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March 19, 2015

變臉政客


    政客變臉如家常便飯,剛獲連任的以色列總理內坦雅胡剛精采地表演了一齣。過去他曾表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但在連任選戰期間,為了鞏固右派票源,又公開的說他反對了。至當選之後,又向媒體放話說並不反對有朝一日巴勒斯坦可以建國。政客為什麼能一再出爾反爾而的呢?答案是因為效益太大,太具吸引力了。

  靠選票掌握權力的政客,明白在選舉前必須講一些能幫助吸納選票的話。而且,政客很明白選民也只是在選舉前才會最關心政治,當選後做了些什麼不太重要,選舉前的言行才是關鍵。

  以上這些都是所謂民主選舉的一般常識而已,但反過來可以讓人們反思整套以選舉當作為「民主」的政治制度。從現實操作中,越來越證明選舉與民主沒有必然的聯繫。如果我們將「民主」定義為人民主導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方向,普選可以保證一人一票,但卻並不能保證民主。因為候選人隨時可以放棄選前的競選承諾,直至下一輪選舉期近,他們又重覆選民愛聽的說話。如是循環,人民是主,抑或政客是主呢?


  在這種政治制度之下,人民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掌握任何權力。只有人民的期望受到尊重,社會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得到照顧,才是民主得到彰顯的時候。如果選票只帶給政客權位而不是人民的利益,再公開透明的選舉,也不是實在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