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une 07, 2007

六四反思

六四反思

  《成都晚報》在六四日刊登了一則向六四死難者母親致敬的小廣告,雖然廣告面積只有一支香煙的大小,卻引起軒然大波。四川省委追究責任,《成都晚報》副總編輯及另外兩名編輯被炒魷魚。這種秋後算帳的舉動,說明了六四政治敏感度仍是極高的。出現這樣一則廣告,沒有官員不敢不採取某些行動。離開徹底解除六四禁忌,相信仍有一段時間。

  六四事件於中國歷史上將有何意義和價值,十八年後的今天仍然未能有結論式的判斷。不過,所謂歷史評價,是看某一獨特事如何影響時局的發展。十八年後,中國在政治和社會上在那些層面或方面受到六四事件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題目。

  回顧六四事件,這似乎很複雜和敏感的議題,它所涉及的主要範疇其實只是公民示威集會權力,與政府維持公眾秩序的權責。八九年的學運參與者最初是行使憲法保護的集會權利,但政府對於影響公眾秩序的集會,有權予以管制,也是政府的權責。

  民主大國──美國也是如此,警察驅散或拘捕示威者是司空見慣之事。民意表達和公眾秩序兩者之間是要有平衡的,問題只是政府在維持秩序時的手法是否有侵害公民的其餘個人權利。美國的示威者有的會被警方起訴擾亂公安,但也有示威者控告警方濫用暴力侵害公民權。誰勝誰負,則由法院作個案處理。

  六四發生了,十八年後的今天,中國經常發生民眾集體示威的維權行動,也有警民流血衝突,在某程度上,在性質上其實與六四事件是沒有分別的。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最近在類似事件發生後,官方都必然會調查官員的處理手法,一些地方公安高層會被追究責任。今日的中國官員對於處理官民矛盾,比十八年前已不一樣了。

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

  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在香港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明顯是在提醒香港的一些政客,「一國兩制」的前提是「一國」,而香港的泛民主派則齊聲以「兩制」反擊,指責吳的言論會影響高度自治信心。

  公民黨的吳靄儀說,不希望中央官員的言論影響市民對高度自治及司法獨立的信心。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也有類似的說法,指吳邦國的言論會影響巿民及國際對香港司法獨立的信心。到底「一國」大,還是「兩制」更重要呢?在香港好些仍未能接受回歸事實的政客和人士心目中,當然是「兩制」比什麼都重要。不過,沒有「一國」作為前提的「兩制」,與獨立又有何分別呢?這正是梁家傑在參選特首時提出特區首長官員不必中央任命的思路來源。

  泛民主派不能接受吳邦國指特區權力全由中央授予的說法,是因為他們沒法接受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各省市政府有多少權力,也全然由中央決定,香港的泛民主派並沒有表示不滿。因為他們認為香港有其特殊性,與其他省市不一樣。中央政府事實上也沒有否定香港的特殊背景,所以才有鄧小平當年五十年不變和一國兩制的政策。目前中央與民主派的分歧,只是在於對香港「特殊性」的認知的差距。

  中央政府透過基本法賦予香港一套不同於內地的政制,也維持香港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不變,卻堅持對從殖民地身分回歸的香港行使主權。因為,回歸最大的意義也是主權的誰屬,令香港重新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只是一些不能接受主權回歸,及眷戀殖民地生活方式人士,至今仍然試圖用各種方法否定中央政府可以對香港行使主權。他們嘴巴不講,實質是在搞港獨。

  不過,這批港獨人士卻很古怪,他們只要求掌握香港的行政實權,但卻沒有打算去承擔真正獨立所連帶的責任,如防務和國際外交。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和不成熟的,既要煽動香港人拒絕接受中央政府的存在,但又要中央擔當香港的保護傘。只求否定中國的宗主地位,卻又沒法提出什麼是香港獨立主體地位,如台獨人士的台灣共和國主張。香港沒有獨立的條件,這是連民主派大老也知道的,但硬是不放棄爭取完全脫離的中央的管治。這種斬件式的獨立,除了在社會製造分裂,影響下一代有全整的國家和民族認同,還有會其他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