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October 05, 2009

集體利益

集體利益

  中國國慶盛大閱兵巡遊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不論是正式的報道或媒體上的博客文章,有一個論點幾乎是一致的,就是指中國閱兵不論多完美,但不准許「普通百姓」參與,只是領導人在孤芳自賞,是中國政府恐懼人民的表現。

  上述的報道觀點可能來自兩個源頭,其一可能是因為西方媒體習慣了必須用負面方式報道中國,因此總要找些可以批評的落墨點。大規模的封街,以及需要受邀請才能觀禮,西媒及部份港媒便利地引用「自由人權」等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念批判之,不必花什麼深度採訪功夫,便能完成報道。

  另一個可能是出自對中國國情的無知。這裡所說的國情包括六十周年國慶典禮的意義、活動維安的需要,以及中國民眾對國家活動態度。因為對中國的不了解,因而報道便沒有深度,甚至對事物作出錯誤的詮釋。

  六十周年大閱兵與美國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感恩節梅斯百貨公司大遊行可不能相提並論。一甲子(六十年)於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大慶的日子,長者要做大壽,國慶也肯定要更隆重,這是文化因素。再者,這也是一個總結和交成績單的時候,人如是,國家也如是。所以,國慶典禮要呈現的一切,並不是為領導人而辦的,也不是單為首都區民而辦,而是讓全國老百姓集體感受的。所以,追求典禮活動盡可能地完美進行,不單是現場參與者的光榮,也是所有透過電視觀看的百姓的集體光榮,這份量遠超過個別想看熱鬧的民眾能否走到長安街上。

  因此,對於參與的理解,如果認為必須所有老百姓都能圍觀(姑且不論這客觀技術操作上是不可能的),那是較膚淺的參與。現代中國是由一個赤貧弱國發展起來的,目前仍算不上是發達的國家。先由集體的利益出發,進而普及逐步完善個人利益,是一個發展的階段進程。觀看閱兵而心生光榮感,這便是一種參與,並且是更深層的參與。反之,就算是登上城樓,如只是把自己當遊客,仍不能算是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