擁而至。路透社昨發一篇報道指中國對菲風災的援助小得有損國際形象之餘,更錯過了與菲律賓修補關係的機會。報道指中國僅提供廿萬美元的援助,顯露了中國在南海領土問題上對菲律賓的怨恨之情。果真如此嗎?

  路透社這篇報道搬出了一大堆數字來支持上述觀點,指出日本捐助一千萬美元,而美國更是人到禮到,除了捐贈物資外,大艘航母與幾千官員亦前赴救災,連澳洲的援助也高達九百餘萬元。相對之下,中國那廿萬美元表面看來確是少了一點;可是,從而引伸的政治解讀,路透社的評述式報道就未免過於膚淺和偏頗。

  國際之間經濟援助很少不帶有政治含意的。菲律賓是美國的前託管地,又是白宮重返亞洲的重要棋子,加上菲律賓的港口本來就是美軍可任意進出的,派航母救災何難之有,中國的遼寧號能同樣受到菲律賓歡迎嗎?

  至於金錢與物資的援助,不能光看目前的廿萬元。兩年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訪問中國,受到胡錦濤以極其隆重的接待,據報道雙方簽署了七十億美元的貿易合同,其中包括中國車廠在菲投資十五億元建設生產線,另兩國又簽署了一份五年期的經濟合作協議。官式高層會談後,阿基諾更獲特別安排到福建尋根祭祖。當時華文媒體的評論是阿基諾拿著大包禮物離開北京,相信可以緩和兩國的緊張關係。

  可惜,事與願違。阿基諾回國後便加速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挑釁,就港人質被殺事件更是一直堅持拒道歉至今。就算是馬尼拉市政府有意賠償,也只是向當地華裔商人籌款作賠。中國過去向菲律賓釋出經濟互惠利益,表現出極大的善意,卻換來對方的鄙視。至於日本和美國,在是次賑災之前,便多次向菲送贈軍艦和武器,他們的所謂善意,就好比收買打手般罷了。


  菲律賓災民值得同情,但「見死不救」這帽子也太大了;反之,將救災視作為國際面子,或是收買人心的工具,這想法本質上不醜陋嗎?

Tuesday, November 05, 2013

制裁菲律賓


  就菲律賓香港人質被殺案的道歉賠償問題,特首梁振英昨日表示會,一個月內倘沒有階段性進展,將會對菲採取制裁行動。另外,立法會亦將討論制裁菲律賓的議案。不久前馬尼拉市政府通過道歉議案,並派員到香港與家屬商討賠償細則。就客觀而言,是人質事件發生三年以來最具體的進展,但為何港府和政客現在才急急發難呢?

  二零一七特首直選在前,香港政治鬥爭正不斷激化,而人質事件已成為新一波政治權鬥的工具,矛頭並不是指向菲律賓,而是對準梁振英,千方百計不放過任何機會將責任往梁身上推。也許菲總統亞基諾完全沒有看明白這點,仍然是以一貫賴皮的態度耍太極,最終可能要吃點苦頭。

  泛民政客其實最希望是政府在事件上一事無成,好作為他們長期攻擊特首的彈藥。只是想不到梁振英在印尼當面向菲總統提了人質事件,更可恨是當泛民炮轟梁在亞基諾面前軟弱之時,馬尼拉派特使到港。本來可以光用嘴巴的政客被逼要披掛上陣,並且進退出處難以掌握。一旦談成了,少不了特首的功勞;談不成,又應如何撇清自己的責任呢?於是又有政客開闢另一戰線,提出要向菲律賓採取制裁行動,這可保障一旦事情得以解決,也可以說是制裁策略之功,與特首無關。稍稍坐穩的梁振英似乎也學會了搏擊之術,在立會沒有實質結論之前,便率先提出給菲律賓政府一個月時間,否則會祭出制裁行動。

  菲律賓太不知己也不知彼了。過去三年可以拖拉過去不正面處理港人索賠,但當事件本質已完全政治化之後,不論是特首還是泛民都已沒有其他途徑,只有對菲下狠手,差別只是誰更狠一些。


