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June 09, 2009

繁簡休兵

繁簡休兵

  大陸提倡「識繁用簡」,馬英九建議「識正書簡」。雖然兩方用詞有些分別,但共識其實是繁簡共存並用。繁簡之爭由最初的學術之爭,到後來成為政治對立象徵,幾十年來沒有停止過爭論。兩岸領導人能作出繁簡並行的共識,在多個層面都是一大進步。

  其中最鮮明的是兩岸撇開了政治意識形態的角力。過去台灣政府以正統中華文化的保衛者自居,對於大陸使用簡體字,一面倒撻伐。進而令到使用簡體字彷彿成為政治立場表態的方式。用簡體者便是左派,相對書寫繁體便是「正義之士」。借字體來作政治表述和鬥爭,是另類的文字獄。而在中國大陸,雖然雷厲風行推行簡體字,但若干古籍的出版,一直都有保留繁體,對於繁簡問題,也採取較實用主義方式對待。

  現在大陸開始逐步恢復兼用繁體,並且主張學習繁體,除了可以理解成為兩岸統戰的手段外,更值得重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繁體字不單是一個政治符號,它更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所繫。中國經歷過馬列文化的洗禮後,近年醞釀成一股強大的傳統文化復興力量。有如年青女教授于丹藉講解《論語》而紅遍中國的一批新學者,中國文史哲等文化類節目,在全國各電視台大行其道。就是連中國的領導人在重要公開場合,都要來一兩句古典詩詞或古人名句。

  相對而言,台灣政客仍是將繁簡體的政治綑綁在一起,當馬英九說「識正書簡」後,便立即受到強烈批評,於是馬又改口說書簡只是針對大陸人,不是要台灣人學簡單。不論是借字體來攻擊政敵,或是以之作為對抗大陸的工具,這種「文字獄」都是相當幼稚和不設實際的。當大陸都推行識繁用簡之後,認識和兼用繁體字的人數將以億計,而台灣全島才不到三千萬人,「正體字」還能作為的台灣的政治符號嗎?再者,中國經濟的實力提升了文化力量,於經商和生活文流,懂簡體字對台灣人在大陸只有好處而沒有害處,又何必封閉在狹隘無益的政治口水戰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