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October 18, 2011

如此評論

  近日看到兩則不同新聞的評論,兩位評論員的觀點都無不令人拍案稱奇。

  第一則新聞是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被兩輛汽車先後輾過,而其後又有十八名途人行經血泊之中的悅悅,卻沒有一人伸出援手,直至一名拾荒老婦將小悅悅抱起求救。整個意外及途人見死不救的過程均被街道的監視鏡頭拍下來,在網上廣傳後引起普遍民憤,甚至連美國媒體也有報道。

  不論是媒體評論員或網民,對小悅悅事件最直接和常見的評論是指責人性的冷漠,首先是肇事司機不顧而去,更可惡者是路過小悅悅身邊的十八名途人。公眾紛紛感慨及譴責人性的墮落,國民經濟生活改善,個人道德和公德心卻蕩然無存。不過,廣州時事評論員司馬春秋卻說:「此類事件根源在於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要杜絕這類事,關鍵在於從政府層面給予保障。」

  評論員不想拾人牙慧是人之常情,但在小悅悅事件中不批無良司機及冷漠途人,卻批政府搞社會保障不力,真的是匪夷所思的邏輯。可是,這類社會大小事情都是政府錯的評論,卻在中港甚是流行。

  另一則新聞是疑似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的私人帳簿在網上流傳,其中內容顯示黎自2005年起對香港泛民政黨的大手筆捐款,每筆均是二三百萬元;而最引人關注是前天主教港區主教陳日君曾收取黎兩千萬元款項,教區則指沒有此記錄,應是私人收取的捐贈。

  傳媒大亨是泛民超特大金主,引起一片熱議,紛紛質疑媒體和個別政黨的密切利益關係。學者蔡子強則想出替泛民和黎智英辯解的新奇理由,蔡稱:「一個人的捐款可以佔一個政黨收入的大部份,顯示出政治現實的悲涼。公眾應該想想,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蔡又指在美國流行的個人小額捐款在香港難以普及,所以泛民未來在籌款上仍有困難。

  蔡教授真的自以為有三吋不爛之舌乎?得到金主長期以百萬元計捐助的政黨,到了蔡口中竟成為可憐的受害人,還要責成公眾反省,彷彿是社會對不起領了千萬元捐款的政黨。蔡還要補充指在香港難籌集小額捐款,意指民主/公民黨接受動輒二三百萬元的捐款是有必要的。可是,民主黨副主席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卻說籌款沒有問題,在兩場群眾活動各輕易籌得一百萬元。蔡教授若早知民主黨如此回應,大概也不必費盡心機想這古怪的護航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