  代表家屬與馬尼拉談判的泛民議員已透露了玄機,提出「制裁措施應該是對港方影響少、對菲方影響大。」下一個戰場將是鬥誰的制裁更有實效。泛民看似會兼顧菲佣顧主,港府如何能超越泛民又不得失沒菲佣不可的中產,就拭目以待吧。

Friday, November 01, 2013

美國社會不應屈服於槍械暴力


  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星期五,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的旅客可能大多在想如何歡度周末,一名廿三歲的年青小伙子希爾西亞步進機場三號大堂的安檢閘口,腦子裡想到的卻完全不是度假的事情,而是從手提袋裡取出一支軍用自動步槍,直接便向保安開火,結果造成一死三傷,而他自己後來亦被警員擊中負傷被捕。

  出了這種嚴重槍支暴力事件,經歷過九一一的洗禮的美國民眾以至傳媒,第一度反應必然會問:是國際恐怖襲擊嗎?因為涉及槍械暴力的案件在美國可謂無日無之,只要不是國際恐襲,事情的嚴重性彷彿便會大大降低,民眾和媒體都會放下心頭大石般。所以,案件發生後,記者都想方設法去了解出兇徒身分,希望從而猜測其作案的動機。

  據警方初步披露的消息,槍手是獨行俠,並沒有涉及國際恐怖活動的記錄,甚至連一般刑事犯罪紀錄也沒有。背景如此清白的年青人,怎會想到要到機場大開殺戒呢?據美聯社的消息稱,槍手曾向一名兄弟發短訊表示厭生,父親得知後便報警希望能找到兒子的下落。警方終於找到他的兒子了,只不過結局比自殺還可怖。

  雖然據說在槍手的袋中搜到一些反政府的字句,但極其量也只說理解為土產的恐怖分子。如果沒有其他海外連繫出現,社會大眾對事件的關注度很快便會消散,然後回歸到在美國已經爭論了數十年的老話題:「是人殺人,還是槍殺人呢?」媒體上的名嘴們亦將會借題發揮,支持與反對禁槍激辯也會如期上場。當然,別指望這樣的短暫爭議會有任何實質的意思。在現今美國社會只怕國際恐襲,其他的暴力都算不得什麼似的。

  所以,年初波士頓爆炸案引起在美引起全民憤慨,康州桑迪胡克小學廿六名師生被一名獨行年青人槍手屠殺,竟然絲毫動搖不了國會權貴們對槍械的支持。發生大屠殺慘案的康州迪胡克小學校舍近日開始清拆工程,因為不論老師們或家長都沒法再面對這所滿載血腥的校舍,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將之拆卸。

  據拆樓承建商說,工程合約要求工人將所有能辦別出迪胡克小學的東西都要拆毀,連磚頭都要徹底粉碎。此外,所有工程人員也簽了同意書,不能將原校舍內的情況向外透露。如此嚴厲的措施,無非是希望將迪胡克小學從人們的記憶中永久消磨掉。

  痛失子女的家長不忍再見到傷心地很合乎常理,但桑迪胡克小學的家並不是一開始便選擇逃避的,他們曾鼓起勇氣站出來,努力希望,期待遇害子女能成為改變美國暴力文化的小天使,好讓他們的鮮血不會白流。廿名可愛的小學生被槍殺,確曾喚起了全國禁槍的新一輪大辯論,奧巴馬總統語帶哽咽的呼籲國會為管控槍支立法。追悼會上,桑迪胡克小學遇害學生的家長站在總統背後,冀望慘劇能有一個較美好的句號。結果,願望落空了,國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軍火商手上。


  校舍被拆毀,一磚一瓦將被磨成粉末,我們再也看不見桑迪胡克小學原來的校舍,但同類的校園慘劇將在全國繼續上演。不久前便接連發生兩宗初中生帶槍回校謀殺老師事件,如今又有持步槍的青年在機場行兇。我們不禁要問,美國社會對槍支暴力的容忍度是否如無底深潭般,是暴力使人們已經麻木了嗎?對來自境外的恐怖襲擊是零容忍,對國內天天發生的暴力兇殺卻等閒視之,這不是價值觀念的錯位嗎?

