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February 02, 2009

丟鞋與丟人

丟鞋與丟人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英國歷史名校劍橋大學演講時遇到青年擲鞋抗議,傳媒報道均將之與布殊在伊拉克被擲鞋事件相提並論。兩宗事故其實是形似,而不神似。向布殊丟鞋的伊拉克人被普遍稱頌為英雄,更引發了大規模群眾上街和立像聲援;至於在在劍橋禮堂內有樣學樣的青年,除了丟人現眼外,並沒有什麼迴響。

  同是丟鞋,但時空因素並沒有相近之處。英國是民主且和平,而伊拉克卻在軍管和戰火之中。所以,所丟出的鞋,份量也很不一樣。伊拉克仍然處於美軍佔領之下,一名伊拉克人向佔領軍統帥丟鞋,是要冒著相當生命危險,等同在敵後發難。該名伊人後來被帶到美軍監獄,據稱隨即受到毒打,目前仍被囚禁等待審訊。至於向溫家寶擲鞋的青年,是在零成本及沒有風險下抗議。雖然這有德國口音的青年也被捕及檢控,但沒有受到拘留,僅被控以滋擾公共秩序的輕罪,很可能不了了之。

  在享負盛名的世界一流高等學府,對於演講者有任何意見,理應也以具劍橋水平的方式提出。就如劍橋的一位副校長在事發後說:「大學是辯論和交流意見的園地,並不是丟鞋的地方。」這位青年選擇了用粗暴和沒有理念含金量的方式抗議,除了是濫用自由之外,更顯得沒有水平。

這事令人想起港台一些政客的問政手段,都是喜歡耍花樣丟東西,香蕉、飯盒、講稿、咪高峰和鞋子輪番上陣。這類不須考慮負擔後果的花招場面,有視覺的刺激性,卻於理性論政毫無助益。伊拉克的飛鞋之所以引起群眾效應,是因為它能達致宣洩被壓逼人民情緒的效果。至於劍橋的飛鞋,在英國以至整個歐洲都急欲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的前提下,顯得格格不入及與大環境脫節,情況類似法國總統的反華情意結一樣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