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June 22, 2012

洋馬甲


  中國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日前播出專輯主題為《商場流行『洋馬甲』》,內容指出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比以前講究,買東西不但傾向品牌,尤其是喜愛追逐洋品牌。而商場上也充斥著越來越多外國品牌。但經記者深入調查發現,中國商場內琳瑯滿目的外國貨,很多原來都是土產貨披了一件洋外衣而已。

  記者指出一個名叫「尼諾費雷」專櫃,其展示牌、產品上的吊牌還是企業宣傳畫冊,都清楚地印著「意大利」的字樣,並聲稱這品牌已有150年歷史。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該商標是1996年才在中國登記的,持有人是一家中國企業,是徹頭徹尾的中國貨。

  不論成衣、化裝品、旅行用品或家具,全中國都勁吹著一股「假洋風」,至於形成這歪風的主因,不能都怪責製造商和經銷商,消費者才是罪魁禍首。表面上是假洋貨的受害人,其實就是假洋貨的推手。據記者指出,相類似的貨品,洋品牌要比國貨貴幾倍,甚至幾十倍。最雷人的是當記者問為何國產貨要冒充洋貨,售貨員老實不客氣的說:「崇洋媚外,不都是這句話嗎。」除此之外,記者亦發現商場內的店面都沒有中文字,店員解釋說商場規定不准用漢字,因為使用英文或其他外語會提升商場形象,看上去高檔些。怎麼中國使用漢字就低級了,那到國外搞孔子學院有用嗎?

  這輯新聞專題反映的不單是虛假商品問題,更是國人虛弱的民族自信心。有人可能認為中國產品屢屢出現嚴重問題,才是失去消費者信心的主要原因。不排除這是其中因素,但也許只不過是崇洋的順手借口而已。因為如成衣之類的商品,就算是真正的外國著名品牌也多是中國生產,根本不存在產品安全問題。

  消費市場反映了崇洋風的普遍性,若只限於此,那問題可能還小一些。可是這種媚外心態卻還波及學術界、文化界和政界。所謂取長補短,中國發展本來就是滯後,學習西方先進經驗是必須的,但達到「崇」與「媚」的地步,便是民族靈魂沉淪的問題。試看日本,過去都說日本人特別善於抄襲和模仿西方,但日本人同時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認真。網上隨時看到中國人在咒罵自己國家和文化,這種自賤的奴才心態在日本是難以想像的。

  昨日在天涯論壇上才看到一則貼子標題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希望神九掉下來》。今天中國需要的不是「普世」價值,而是中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