都是槍之過


  據同學介紹,廿三歲的洛杉磯機場槍擊案的兇手希爾西亞,在學時十分之內向,四年高中期間甚少見到他跟別人交談。而據希爾西亞在費城的舊鄰居回憶,他很害羞,完全沒有一點暴力傾向,甚至沒有見過他發怒;反而因為文靜內向而遭到欺負。

  似曾相識的槍械暴力案件,也是似曾相識的槍手性格,從哥倫拜高中、到維珍尼亞大學,桑迪胡克小學大屠殺,以及昨日早上的洛杉磯機場槍案,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採取不同的立場去分析,把它說成為槍之過,或是人之禍都可以。筆者從簡單常理出發思考,如果這些在成長中形成性格缺陷的人手上沒有槍,當他們情緒爆發之時能對社會構成的傷害肯定會大大降低。

  軍火商和支持擁槍權份子喜歡說不是槍殺人,是人殺人。表面上確是如此,沒有人扣動板機子彈是不會射出去的。不過,依此說法,從源頭上遏止暴力血案便得先要去管好人,只不過應如何管才是呢?這些造大案的兇手過去都是全無暴力傾向的「弱者」,最沒有可疑的一群。

  於是,擁槍派又有一怪道理,當人人都有槍之時,便可以自保了,所以連教師也應佩槍上課。可以如此想像,如果昨日洛杉磯機場內不論乘客、安檢或機場職工,每人都佩有槍支,相信希爾西亞絕不會衝進機場內開火的。這推斷合乎常理,希爾西亞不敢了,但機場內以萬計流動人員都佩槍,倘他們之間發生爭執矛盾,再加上內裡又有幾名情緒失控者,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呢?


  美國社會如果繼續接受軍火商洗腦,繼續迷信槍支暴力,流血悲劇肯定會接踵而來。

Tuesday, October 29, 2013

懷念華促會

  美國廣播公司借兒童之口侮辱華人事件仍未有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結局,電視台透過一亞裔組織道歉,被指缺乏面對公眾的誠意;而主持人Jimmy Kimmel前晚在自己的節目中也道歉了,可惜有批評指他態度輕佻,似乎不認同事情的嚴重性。

  對於道歉是否已經足夠,社區內也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能夠使電視台和主持人有所回應,已經證明了華人社區的壓力發揮了作用,不必再吹毛求疪,所謂「得些好意須回手」。另一些人則認為如果接受這種打了折扣的道歉,只是證明華人仍沒有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真正尊重。

  姑勿論兒童辱華事件將如何發展下去,且從正面角度思考,事件不失為對一次有價值的警報。一者可以反映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態度,又可以考驗華人社區對自身權益的警覺性,別老在空想華人政治力量有多大。

  從事件剛發生起,筆者便想起了三藩市的華人權益促進會。當年筆者還是小記之時,經常會到華促會採訪。不論是勞工、教育、移民、社會福利等等,凡是關乎華人權益或名譽的事件,華促都會馬首是瞻站出來。當年僅次於華促會的華社民權組織還有同源會,也會經常就華人權益事宜有所作為。


  可是,在兒童辱華事件上卻沒有看到華促會的身影,在其網站上也找不到半隻字關於這次事件。當年華人社區遭遇什麼不不平等待遇,很自然的便會想到找華促會出頭的情況已不再。如今灣區華人的社會地位似乎都上了更高的台階,但不等於歧視問題便一去不返。

Thursday, October 24, 2013

狗死人慌


  美國彭博新聞社昨日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驚嚇的標題為:《中國已經殺了你的狗,你將是下一位》。文章中心是指六年前美國發生中國產有毒狗糧事件,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其後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到中國實地監督生產商,可是至今仍然沒法找到毒狗糧的源頭,更談不上百分百遏止同類有害產品進入美國。文章作者由此延伸分析,去年美國進口四十一億噸中國各類食品,聯邦當局顯然也沒法保證這些食品的安全。因此,六年前的事件造成五百八十隻貓狗死亡,而下一名受害者將可能是吃了中國食品的美國民眾。

