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 2011

毋忘國恥

鳳凰衛視最近播放一輯關於義和團的紀錄片,其中第八集講有以下一段內容: 旁述:時八國聯軍大概分為三個陣營,最窮凶極惡者為沙俄,志在併吞東北,因此它在國內要儘量示好中國…另一陣營則為德法日意等瓜分派,他們對中國的領土野心遠大於商業利益。最後一個陣營是英美兩國,兩國要的是市場,要和中國做生意… 民間學者(雪珥):在甲午戰爭之前,英國已經佔了中國對外貿易的 70% 。所以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再也沒有對中國採取過高壓政策,它所有的政策就是扶持中國政府,幫助中國進行改革,英國的利益,在於中國的安定團結,在於中國政府的穩定,在於中國的主權完整… 旁述:美國視中國為太平洋的盟友,它害怕歐洲國家瓜分中國。 7 月 3 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就照會列國,請與之保持和好,使中國獲得永久安寧。 《重讀晚清六十年》作者端木賜香: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文化,美國有一個理想主義。它的理想主義就是推廣它的文化,這是它跟日本俄國這些國家,像英國就是經濟利益,它不想這麼多。 看到這段容時腦子忽然有點痛,一時間沒法子理解製片和受訪專家提出的觀點和論述。率先對中國動武以維護其鴉片生意的英國,在專家口中竟然改過自新,去扶持和關懷中國政府,維護中國的團結安定。而美國又不知什麼時候成為了滿清的盟友,一心只求向中國推廣美國文化,一點不感興趣中國的經濟利益。 講述晚清與列強關係的歷史,不能抽離整體時代背景。於現代而言,國與國之間做生意是平常事,一個願賣一個願買,就是這麼簡單,但卻不能與列強與滿清做的買賣相提並論。當時的所謂中西貿易是在不平等條約一則又一則的特權下進行的。英國人帶著戰艦來做生意,除了傾銷鴉片,還控制了中國的海關稅收。再者,英國已佔有香港,又逐步在侵蝕中國西南的領土。所以,這不是一般的貿易,是資源掠奪。 至於旁述所提到的 7 月 3 日美國照會,是指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第二次通報。照會內文確有旁述所說的內容,但編導卻完全沒有交代「門戶開放政策」的背景,它並非為義和團之亂而制訂的。早在此幾年,美國商人便一直向總統施壓,促其保護美國商人在華的利益。美商眼看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唯恐被歐日列強所壟斷。於是,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各國保持中國向所有國家開放,不容任何一國壟斷。義和團事件後,各國在華勢力出現新一輪爭奪,於是美國又再一次提醒各國不能忽略美國的利益。 還要說一點背景,當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