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uly 14, 2014

問道於盲


  香港中學文憑試放榜,有十二位考生獲得七科最高成績,社會上習慣稱他們為「狀元」。過去每逢放榜後,媒體均會採訪狀元們,報道他們的學習心得和前途規劃,但今年各媒體爭相報道狀元們對佔中的看法。十二位狀元中十一名都回答了記者的佔中提問,僅英皇書院的麥志鏘拒絕回答,原因是「與放榜無關」。僅憑此回應,麥同學可稱之為狀元中之狀元。要求未成年且沒有投票資格的中學畢業生就高度政治敏感的佔中問題表態,到底有什麼實質價值和意義呢?校園泛政治化的推手是誰呢?

  香港社會目前政治狀況並不是向民主邁進,只見日益氾濫的民粹主義。有朋友用凶險來形容今天的香港,原因是觀察到理性思維逐漸被窒息,取而代之是盲目的群體壓力,社會的多元性受壓逼轉向單聲道。從每年任意灌水的所謂遊行人數,至無從認証的「公投」人數,無不是以量替代思考。

  政治搞手出於不同目的做騷在所難免,香港問題惡化至今天的地步,主要是這批政治搞手不單在政治圈活動,並且長期控制教育界和傳媒。前者為政治運動提供衝鋒隊,後者藉鋪天蓋的單向輿論,黨同伐異,在社會上造成一片白色恐佈。尤甚者,香港一些媒體工作者完全忘卻新聞工作客觀無立場的基本原則,記者編輯親下火線為政黨宣傳,很大程度上扼殺了普羅市民的知情權。

  以十二狀元談佔中為例,更像是有人試圖利用狀元的口來為政治運動加油添柴。狀元考試成績優異,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政治見解有任何指標性或指導性意義,問他們對佔中的看法,還不如問在中環工作的環衛工人。再加上不同媒體按自身的需要節錄狀元們的語錄,失真程度成疑。

  佔中如果真的是那麼理直氣壯,就讓敢擔當有成熟思想的成年人做主力吧,何必要把佔中火撥向中學生。被廣泛引述聲言支持佔中理念的協恩狀元陳詠妍,自言不看新聞,但支持佔中反抗不義法律。一名對新聞時事毫不關心的中學生,用什麼基礎來論斷基本法是不義之法。年青人對事物的認知很容易受潮流文化影響,佔中於今大抵已成為年青群體中的另一度潮流,其基本原理與追韓劇相差不遠。可是,經媒體一輪的報道,狀元又無端成了佔中的宣傳大使。


  民主的核心元素是理性,不是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