  文章作者列舉了多宗中國食品安全事故以證明問題的嚴重性,連國航向乘客派送過期食品也包括在內。因而對於聯邦當局於今年八月認可四間中國雞肉熟食生產商符合美國標準一事表示質疑。文章作者用肯定的口吻說,日後肯定會有人因吃了這些中國雞肉而生病,也肯定聯邦食藥局將沒能力把關。言下之意,就是美國不應容許中國食品入口,因為美國沒有能力監管,中國作弊成風更是完全不可靠。

  這篇短論用了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眼球可想而知。文章數字和例證一大堆,似乎說服力十足,內裡賣的只不過是恐慌情緒而已。不過,這類評論文章對中國也是有好處的。過去幾年中國百姓對食品安全的警覺性急升,對政府和黑心商人都造成極大的壓力,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現在連美國媒體輿論也加入,雖然是從保護美國人角度出發,也不失為對中國食品商的鞭策。


  食品安全在任何一個社會都不能做到百分百,今年美國便爆出多宗大規模的沙門氏菌污染事件。別以為美國對食品的檢測比中國要做得更嚴密,事實是美國依賴的是人們對法規的尊重。中國食品安全條例不是特別落後,跟不上的人們的守法觀念。

Tuesday, October 22, 2013

讓中國人活下去

  美國廣播公司夜間清談節目日前一段小環節引起了太平洋兩岸的共同關注。主持人Jimmy Kimmel在節目中談論到聯邦政府關門一事,由於國會議員曾被批評幼稚,於是主持便請四位小朋友來一起討論。討論的焦點很意外地變成為:我們應該容許中國人活下去嗎?

  參加討論的四名小朋友都十分之活潑可愛,主持人的語氣也極為幽默,予人的感覺這不過是搞笑橋段。小朋友的對答讓觀眾看得開心,鏡頭內外笑聲不絕。可是,這才三分鐘的對答其實一點都不輕鬆。其中主持問到美國欠下中國巨額債務怎麼辦?白人小男童說把所有中國人殺掉。主持笑著說「這是很有趣的想法」。同桌一名非裔男童則說建一堵高牆把中國圍起來,那麼中國人便不會來(討債)了。主持再問一名貌似是亞裔的小女孩,我們應該還錢嗎?女童說:「不要」。

  主持又問:我們應該容許中國人活下去嗎?四名小朋友齊聲回應,有的說應該,有的說不應該。金髮小女孩質問說要殺死所有中國人的男童說,他們都死了誰來借錢給我們呢?

  此短片被配上中文字幕,引起了中國網民的熱烈討論,有的說童言無忌,也有的說這反映了美國人的惡毒本性。

  對於小孩子的戲言成年人大可不必嚴肅指責,但也不能如主持人這般嘻嘻哈哈的輕輕帶過,即時糾正是必要的。如果說這只是追求搞笑效果,則便是製作人的責任了,是他們應同「殺掉所有中國人」是幽默的。稚子無知,已成年的製作也一樣無知嗎?「我們應該容許中國人活下去嗎?」這問句已經遠遠超越了人類道德的底線,更不要說拿這來向小孩子發問了。


  而整件事最令人震驚的並不是男童衝口而出的妄語,而是這段對話竟然與美國的國際戰略有著驚人的吻合,分別是:發動戰爭、封鎖圍堵和養敵自保。所以,別小看這幾名小朋友,白宮幕僚和華府智庫也不過如是而已。

Monday, October 21, 2013

星星之火


  美國著名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中國引發了一場火辣辣的公開大辯論,事源中央電視台日前深入報道了星巴克在中國被指謀取暴利的問題,指出星巴克咖啡在中國的定價比美國要高出三分之一。一些國內媒體發表了所謂學者專家反批評央視的評論,網上挺巴批央的聲音也好不熱鬧;而《環球網》昨天發表了挺央視的評論員文章,你來我往的議論,星巴克真的火上加火了。

