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March 28, 2007

養而不教

養而不教

甘肅一家三口到港追星,父親因耗盡家財後,仍沒法為追蹤劉德華十六年的女兒取得單獨會見偶像的機會,氣憤之下在香港跳海自殺身亡。事件令人震驚,普遍都會認為這是一個病態家庭,但事件卻可讓我們反思現代父母的某種更普遍存在的心理缺憾,與楊家的分別,也許只不過是程度上而已。

  楊麗娟不上學不工作地追星十六年,無疑是一種需要治療的心理病。而雙親變賣家財陪女追星,甚至最終自盡,也是極端有問題的。相信不少人會起疑問,為何楊女父母沒法糾正女兒的問題,反而陪著她沉淪呢?其實,於現今世代,不論是中國大陸的獨生子女家長,或是在美國自由國度的華裔家長,喪失管教子女能力日漸普遍。他們沒法橫眉,只會俯首為牛。家長無法成為子女成長期的行為榜樣,其角色更多像是子女的隨從和物質供應者。

  孟母三遷是為了培養兒子的志氣,但現代社會的一些家長卻只知滿足子女的要求,卻不敢批評或干涉他們的行為模式。本應是主導性的父母角色,變成為被動的待從。這種角色與地位的易轉,為社會養育了一批心智行為並不健康的下一代。

  生養容易,教育則是另一回事。如何為人父母,再不是生而有之的能力,而是需要學習的技能。越來越多家長感嘆不懂得教育子女,不知道應如何與他們相處。美國社會有所謂「父母學問」,專門研究為人父母之道,但在中國人的社會,相比在這方面卻落後得多。華人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不盡相同,不能照搬美國主流社會的理論,這方面空洞仍需要努力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