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November 12, 2013

無情與有情  

      菲律賓飽受風災之苦,國際援助蜂擁而至。路透社昨發一篇報道指中國對菲風災的援助小得有損國際形象之餘,更錯過了與菲律賓修補關係的機會。報道指中國僅提供廿萬美元的援助,顯露了中國在南海領土問題上對菲律賓的怨恨之情。果真如此嗎?

  路透社這篇報道搬出了一大堆數字來支持上述觀點,指出日本捐助一千萬美元,而美國更是人到禮到,除了捐贈物資外,大艘航母與幾千官員亦前赴救災,連澳洲的援助也高達九百餘萬元。相對之下,中國那廿萬美元表面看來確是少了一點;可是,從而引伸的政治解讀,路透社的評述式報道就未免過於膚淺和偏頗。

  國際之間經濟援助很少不帶有政治含意的。菲律賓是美國的前託管地,又是白宮重返亞洲的重要棋子,加上菲律賓的港口本來就是美軍可任意進出的,派航母救災何難之有,中國的遼寧號能同樣受到菲律賓歡迎嗎?

  至於金錢與物資的援助,不能光看目前的廿萬元。兩年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訪問中國,受到胡錦濤以極其隆重的接待,據報道雙方簽署了七十億美元的貿易合同,其中包括中國車廠在菲投資十五億元建設生產線,另兩國又簽署了一份五年期的經濟合作協議。官式高層會談後,阿基諾更獲特別安排到福建尋根祭祖。當時華文媒體的評論是阿基諾拿著大包禮物離開北京,相信可以緩和兩國的緊張關係。

  可惜,事與願違。阿基諾回國後便加速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挑釁,就港人質被殺事件更是一直堅持拒道歉至今。就算是馬尼拉市政府有意賠償,也只是向當地華裔商人籌款作賠。中國過去向菲律賓釋出經濟互惠利益,表現出極大的善意,卻換來對方的鄙視。至於日本和美國,在是次賑災之前,便多次向菲送贈軍艦和武器,他們的所謂善意,就好比收買打手般罷了。


  菲律賓災民值得同情,但「見死不救」這帽子也太大了;反之,將救災視作為國際面子,或是收買人心的工具,這想法本質上不醜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