  不論是以何種理由挺星巴克,基本上不能否定的兩點事實,一是星巴克的定價在中國遠超過歐美;二是依該公司自己的財報,中國及亞洲區的利潤率最高。中國實施的是市場經濟,星巴克有絕對的定價權,而市場的接受能力更是定價的最重要因素。只要中國人繼續願意出高價錢購買星巴克產品,星巴克是沒有理由不維持高定價政策的。

  一些親西方評論員對於央視針對洋品牌很是惱火,卻不明白他們這種護洋的心態,正是中國主流官方媒體近期連串消費報道真正的用意。星巴克在華謀暴利只是最新鮮的例子,不久前也點名歐洲高檔車和奢侈品,去年也有專題揭露外國連鎖場賣的暴利手段。這些報道表面上是揭露商家的不良經營手段,更深層次是讓國人反思崇洋心理,進而告訴這些外國大企業,中國百姓不是愚蠢的搖錢權。


  美國政客過去多年來一直告訴美國民眾不要沉迷中國產品,要愛美國用美貨。全美以至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最近也作出回應,表示將增加店內美國產品的比例,以示愛國。可是,同類情況放在中國,卻總會有那麼一批中國人出來站在洋企的立場發話,就如新華社評論文章呼籲從債限危機思考去美國化,復旦大學的沈丁立便急急的撰文《世界從來未被美國化》。所以,別再說什麼中國沒有思想自由了。

Thursday, October 17, 2013

順民可欺


  灣區捷運工潮又陷入僵局,至截稿之時,工會方聲稱今日起將罷工。數以萬計的捷運乘客將苦無地鐵可坐,而受罷工影響的還有其他出行人士,各類公交車勢將更擠迫,公路堵車加劇也應是意料之中。這全因捷運職員對加薪百分之十二的方案不滿意,便不顧老百姓寸步難行。這極其霸道的所為,卻沒有激起乘客們的集體抗爭。任人魚肉而不反抗,竟然發生在最強調人權的美國社會。

  捷運工會要求的不合理路人皆知,不少民眾都認為捷運職工是享有金飯碗而不知足。工會方說過去幾年沒有加薪,因而要求加薪幅度要追回這差額。自金融海嘯,多少加州人失去房子和工作,又有多少人被減薪或被逼轉任更低薪的工作,為何獨是沒有特殊技能要求的捷運工人會認為年年加薪是必然的呢?

  不過,局面弄至如斯地步,也真的不能全歸咎於工會,百姓也有很大責任。捷運是納稅人以稅金和車票供養的,身為老闆的市民百姓,怎麼就沒有向工會強烈表態反對罷工呢?又為什麼沒有要求政府採取行動保護乘客使用捷運的權利呢?工薪貴族罷工,百姓受累為何只會啞忍?

  早前,領取最低工資,兼且大多沒有醫療福利的快餐店工人示威要求加薪,同樣沒有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支持,反而有電視台評論員指快餐店工人不知足。華爾街財閥掠奪了無數美國勤勞百姓的財產,但佔領華爾街運動竟然沒有任何政客出面支持,連參與的民眾也寥寥可數。以至最近兩黨政客為黨派私利而不惜讓聯邦政府關閉,除了民調數字反應百姓的不滿之外,並沒有見到民間有任何具實的抗議行動。回應了民意調查員的問卷,就算是表了態嗎?


  我們的社會真的病了!不知不覺之間,美國民眾都成為了順民,受著不同的利益集團支配和剝削而默不作聲。究其所以,極可能是因為我們被洗腦相信自己已經活在全球最美好的國度裡,自以為再沒有什麼可投訴的了。就算是內心感到不滿,但安逸慣了,抗爭的勇氣亦早已消磨殆盡。這正是溫水煮蛙的道理,慢慢地,人民失去了反抗的能力,都成了順民,社會自我糾正的力量也將蕩然無存。

