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anuary 05, 2015

天天打鬼子


  相信已經是一個持續多年的現象了,中國幾乎天天在打鬼子。不是在釣魚台或東海,而是在電視螢光幕上。以抗日戰爭為主題或時代背景的中國電視劇集歷久不衰,也惹來好些議論。有的說天天吃山珍海錯也會厭倦,何況都是同一時代背景的劇集呢。也有說有些抗日劇也拍得太神了,劇中主角個個武功蓋世,用槍的百發百中,自己則在槍林彈雨毫髮未傷;那些不用槍的更神,不論是飛腿或是暗器,一律是一擊即中,而且一中必倒。嘲笑抗日「神」劇的人說,如果中國人當年真的如此威武,小日本也致侵佔了大半個中國吧。

  如果純是基於商業考量,相信抗日劇的數量不一定如今天那麼充沛,製作受到某種政治因素影響,不言而喻。那麼,在當日社會普遍越來越富裕安穩,到日本旅遊人數年年月月在上升之時,抗日題材是否不合時宜呢?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主要是於七十年代,香港電視台充斥著大量的日本劇集和卡通片,有時裝有古裝,題材不一,但勵志精神卻是共通的主線。當年筆者年紀尚小,但從這些日本劇中能清楚感受到,也許說是被間接洗腦,對日本人印象十分正面,他們勤勞奮鬥,愛好和平,更是地球的保衛者。其中在《柔道龍虎榜》裡久不久會出現一些支那來的間諜,他們鬼鬼祟祟地在暗角刺探日本的情報。直至中學高年級時,在一間小戲院裡看了一齣名字叫做《慘痛的戰爭》抗日紀錄片,才徹底洗清了先前的錯誤認知。


  中華民族的復興不能只在物質上,民族精神和文化更需要健全。在劇集《二炮手》中有一句台詞,一名日本軍官說,要徹底消滅一個民族,必須要令到他們以自己的文化為恥。以這句台詞審視當下,能不警愓嗎? 雖然不必將劇集當作真實歷史,抗日劇對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新一代中國人是很好的教育。這功夫必須由國內堅持,香港雖然影視發展比國內成熟,但同類製作極少,甚至連電視新聞報道,也竟然是日本新聞比國內新聞有時還要多些。