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與小巫
中國正在舉行兩會會議,西方媒體最感興趣的內容莫過於中國的國防開支預算。中國政府宣佈新一年度的軍費將對比去年增加12.7%,《洛杉磯時報》指兩位數字的增長勢必引起全球的關注。西媒喜歡強調中國的軍事野心和對鄰國,甚至對美國的威脅。倘單單看增長幅度,似乎真的頗驚人,直追美國新年度國防預算的13.3%增長。如此說,中國的軍事開支真的快要趕上美國了嗎?中國好戰嗎? 對比增幅是分析中國軍事開支的其中一個角度,但並不是至關重要的。要剖析一個政府用兵的態度和政策,還應觀察更多數據。美國2011年度國防開支為7210億美元,而中國是915億美元,不及美國的一成三。如果說中國軍費足懼,那大手筆7000餘億元又應如何看待呢? 除了對比開支的絕對值外,項目開支比例更能說明問題。在新年度預算,中國國防開支佔國民總收入(GDP)的1.4%,而美國則是4.7%。作為對照,總理溫家寶增加了中央政府對教育的投放,佔GDP的4%;美國的聯邦教育預算僅達GDP的0.6%。上述的比重差異,可以看到政府對軍事與教育的輕重緩急。 溫家寶上周與網民對話時便指出,人才是中國的崛起真正指標,因此他大幅提高了教育開支,在工作報告上還特別強調要推進素質教育。於美國而言,人均教育水平比中國要高,雖然美國中小學十分之糟糕,但大學水平卻是世界一流的,可能不必如中國般猛增教育經費。不過,奧巴馬明白到美國要增強國際競爭力,也提高了教育撥款。可是軍費與教育經費的懸殊,可見維持無可匹敵軍事強國地位,依然是美國重中之重。 美國國策的最高指導思想是──不惜一切維持世界絕對領導地位。這已成為一條不歸路,無論國庫多空虛,要付出多大的社會成本,或國際環境如何轉變。而要完成這越來越不可能的任務,超強的軍力便成為白宮最後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