Tuesday, October 15, 2013

誰最可笑


  香港無線電視台本周推出一齣名為《法外風雲》的新劇集,首集開場便是法庭審訊戲,由飾演律師的陳豪(演李名揚)和黎耀祥(演余英偉)對壘,案件是一宗關於豪華遊艇退貨的民事訴訟。黎代表歐洲造船廠,陳代表內地富豪羅波。電視台網站介紹劇情寫道:「庭上英偉以風趣幽默的說詞,讓在旁聽席的觀眾都不禁嘲笑羅波,因被大眾指他的品味低俗,是個暴發戶,令羅波甚感尷尬。」

  究竟羅波如何「品味低俗」呢?余英偉在庭上列舉船了廠商應羅波要求而訂製的獨有設施,包括24k足金的蹲廁、名貴木材做的財神像神枱,擺放著兩千年歷史的青銅香爐、以及在甲板上建有不透光玻璃麻雀房,而麻雀枱則備有跑車避震器。余英偉在庭上質問羅波時說:用足金還可以理解,但點解(為什麼)要是「蹲廁」呢?然後又問船上點解要供奉財神還要點明火香?余在總結說羅波又要出海又怕曬,要打麻又怕大浪,諸多不合理的要求。在這連串質問的過程中,旁聽席此起彼落的傳出嘲笑羅波的聲音。

  由阿燦年代以來,香港影視作品中嘲笑內地人的題材不勝枚舉,所不同者是當年笑「阿燦」寒酸無知又貪婪,現笑羅波有錢土氣沒文化。此等歧視性質的題材無非是「憎人富貴厭人貧」的心態反照。只是當年嘲笑大陸新移民為阿燦之時,港人還可算是底氣十足,如今挖苦羅波,則恐反曝沒有自知之明。

  不說別的,就談編劇。「蹲廁」可笑嗎?這讓我想起《阿Q正傳》中有這樣一段:「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裏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
這也是錯的,可笑!」筆者在香港土生土長,時下流行所謂集體回憶,那麼蹲廁也應是其中之一。嘲笑國內人使用蹲廁,編劇的無知幼稚表露無遺。還有關於財神和青銅香爐,編劇交代是羅波為保出海平安。藉拜財神來保海事平安,這倒是挺新鮮的,至於畫面上那具所謂青銅香爐,金光閃亮的現代樣模,稍有常識都應知道萬不能來充當兩千年古青銅器具的。


  昨日中國首條跨省地鐵開通了,由江蘇昆山一小時可直達上海市中心。當中國發展已一日千里之時,如港人仍然只在窄小的空間裡自我陶醉,再不必問誰會笑到最後了。

折 運



  連月來在灣區捷運罷工陰影下,乘客們都成了人質,而綁架他們的正是一幫收入超出職務技能等值的捷運員工和高管。對捷運而言,乘客既是付鈔買票的客戶,也是繳稅補貼捷運經費的納稅人,捷運上上下下憑什麼可以為私利而拒絕服務呢?

  以公帑建造和經營的灣區捷運,性質屬於公共服務,其社會功能重要性雖不等同於警消,但其對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經濟的影響一點也不輕。捷運工人罷工所侵害的不單是乘客的利益,更讓整個社會亦蒙受損失。

  一份低技能要求而年薪可達七至八萬的工作,早已是灣區不少工薪族所羨慕也趕不及的好差事,可是發動罷工的捷運工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要求加薪理由是過去幾年並沒有調過薪,而高管們的薪酬更是比他們優厚,捷運總經理的年薪便高達三十萬元。

  沒有打工仔不希望高薪厚祿的,不過於公營和私營機構工作是有本質的區別。在私營機構謀高薪要看個人的本事,以及公司的財力和經營理念。於公營機構而言,則是公眾利益優先。公營機構的宗旨是為市民大眾提供服務,公務員的薪酬水平必須與公眾的利益掛鉤,任何拿公帑自肥的行為都應被禁止。

  捷運最近每年有盈餘二至三億元,但這並不是捷運創造出來的財富,不論是員工或是管理層都不應視之為可以瓜分之肥肉。單純就營收而言,捷運是持續虧蝕的,所謂盈餘是來自政府不斷增撥的補貼。加州失業率仍然高企,普遍民眾經濟條件變差,捷運僱員沒有資格將納稅人的血汗錢直接撥入口袋,縱使是合法,也超越了道德底線。


