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10, 2007

鐵票新義

鐵票新義   香港立法會補選剛落幕,表面勝負已有定論,深層次的各方得失則有待細審。於香港政制民主發展來說,此場選戰充分反映了香港選舉文化的特徵及毛病,如有理性的後續文章跟進分析,可讓人反思民主選舉在操作過程中的陷阱。   在選舉前及選舉日,不斷在傳媒聽到「鐵票」一詞。有一位慣性被邀請作評論的大學教授在電視台訪問中說候選人葉太有「鐵票」,而泛民支持的陳太只有「空中票」,言下之意是指陳太因票源不穩定而勢危。說對方有「鐵票」絕非恭維,是陳太陣營對葉太陣容的攻擊武器;不斷指責葉太有「鐵票」,是指她在建制派的護航下,有鐵一般的固定票源。而所謂「鐵票」,是一批不公平、不正義、非心甘情願、受幕後黑手支配的「骯髒」票。一有風吹草動,這類「骯髒」的票源及選民便很容易被醜化。真想不到「鐵票」在香港竟然成為一個具污衊性的用詞。   何謂「鐵票」?撇掉感情色彩,純依內容而言,大概是指早有傾向性、且立場異常堅定的選民,這些選民會不論外間選戰如何,也會「鐵定」把票投給理念相同的某個大群體所推出來的候選人;這類選民,正規一點的叫法是「候選人的基本盤」。每一位候選人都會有自己「鐵票」或基本盤,分別是「鐵票」的規模大小有別而已。葉太有「鐵票」,另一候選人何來也有「鐵票」,而陳太當然也有「鐵票」。「鐵票」與「基本盤」,是同一個概念、卻不同情感色彩的敘述。選舉中不少「學者」用鐵票來形容葉太的票源(在區選中則用來形容民建聯的支持票),卻用基本盤來形容陳太及泛民的得票,看來「學者」們在用語上既不夠學術,也稍欠中立。   再者,按過去投票往績顯示,港島區是泛民的大票倉,長期穩佔六成選票,陳太執掌泛民帥印出戰,她的「鐵票」應比誰都要多才是。說陳太的票是在「空中」者,是政治常識不足,抑或為告急催票埋伏筆?不得而知。   把一個簡單及中性的、形容票源的政治術語歪曲使用,並無端賦予負面定義,是低檔次的選舉操作手法。而反過來看,擁有「鐵票」本來不一定是惡事,「鐵票」的多寡反映候選人或團體的基本政治取向有多強的認受程度。泛民拿「鐵票」大造文章,把支持葉太的選民描繪成為沒有主見,任由擺佈的選民,其實是從根本上否定了民主選舉。泛民大將不是經常以「維護民主,捨我其誰?」自居嗎?怎能惡意貶低選民的政治取向。民主的真義是人民有自由選擇權利,認為陳太所得選票比葉太的票「民主」,完全是愚民及虛偽的。   在美國的選舉夜,經常會聽到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