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再談玩具

再談玩具

  「中國玩具」繼續成為美國的熱門新聞,昨日主流媒體以中國政府對玩具事件的回應作為新發展消息報道,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更親自到了佛山香港玩具商自殺的工廠採訪。美國玩具公司回收市場上的問題產品雖然受到廣泛的報道,亦引起了消費者極大的不安,但對於事件的基本狀況,仍然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中國商務部昨日就玩具問題發表了聲明,大致是強調中國政府已認真地進行整治,並且會繼續提高出口品質管理,也重申中國出口玩具大部份是按照外國客戶的標準而製造。就內容而言,商務部的有關說明完全沒有問題,但卻並不是最佳策略。由中國政府出面回應,正中西方媒體的下懷。不論是玩具或是其他被指被有問題的中國產品,西方媒體一貫的報道手法是將之說成為中國政府出了問題,彷彿這些產品都是由中國政府直接生產似的。

  消費產品是民間企業的範疇,中國奉行市場經濟快要卅年了,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的貨品,除非是國營企業的出品,否則,在追究責任時,應先指向個別有關製造商,而不是政府。目前,西方媒體有一個極其怪異的現象,不論是民間或是商界層面的中國事務,一律都將之拉向政府層面,要中國政府概括承擔。以回收含鉛玩具為例,首要承擔責任的應當是下訂單的美國公司,貨品是由他們設計,用料是經由他們同意,成品的檢測最終責任也是經由他們審批收貨。當這類貨品出了問題時,為何要期待中國政府出面回應呢!美國生產的汽車經常會有不同規模的回收,從來沒有聽聞要求白宮發言人出面說明。

  今日的中國經濟已經很大程度對外開放,特別是製造業,能夠成為今天世界工廠的地位,主力還是外資。因為過去製造業水平的落後,中國國企或民企的產品有未符合國際先進標準,是可以理解,也應該改善的。但外商投資或主力承接外國訂單的企業,產品責任結構則完全不同,例如美國玩具或歐洲品牌的手機,它們是掛著自家歐美品牌的產品,品質的把關又怎能全推卸給只是依方生產的中國工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