  捷運都成了「折運」了,政府仍不果斷作為,立法者更是投鼠忌器,難道民眾便應任由魚肉嗎?立法禁止捷運罷工刻不容緩。

Friday, October 11, 2013

借貸王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柏克萊加大經濟學家耶倫出任聯邦儲備局主席,股票市場反應一片唱好,主因是耶倫暫時表面上不主張美國退市,亦即是說美國將會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印鈔票。便宜錢氾濫是華爾街的最愛,這是可想而知的,但國際市場似乎也對美國不退市感到無比的欣慰。早前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暗示美國可能退市,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了好一陣子,財經評論員都忙於分析美國退市帶來的世界性衝擊。如果說美國退市是壞消息,現在繼續印鈔,自然便是好消息了。天下沒有比此更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當在本國貨幣面臨持續貶值的危機,該國國債的價值也理應受到沉重打擊,如再加上這個政府是需要不斷巨額借債度日,幾重因素加起來,這樣的國家絕對是在瀕臨經濟崩潰的邊緣。這情況正就發生在美國,可是結局卻很不一樣。美國國債已高達十六萬七千億元,而美元在七十年代已經失去了黃金支撐,美鈔的價值全憑對美國政府的信任。美國繼續大量的印鈔,按理美元將會貶值,但因為美元已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美元在國際有承托力,美元的可能貶值對美債的銷路因而也沒有重大影響。美國欠債如此沉重,持有美債的國家本不應樂見於美元貶值,但聯儲局堅持量化寬鬆,卻又竟然成為市場的利好消息。


  凡此種種畸形現象,皆因國際經濟對美元陷入不能自拔的依賴。美國國會兩黨為國債上限爭得面紅耳熱,對國內釋放出來的信息是美債一旦違約,但會對美債評級有負面影響,從而危害至國家經濟。與此同時,也是向全球示威,提醒大家美元的重要性。持有美債的國家也不願意看到美債降級,在期待美國國會如此批准繼續借貸外,也準備好繼續買美債。如是,聯儲局便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印鈔了。這樣的借債超級大國,只有美國能做得到。

Thursday, October 10, 2013

公義底線


  台灣馬王之爭是月來的熱點新聞,一般認為馬英九慘敗了,表面上也確是如此。馬英九最初以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涉及司法關說,隔海要求王金平迅速回台說明。未及王正式反應,馬便啟動程序要開除王金平的黨籍。這招非同小可,無異要終結王在國民黨內的政治生命,更可能造成立法院的動盪。長話短說,在馬施出重拳後,卻發現被擊中的竟然是馬英九自己。

  一大群政客不分藍綠的站到王金平一邊,法院判國民黨開除王黨籍無效,名嘴倒馬聲音此起彼落,示威群眾也如影隨形般追著馬英九要求他下台。招架乏力的馬英九在雙十慶典上仍要尊稱王金平為院長,媒體計算了慶典過程中馬共五度與王握手。馬輸掉了官司、人氣和面子,還被牽扯入竊聽和泄密疑案中。

  逐漸,媒體和公眾的焦點都在圍觀馬英九,評頭品足;而王金平則瀟洒自在,怡然自得。沒有人再提起什麼司法關說了,彷彿馬才是罪人似的。目睹如此怪現象,真的叫人震驚。法治之地,對於在位掌權者涉嫌干預司法公正,可以視而不見;最起碼的基本是非沒了,餘下只有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關係。馬王之爭赤裸裸的顯露了台灣黨派的政治現實,政治私利比什麼都優先;只要符合個別政客的政治利益,公義是沒有底線的。


  所謂的民主政制或代議政制,只不過是追逐權位者的小圈子遊戲。美國國會也是如此。據美聯社最新民意調查,美國國會的支持率僅剩下百分之五,即是說九成五的國民不滿國會的作為。可是兩黨仍天天熱熱鬧鬧地為健改和國債爭論不休,議員們的遊戲已經徹底與民眾脫軌,只不過十一月到來,選民還是乖乖地會到票站去投票。誰是民?誰是主?

