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14, 2008

有話便要說

有話便要說   由西藏以至近期的聖火傳遞示威事件,相信全世界的華人都應該看清楚了,中國在國際輿論市場上是完全沒有地位的。華人遍佈世界,而且在各領域的精英也不少,只是過去都太忙於私事,而少在媒體上發聲。在彷彿「誰掌有話筒,誰便握有真理」的年代,華人不能再沉默,不論我們自我感覺多良好,如果再繼續不發聲,將只會繼續被妖魔化。   不論是上周到三藩市抗議聖火的人士,或是媒體記者、主播和政客的言論,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沒有舉證,是口號式的。他們最擅長的手段是一開口便搶佔了「道德高位」,拋出一大堆的高尚詞語,如:「人權、自由、反虐待、正義」等等。這些名詞都是極正面的,但也空洞,沒有加注內容,名詞本身毫無意義。不過,只要喊得大聲,便都成了聖人。達賴喇嘛也不過如此,他在西雅圖演講談「慈悲」,彷彿自己真的是活佛,媒體和政客也稱他為聖人,此時此刻,有誰有想到在他治下的西藏,曾經是一個充滿奴隸和私刑的地方呢!   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想被抹黑的華人也應該搶回道德高位,利用媒體作為工具,揭穿種種偽善和謊言。投書各報刊、在新聞網站留言、監察傳媒誤導而即時加以投訴等等,都是一般民眾可以便捷做到的。遇有適當場合,多組織示威隊申明立場,也許可以多做。   有批評指中國政府沒有做好國際公關,此言不全對,中國政府也做了不少功夫,只是西方媒體多不願報道。而較成功的一例是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近來兩度在當地報章發表文章,感性而正氣地指出反華的種種謬誤,行文有如太極出招,柔中帶剛勁。如中國駐外官員都能如此,相信可以加強溝通,也減少受屈辱的機會。

這一團火

這一團火   自從宣布三藩市獲選為2008奧運會火炬傳遞的北美洲唯一城市後,三藩市灣區的華裔社區都異常興奮,慶幸能有機會直接參與這場盛事。所謂盛事,除了是四年一度的國際體壇大事之外,於中華民族的子孫而言,其意義更顯深遠。中國人第一次參加的奧運會就在加州洛杉磯舉行,而中國首辦奧運會,聖火傳遞又選上了加州的三藩市。   1894年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曾發函邀請大清帝國派運動員參加,由於當時滿清官員不懂甚麼是奧運而沒有回應。民國後的1928年,中國也被邀請參加荷蘭的奧運會,那時中國沒有體育經費,只能派一名代表作為觀察員身份出席。直至1932年,中國才首次派出運動員參加奧運比賽。當時創造零的突破的運動員是東北學生劉長春,因為經費不足,他坐了廿五天輪船才到達南加州,身上連正式的運動服也沒有。   經歷歐美列強的侵略,以及國內軍閥混戰,劉長春不辭萬難代表中國首度參加奧運會。有誰會想到這個積弱百年的東方古國,在七十多年後,竟然有能力主辦成本動輒億美元,且虧本風險極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呢?所以,不必迴避也不容否認,主辦奧運會除了證明中國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外,也是對民族和國家尊嚴一次意義重大的鼓舞。國際社會心知肚明中國全民以主辦奧運為榮,也因此好些別有用心的人士,一直努力要在北京奧運動會上挫折中國。他們不是選擇在賽場上跟中國戮力較勁,而是在運動會開幕之前施展各種打擊手段。這群人找來一些議題,西藏或達爾富爾,人權或空氣污染大做文章;彼此所持的理由容或各不相同,可是共通的中心點就是中國「不配」享有主辦奧運這殊榮。   這種認為中國「不配」的態度,精準地刺中了千萬海內外華人的敏感神經。改革開放卅年讓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也讓更多人盼望能重拾中國人的國際尊嚴。批評這是負面民族主義者忽略了一個重點──並不是發財之後想耀武揚威,中國人只不過是希望「一雪前恥」,在自強不息後取回公平、應有的國際地位。一名灣區老華僑日前坐公車時遭司機野蠻侮辱,他事後氣憤地說:「中國一定要強大,否則我們華人永遠沒有地位」。這股發自內心,期望國家富強和受尊重的情緒,這一團火種,早已在無數炎黃子孫心裡燃燒,尤其是見證百年近代史的老一輩人。主辦奧運會,正是一個向世界宣示中國已取得進步的最好機會。也因此,任何趁機打壓中國的企圖都會引來反彈。   早在聖火於倫敦和巴黎遇襲之前,眾多反華團體已表明會在三藩市以激烈示威「迎接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