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rch 22, 2011

網民妙論

  日前在本專欄裡談到與一名香港小伙子的對話,該年青人說中國很「恐怖」,因為沒有言論自由。很明顯小伙子不是中國網站的常客。在中國互聯網上的論壇、微博和博客裡,對中國政府一本正經地批評、謾罵、諷刺的言論,可謂如滾滾長江水。在今天的中國,不乏批判或謾罵,缺乏的只是充實的內容和深度,或甚至基本可信的事實。

  在微博裡有這一位網名:「意薪壹億」的網民寫道:「廢除一黨專政也許會給國家帶來動亂,也許還不如現在富強,但至少民眾會享受到更多的人權,我們會活的很輕鬆、自由。」

  從「意薪壹億」的言論字裡行間,可見是一位「民主政制」追求者,主張結束中國一黨專政。不過,筆者怎麼也想不明白,活在一個既有動亂又不富強的國家,人民生活又怎會十分之輕鬆自由又有人權呢?

  另一位叫「歷史袁老師」的網民寫道:「美國總統去各州履行公務,不但所有的費用都由自己掏腰包,州長還不得出面陪同。因為州長是本州人民選舉產生的,總統升不了他的官也降不了他的官,所以他不會放下本職工作去陪同總統,更不會拿本州納稅人的錢去『盛宴款待』總統。」

  此貼引來八百多條評論,以讚揚美國政治清明民主,及因而對比貶評中國官員的佔絕大多數。讚賞美國否本屬見仁見智,但若基於袁老師貼子的內容來讚美,則甚是荒誕。首先,美國總統從不會自掏腰包出門公幹的。反之,總統出巡經費可是一門龐大開支,並且絕對保密,地方政府還得支付維安費用。當年三藩市便曾經向白宮追討過總統到訪的警力開支費用,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

  至於說因為州長是民選所以不用去見總統,這也是不懂一般政府運作才會說的話。見不見總統或能否與總統吃飯,並不是地方官說了算的,一則要看總統是否有興趣,其次要看有沒有政治利益。袁老師和意薪壹億代表著一種頗悲哀的現象──中國一些網民對民主的理解十分膚淺,個別對美國的崇拜並且已經到了宗教性質的迷信程度。

殺還是不殺

  在聯合國173議案的名義下,西方聯軍向利比亞政府軍連續發動了三天的空襲,其中最觸目的是在第二天的空襲,導彈命中了利比亞強人卡扎菲的住所,明顯是一次斬首行動。聯國議案高舉保護平民的義旗,應是在防止利國平民受傷害的情況下聯軍才能動武的,那麼炸死卡扎菲是否也屬於保護平民的行動之一呢?

  1973議案背後的主力國是法國和英國,其次才是美國。半島電視台報道,法國官員對於應否以卡扎菲為攻擊目標說法互相矛盾,似乎未能統一口徑。英國明確表示卡扎菲是合理目標,可是美國國防部長和總統一再重申,不應該以卡扎菲本人為攻擊對象。到底該殺與不該殺,為何三大巨頭沒有共識呢?發動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之前,連被襲擊國元首是否列作打擊目標也未能確定,聯盟可靠度成疑。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殖民勢力退出中東和北菲,取而代之的是美國。但美國與歐洲殖民主義國家不同,對外軍事行動更講究名正言順,至少是表面或文字上的,聯合國的議案便成為最便利的工具。不過,此次西方國家出兵(目前僅限於空襲)利比亞,雖然同樣取得了聯合國議案,但主導卻不是老大哥美國,而是法英兩國,其中法國更是急先鋒。

  法國國內經濟不景氣,失業問題嚴重,明年便要競選連任的總統民望不足四成,又被卡扎菲的兒子追討政治捐款,借一場必勝的仗來提振選情,絕對是可以理解的。而利比亞的石油出口主要是供應歐洲,英法等國急欲擺平卡扎菲,好穩住石油供應,這也是歷史以來慣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