以夷制華


  香港大學剛任命了四十餘年以來首位非華裔校長,中選者是英國一間普通醫學院的院長馬斐森。堂堂香港大學迎來一位被指為二三流水平的無名學者做校長,輿論以貶佔多,有的批評馬斐森「無知、無能、無心」;也有說:「次等英式大學迎來一位英國鄉下佬校長,不驚喜,也不失望」。在高度泛政治化的香港,校長任命自然也逃不過政治的洗禮,只是對壘雙方換了位置。

  不久前上任的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被學生會指其政治思想「親中」,遭遇學生多次圍堵,學生會更表態不支持任命,要求由學生選派新校長。馬斐森雖然被一些學者和時評人批得一錢不值,但學生代表則滿意人選決定,因為馬斐森表示會保護參與佔中的學生。「政治審查」逐漸成為了大學校長們頭上的一把刀。

  不是嗎?港大校長出缺是因為現任校長徐立之不願意續約。徐立之乃國際知名學人,學術地位與聲望均遠超過馬斐森,為何港大沒法留得住人才呢?說到這裡便便不可不提到李成康了。前年,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到港大出席活動,港大政治系學生李成康與幾名同學到場示威,被阻擋在警戒線外,因而發生了所謂李成康哭訴被警員「非法禁錮」事件。事件迅速升溫,學生連場集會,校長徐立之忽然間被推至風暴中心,遭受學生面對面的公開批鬥。自此一役,徐校長灰頭土臉,心生去意也應是意料之中。可笑是事後經調查確實,原來當日李成康等人並未被限制自由,在場戒備的也只是大學保安而非警員。


  一名學生的政治騷,竟然能拉倒了一名大學校長;如此凶險的職場環境,其吸引力可想而知。表面上彷彿在爭取政治自由,現實卻是製造了學術界的白色恐怖,這絕非是香港高等教育之福。又一說指由馬斐森出任校長,可得以夷制華之效,原來好示威一族見到英國人會給相當面子,港大今後可免受政治干擾,回歸學術了。如果上述此言確實,叫人情何以堪呢!

人在人情在


  美國因為兩黨劇鬥而導致聯邦政府局部關閉,據說總統奧巴馬為了留守國內故缺席每年一度的亞太經合會議。這已經是連續兩年美國總統沒有出現在亞太經合會議。重返亞洲是奧巴馬的主要外交策略,一再重申自身在亞洲領導地位的奧巴馬,因何一再缺席呢?

  今年缺席的理由是處理政府關門事件,二零一一年沒有到俄羅斯與會則宣稱是與民主黨總統提名大會太接近。黨代表大會提名於奧巴馬的政治生命攸關重大,而在政府關門之際總統外遊,恐遭共和黨非議,這兩個理由都十分充分。所以,論理奧巴馬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不過,美國一些媒體卻有些「太監比皇上急」的樣子,多間媒體都報道說奧巴馬失場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佔了便宜,《美國今日》一篇報道更小心眼地指出,在元首大合照環節,作為奧巴馬代表的美國國務卿克里被編排到後排右側最偏的位置,一不留神便連人影也看不見了。報道說美國受這般待遇都是因為奧巴馬缺席之故。去年希拉莉代表美國出席,拍照站的位置稍好些,是後排右側尾二的位置,邊上還有台灣領導人代表連戰,今年克里身邊可真的無人了。

  果真是人在人情在嗎?也許吧,但回想前年,奧巴馬在亞太經合會上八面玲瓏,雖非主辦國,卻儼然以主人家的身分出現。不但如此,奧總還高調地在會上公開另起爐灶,宣傳由美國倡議成立,卻唯獨不邀請中國參加的「泛太平洋伙伴協議(TPP)」。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核心是要在亞洲地區壓倒中國勢力的擴張,

TPP原先的排中用意明顯,可見美國期望假以時日,TPP或可完全取代亞太經合會,而美國也成為必然的主人家了。是誰不給誰面子?靠邊站的是克里還是另有其人?可能還是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