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aturday, February 18, 2012

中港為何矛盾(一)

  「中港矛盾」成為近年香港的一個熱門議題,由表叔阿燦到蝗蟲,由搶奶粉到搶產房,由東鐵零食到反自駕遊,忽然間似乎中港之間有數不盡的矛盾,更有港人在報上刊登港告說「忍夠了」。到底矛盾何來?又應如何面對呢?「中港矛盾」到底是一項真議題,抑或是偽議題呢?

  一大堆的所謂矛盾可粗略歸納成兩大類,其一是資源類;另一類姑且可稱之為「順眼」類,意即是純粹因看不順眼而起的爭執;這兩類之間又互為因果。要理清什麼是中港矛盾,必先要逐一清晰羅列所謂的矛盾點,分析事理對錯,排除情緒因素,才能更深入明白這些矛盾是否成立,以及如何解決。

  以雙非孕婦為例,經常聽到大陸孕婦令到香港孕婦沒有足夠床位,但如果從統計數據和政府政策分析,便會發現沒有預約的大陸孕婦衝急診室產子的新聞雖然很搶眼球,但論個案其實是極少數。大部份到港產子的大陸孕婦都是有預約的,造成床位不足與港府部門的政策規劃失當有關。所謂資源被搶佔,完全是港府可以調節的狀況。

  至於奶粉問題更是奇怪,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貿易港,出現某些商品供應不足情況理應是短期偶發問題,為什麼會「惡化」成為兩地消費者的矛盾呢?在全球經濟不景的今天,向來公認機靈過人的港商,該歡迎也來不及,出現斷供情況應是一項快樂的煩惱。說香港奶粉都被大陸人搶購了的講法很不合邏輯。

  其餘如大陸生佔了港生專上大學學額、港商店只會招待大陸客因而待慢「自己人」、開放大陸客自駕駛會污染香港空氣、自由行人數過多弄髒了本地公共設施等等,表面上都似乎是資源問題,卻其實都是看不順眼而已。

  因為如果說中港矛盾是因為香港資源被侵蝕,相對於香港從中國大陸所取得的實質資源利益,目前炒得最熱的幾項所謂「利益」矛盾,根本細微得不成比例。例如,港人每天飯桌上的魚肉疏菜、飲的東江水、港人以大陸為基地設廠做生意或工作、更不要說公認救活了香港零售和旅遊業的自由行。還有香港被選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以及與廣東珠三角經濟圈的結合發展等等,香港從中國大陸取得數不盡的資源好處。

  中港的更頻繁互動中,香港是佔盡了便宜,而之所以部份港人會心懷怨懟,其根源是心理不適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