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June 01, 2010

功夫+熊貓

功夫+熊貓

  周立波在他的海派青口秀曾問過這樣問題:「功夫是中國的,熊貓也是中國的,怎麼功夫熊貓就變成美國荷里活的呢?」這個引起哄堂大笑的笑話,刺中了今日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最關鍵問題。

  早前到中國廣東了解經濟轉型政策的推行情況,中央政府給廣東的新任務是產業重整和價值提升,從勞動密集的加工業轉向自主研發。這套最初叫做「騰籠換鳥」的新經濟政策,在推出初期引來爭議,連香港一些大學的經濟學者也認為在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出口已面臨壓力,更不宜推動產業轉型。而月來引發熱議的富士康事件,卻引證了廣東經濟必須要調整,這也是為什麼汪洋書記在四月中旬提出,廣東必須要變,拒絕轉變是不可能的,連慢轉也不行。

  脫離低端生產模式為何如此逼切呢?自中國推動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GDP一直領先全國,在國際經濟逐漸回升,出口有所改善之時,為什麼就不能讓珠三角繼續做世界的加工廠呢?如果有全面跟進廣東的地方政治新聞,會發現汪洋的工作不是只有經濟建設,他相當的精力放在社會事務上,特別是拉近城鄉的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過去卅年的發展,讓珠三角地區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但整個廣東並未全面受惠,甚至出現較凸出的發展不均衡現象。要全面讓廣東人民享受較接近的更優質的生活,低利潤的來料加工已不足以維持和推動社會的進步。富士康雖然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加工廠,但在產業技術層次,已跟不上廣東的整體發展需要。中國要進步,廣東要持續發展,單靠從五百至七百元的Ipad中分十二元的加工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