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June 03, 2016

這才是話語權



  中國用了短短卅餘年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超過六億國民脫貧,並且造就了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可是,中國越是發展得理想,越是在國際話語權上面感到挫拆與苦腦。以至多年來中國的外宣部官員一再強調要向國際講好中國故事,也用了很多種不同手段,試圖以重金打通國際話語權的通道。很可惜,經過多年的努力,雖有些成效,但仍然未如理想。然而,王毅外長日前與加拿大記者的不到一分鐘的交鋒,卻為中國話語權的探索提供了極大的啟發。

  所謂話語權就是對事情的定義權,這種定義權具體呈現是透過新聞媒體,但其權力來源並不是媒體。人們看到美國和個別歐洲媒體擁有了至高無尚的定義權,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或BBC的報道,彷彿都自然如鐵般的事實似的,不但未敢質疑,還要爭相跟隨再報道。因此,一些人便以為發展超強大的媒體是掌握國際話語權的不二法門。這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媒體作為展示話語權的媒介自然重要,但權威本身是媒體背後的國力。

  中東小國卡塔爾傾全國之力辦了個《半島電視台》,一度成為中東的第一大媒體,也是世界了解中東事務的輿論權威。可是,自從小布殊空炸了巴格達的半島電視台大樓後,半島的聲音便日漸萎縮,不久前還關掉了美國分社。原因何在?那是因為美國政府強勢介入了半島的新聞部,半島的新聞評論嘉賓名單竟然是由美國政府提供的。那麼半島為何會答應呢?弱國無外交!小小的卡塔爾又怎能不屈從美國呢!


  且看,中國媒體發了多少中國正面的報道,外媒就是不引用;而王毅外長理直氣壯的斥責加國記者不專業,頓成國際新聞,逼得當地政府和主流媒體都要被動地辯護。也許有人會認為王外長太衝動,但話語權從來就不是謙讓可得的。當一名加國小記者也可以用抹黑方式定義中國社會以至政府作為時,如果王外長不即時有力反駁,不奪回定義權,還談什麼中國話語權。怎樣說好中國故事?王外長做了漂亮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