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議會文化

議會文化

  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威爾遜高聲叫罵總統是說謊者事件持續發酵,本來威爾遜已經道歉,奧巴馬亦大方的表示接受,並說人誰無過。可是,國會內部份民主黨議員認為不能如此輕易便放過威爾遜,要求提案正式譴責。為什麼被罵的當事人都不再追究,而議員們反而咄咄逼人呢?台面上的理由是威爾遜違犯了議事規則,台底下的理由是改選在即,民主黨欲借力攻佔多一個席位。

  威爾遜和他的競爭對手都因為這次叫罵事件而得到更多的政治捐款,知名度也大幅提升。在民主黨著手立案譴責後,威爾遜態度也轉為更強硬,索性做一名「打奧英雄」。這多少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民主黨不造文章,威爾遜大概也不會以曾經當面罵總統為榮。

因為美國的議會政治文化講求表面的禮數,就算是政敵或有實質的利益衝突,在公開場合都會保持一般的客氣,選舉的即場辯論偶有火花也只不過是少許「言語暴力」。美國的議會政治非常成熟,政客明白要達到政治目的把事情辦妥,在公眾面前鬥嘴是沒有多大意思的,鏡頭以外閉門交易才是實際。美國政客間沒有永久的敵人,當然也沒有長久的朋友。所以,威爾遜在議會內叫罵是十分出格和罕有的行為,道歉認錯本是必然的。

台灣政治雖然說是以美為師,但議會內「動口動手」是司空見慣之事,議員在座位大罵沒有什麼大不了,甚至發生過有議員鎖上大門不讓議長進場事件。至於香港的立法會,一小部議員也以台灣為師,衝前指罵政府官員,掉東西、罵髒話全都來了。美國議會在這方面有很不一樣的文化,似乎比較整潔文明,但這可不等於美國政客更正派,分別可能只是政治手段高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