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街
封 街 月初北京舉行盛大的國慶閱兵巡遊,典禮場地天安門廣場附近實施交通管制,成為外國和香港媒體的主要報道內容,指出封街擾民並造成民眾與國慶活動的隔閡。到底政府封街辦活動是「原罪」嗎? 總統奧巴馬周四到三藩市出席民主黨的籌款晚會,會場外實施封路等交通管制,有讀者打電話到報社投訴說下班回家路被阻,群情洶湧,同聲指責封路擾民。不過,與中國國慶不一樣,這類投訴在美國是不會被媒體重點報道的。因為普遍的認知是,總統車隊有維安考量,必須是一路暢通無阻的,難道要總統座駕等紅綠燈嗎?同樣為了安全考量,總統也必須與街道上的人群保持距離。奧巴馬日前便沒有從正門進入會場酒店,完全避開了示威人群。 為了總統短短幾小時的活動,三藩市警方可幾乎要總動員了,相信地方政府承受的額外維安費用也不少。當年布殊總統來三藩市籌款,便曾被市政府追收數十萬元的警力開支費用。當然,現在換了是民主黨的總統,市府不一定會追究。 接待總統一人到訪,尚且要如斯陣仗,舉辦一場有廿多萬人參與的巡遊活動,更大規模封路又是否不合理呢?據參加北京閱兵的友人說,他的朋友在受封街影響路段經營小酒吧,得到市政府每天三千元的賠償,彌補封街時段生意上的損失。看來北京市政府是有關注到封街對民眾的影響,這種人性化的政策,對比過去算是進步的表現。 所以,媒體上對事物的對與錯評價,許多時是因地而異的。發生在歐美頗正常的事,在中國可能便會受到千夫所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