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丁果批龍應台文章
丁果批評龍應台北大演講——對龍應台北大演講的商榷 丁果 中國大陸知識分子對民主中國的願景與憂慮 台灣民主需要「深化」而非「神化」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受邀請到北大百年紀念講堂演講,講題是「文明的力量」,副題是從鄉愁到美麗島,引發了現場的轟動以及海外媒體的熱議。但因為演講內容呼籲民主改革,呼籲文明崛起,觸及中國現實政治的神經,因此國內媒體報道不多。我為龍應台感到高興,那就是她終於可以在北大公開演講,她可能不在乎大國的崛起,她可能不在乎「血濃於水」,但她一定在乎她在北大的演講,因為當她出版那本在海外暢銷,但在中國大陸被禁,以家族史個人史的方式,在中共六十週年大典時顛覆大陸「主流歷史論述」的《大江大海—1949年》,她就擔心,她在大陸的「言論自由」,會否被打折扣?她來溫哥華演講的時候,對我說,她希望也能在大陸暢所欲言地進行這樣的公開演講,如今,她做到了,而且是在中國的政治中心,在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在互聯網的時代,大陸媒體即使不敢刊登她的發言,網絡也會傳播她的信息,因此,不用擔心,她的演講,將會引發全國震撼。 沒有人懷疑,龍應台的這篇演講,感人至深, 這由北大學生的眼淚和掌聲作證;也沒有人懷疑,龍應台揭示了中國發展的一個「困境」,那就是民主改革的滯後;更值得高興的是,龍應台在海內外一片讚揚中國崛起的輿論中,慧眼獨具,質疑富國強兵的現代化路向,提出了「文明崛起」才是真正崛起的重要命題。 但是,瑜不掩瑕,龍應台從鄉愁到美麗島認同的心路歷程,真實感人,令人信服,但是,在用美麗島折射中國夢的時候,卻發生了偏差。 這種偏差的最大體現,就是龍應台對台灣民主化過程的簡單化總結,藉著民主化的概念,將台灣夢「神聖化」,並把台灣畸形的民主化過程視為是大陸民主化的必經之路,把目前複雜的兩岸之爭簡化成民主和獨裁之爭,這將嚴重誤導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誤導兩岸關係,也將誤導中國的下一代精英,因此,不能不提出商榷。 首先,龍應台在定位台灣民主化的時候,用錯了比較的基準。 在整個演講中,龍應台邏輯地闡述了自己從虛幻的反攻大陸的「中國夢」,轉變到認同台灣島的理由,那就是台灣的民主價值。這沒有任何的錯,問題是,當檢驗台灣民主體制的時候,不能用大陸的威權專制來做比較的基準,民主和不民主,沒有可比性。台灣的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