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與視野
香港一些文化界人士近日發起公開聯署反對高鐵西九龍總站,矛頭直指政務司司長唐年。司長究竟所犯何罪,遭到大字報式的批判呢?聯署宣言開宗名義便引述了司長自己的一番說,作為陷文化人於不義的「罪證」。
宣言引述唐英年說:「我經常和香港文化界的人士說,如果你們認為西九文化區的觀眾只是香港的700萬市民,就大錯特錯,發展眼光太短淺。請你們放眼遠看,將來廣深港鐵路開通後,廣州來香港只是48分鐘,每10分鐘就有一趟火 車,從車程上看與從香港沙田、大埔、荃灣到香港市區,基本上沒大差別,因此我們的觀眾群至少是廣東加香港,大約6000萬居民。」
聯署宣言則認為:「必須靠珠三角有錢觀眾來撐的西九文化區對香港文化發展沒有幫助。……第三,香港文化界強調,西九文化區必須以香港本土藝術發展及本土觀眾為主,內地及外國旅客為輔。」
高鐵西九龍總站的爭拗有文化、保育、經濟和民權等多個焦點,但隱潛在背後的真正爭論是香港有必要與內地如此親密地接「軌」嗎?這令我又想起多個月前香港有線電視一個財經節目對中國內地推廣3G市場的嘲笑。女主持說自己都不用3G,但在中國政府近似強制下,內地百姓不換也得換。另一講者則取笑中國自行研製的3G制式是土炮。節目討論要點是連香港也不需要3G,中國搞什麼呢?與所謂文化界的宣言一樣,這種論調都帶有強烈的「本土」特徵。
說來也奇怪,香港在脫離殖民地後才忽然興起了「本土主義」。保護地方文化原本是美事,但沒必要因此而侷限更廣闊的視野。當以仍採用2G為榮的財經名嘴在取笑中國推銷自製3G之時,中國其實已推出自行研發的4G制式,並且申請成為新一代無線通訊的國際標準,傳送資料的速度是3G的五十倍。中國現在已成為全球準4G網絡設備的第二大供應商。中國電訊業眼看的不單是國內十三億人的市場,而是瞄準了國際龍頭的位置。
甚麼是香港的未來?大力發掘及培養本土意識?抑或搭上中國走向國際的便車?也許有人會認為這說法不對,香港本來就是國際城市,已經夠國際了,要要的是「反樸歸真」。那麼,假設內地越來越國際化,而香港日漸本土化,這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