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3, 2008

一席之差

一席之差   美國總統大選擂響了戰鼓,奧巴馬「旗開得勝」。奧巴馬的勝利帶著相當大的震撼力,特別是傳媒報道角度,紛紛在提示奧巴馬的勝利給希拉莉帶來重創,彷彿她大勢已去似的。製造出這種脫離現實的氣氛,與太多人期望希拉莉失敗有著極密切的關係。   有明文法規的民主選舉,勝負是客觀的事實而不應是情緒或氣氛。昨日的愛荷華州民主黨初選,奧馬巴的總得票率確是顯著領先希拉莉,但得票百分比在初選機制裡的重要性不是絕對的。參選人除了要得票率外,更重要及實惠的要贏得多少名代表席位。   在全國民主黨黨代表大會上要贏提名,必需在4051名黨代表中取得簡單多數票的支持。愛荷華州被分配了57個代表席位,昨晚的選舉只決定其中45個的分配,其餘12席是不經選舉指定當然代表席位。經過空前激烈的選戰,奧巴馬在愛州得到16席代表,被形容為慘敗的希拉莉利獲得15席,得票率比她多的愛德華茲因計算程式,反而只得14席。      此外,全國黨代表大會裡約近兩成的代表是當然代表,他們擁有同等的提名投票權。這些當然代表是各級黨領袖、黨民選官員及全體民主黨國會議員。就目前已表態的代表中,包括昨日愛州的席位,希拉莉暫時得到175席,奧巴馬75席,而愛德華茲則有46席。在擁有超過百名代表名額的十一個大州,希拉莉只在奧巴馬的家鄉伊利諾沒有優勢,其餘各州都領先十至卅六個百分點。      因此,在現階段便要營造希拉莉敗陣的氣氛,實在是言之尚早。而且,倘若真的其他各州選民受愛州的氣氛影響而改投奧巴馬,也只能證明民主選舉的非理性本質而已。

野玫瑰萬千寵愛 首仗初選有多重要

野玫瑰萬千寵愛 首仗初選有多重要   三日便是總統大選年的初選首仗,戰場是以野玫瑰作為州花的愛荷華州。兩黨參選人在愛州卯足拚勁,廝殺得完全不留情面。特別是民主黨三位領先的參選人,在愛州投放的競選資源簡直是不成比例地過大。估計希拉莉和奧巴馬各用去二千五百萬元,相當於他們四分一的選舉經費。愛德華茲的投放表面上比前兩位少,只有一千五百萬元,卻相當於他籌款所得的一半。除了金錢,三人還得奉上大量時間。有評論員笑謂如在愛州餐館吃早餐,隨時可能會有總統參選人相陪;打開電視、收音機或郵箱(傳統的或電子的)或走在街上,撲面迎來的就是競選廣告。為求爭取時間接觸選民,汽車已嫌太慢,希拉莉在愛州以私人直升飛機代步。   愛荷華州自1972年代起便成為全國第一個進行總統初選的州份,但風頭搶過同樣提早初選的新布罕爾什州,似乎還是首次。愛州位於美國中部,人口二百九十八萬人,估計會出來參與初選的民主黨選民約十三至十六萬人,共和黨這邊則預算有八萬至十二萬人到場。這些數字應如何理解呢?試以三藩市去年沒有競爭性,平淡不堪的市長選舉為例,八十萬人口的三藩市,有約十五萬名選民投了票。為了愛州這十萬多一點的選票,參選人值得下如此重注嗎?愛州果真是兵家必爭之地? 先讀一點愛荷華的基本資料。愛州的籃球、足球和棒球都沒有職業主隊。經濟成績倒有些亮點,玉米和豬肉產量居全國各州之首,佔全國總產量近兩成;黃豆、牛肉和鮮奶等也產量豐富。工業方面,食品加工業是最大企業,其次是農業機械;愛州盛產玉米,近年成為研發新興植物燃料的重鎮。如此依賴農業為主體的經濟模式,與美國東西岸的政治中心州份極不相同,在全國也不多見。以二零零六年為據,愛州人均年入三萬三千元,全國排名卅。一千強企業以愛州為總部的不到十間。   愛州的小鎮風味濃郁,近九成城市的常住人口在三千人以下;農莊面積不斷擴大。愛州人九成二是白人,拉丁裔(4%)、非裔(2.3%)、亞裔(1.4%)屬少數。愛州沒有移民問題,因城市發展而產生的社會問題也不顯著。以農業為主的愛州只會在總統大選期間才會成為全國焦點。      簡樸的愛州初選採用傳統的黨團會議(caucus)方式進行,操作形式也非主流。民主黨的黨團會議以腳投票,沒有選票。選民依居住地分區在選舉夜到指定會議地點「站票」,支持同一參選人的選民要站在一起,由選務人員點人頭作算。得票不足與會人數一成半的參選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